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心理,只有读懂了孩子的心理,家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书揭示了88种孩子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及专家指导帮家长排忧解难。是一本难得的教子好书。
图书 | 读懂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必须重视的88个心理现象)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心理,只有读懂了孩子的心理,家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书揭示了88种孩子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及专家指导帮家长排忧解难。是一本难得的教子好书。 内容推荐 孩子的行为源于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必须从培养孩子的心理入手,这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则必须读懂孩子的表现。 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心理,只有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问题迎刃而解,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目录 第一章 品德心理篇 良好品德是孩子一生的护身符 1.不是我干的 ——洞悉孩子的说谎心理,从小培养诚信品质 2.我不敢 ——破除胆怯心理,让孩子学会勇敢 3.孩子为什么这么冷漠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4.他为何有些“残忍” ——同情心是不断熏陶的结果 5.他终于把准备买游戏机的钱捐给灾区了 ——培养孩子的爱心要有耐心 6.张帆又打人了 ——孩子为什么老爱打架 7.我不愿意当班长 ——什么心理使孩子的责任心旁落 8.不懂礼貌的毛毛 ——无知与膨胀的心理会导致孩子不懂礼貌 9.她总是爱生气 ——没学会宽容的孩子总是爱生气 10.我只是拿来玩玩 ——孩子“偷”东西时的心理跟成年人不同 第二章 个性心理篇 打造孩子的阳光个性 11.我不能 ——帮助孩子完成从自卑到自信的心理跨越 12.我害怕 ——告诉孩子恐惧是个纸老虎 13.哼,没什么了不起的 ——别让孩子的妒忌心作怪 14.我就是要 ——任性心理的来龙去脉 15.跌倒了,再爬起来 ——锻炼孩子的抗挫折心理 16.我的地盘我做主 ——告诉孩子自律才能自强 17.我的比你的好 ——虚荣心是攀比出来的 18.自己的事自己做 ——呵护孩子的“独立”意识 19.他为什么这么自私 ——让孩子尝试分享的快乐 20.他为什么老爱猜疑 ——让孩子懂得信任是生活的阳光 21.骄傲的小孔雀 ——如何面对骄傲的孩子 22.屁股上的口香糖 ——怎样看待孩子的恶作剧心理 23.贪心不足的孩子 ——教孩子学会克制不合理要求 第三章 交往心理篇 培养孩子成功的人际关系 24.没有人跟我玩 ——看透不合群孩子的两面心理 25.老师太偏心 ——别让孩子为自己寻找借口 26.小昆不理我了 ——孩子也有心碎的时候 27.讨厌你们跟我学 ——自负是膨胀的“优越感” 28.妈妈,我爱上她了 ——如何看待孩子“爱”心理的萌芽 29.我不属于任何派别 ——让孩子走出“小群体” 30.刘老师真讨厌 ——讨厌老师的心理要不得 31.他在背后说我坏话 ——教孩子学会克服小心眼儿 32.我太委屈了 ——过度敏感的孩子要多调节 33.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固执不是有主见 34.我就是喜欢F4 ——正确引导孩子的追星心理 35.爱插嘴的小林 ——告诉孩子打断别人说话是对人不尊重 36.不准再“人来疯” ——让孩子学会礼貌待客 37.我拒绝他,他还会把我当朋友吗 ——教孩子学会拒绝 第四章 习惯心理篇 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38.先玩一会儿再做作业 ——帮孩子摆脱拖拉的习惯 39.我就骂你怎么了 ——帮孩子纠正说脏话的习惯 40.我自己买的,想扔就扔 ——帮孩子摆脱浪费的习惯 41.玩具、文具各就各位 ——帮孩子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42.我没做好就因为你 ——帮孩子克服抱怨的习惯 43.我就喜欢吃这个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4.“您好”、“请” ——帮孩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45.小草坪被破坏了 ——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46.红灯停,绿灯行 ——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47.我不喜欢读文字书 ——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48.学习是自己的事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49.何时做何事 ——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 50.我有不同意见 ——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51.今天该我洗碗 ——培养孩子做家务爱劳动的习惯 52.我就是要看电视 ——帮孩子摆脱着迷于电视的坏习惯 第五章 情绪心理篇 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53.想哭就哭吧 ——释放孩子的委屈情绪 54.大声喊叫 ——让孩子宣泄不满情绪 55.深呼吸 ——有效平息孩子的愤怒情绪 56.我就是爱烦 ——与孩子一起戒“焦”戒“躁” 57.你孤独吗 ——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泥潭 58.我讨厌你的唠叨 ——正确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59.我想唱可是不敢唱 ——疏导孩子紧张的情绪 60.她为什么老洗手 ——关注孩子的强迫心理 61.爱钻牛角尖的孩子 ——怎样对待孩子的偏执心理 62.不要坐以待毙 ——警惕孩子的抑郁心理 63.不愿转学的儿童 ——面对适应不良的孩子 64.考不上好的初中我该怎么办 ——教会孩子做心理调节 第六章 学习心理篇 让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65.他把家里的闹钟给拆了 ——如何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66.我的自动抹布 ——让孩子体会创造的快乐 67.我要做个昆虫学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8.爸爸没收了我的足球 ——怎样看待与支持孩子的爱好 69.我不如别人怎么办 ——怎样对待学习落后的孩子 70.我为什么上课总走神 ——怎样辅导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71.临时抱佛脚行吗 ——教孩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72.大明为什么成绩好 ——课堂笔记是学习的好助手 73.我的学习很轻松 ——让孩子学会预习和复习 74.就差一分真可惜 ——怎样对待孩子的粗心大意 75.我不想去考试了 ’ ——提高孩子的考试“免疫力” 76.好动的毛毛 ——如何让孩子静下心来上课 77.勇敢地举手发言 ——让孩子克服害怕丢丑的心理 78.上网就一定不好吗 ——让网络成为孩子的学习好帮手 79.不做“瘸腿”的学生 ——让孩子正确对待偏科 80.换班大王贝贝 ——怎样面对逃避学习困难的孩子 81.爱下决心的亮亮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毅力 82.排斥榜样的童童 ——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第七章 特殊心理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83.爱你才帮助你 ——怎样面对身有残疾的孩子 84.孩子,你在哪里 ——如何面对离家出走的孩子 85.爸妈仍然爱你 ——怎样面对离异家庭的孩子 86.千万别做傻事 ——如何面对想自杀的孩子 87.我是不是低人一等 ——怎样面对肥胖的孩子 88.原来他们是我的养父母 ——怎样面对抱养的孩子 试读章节 2.我不敢——破除胆怯心理,让孩子学会勇敢 聪聪上三年级了,一天,聪聪放学回来,一个人关着门在房里哭,这可把聪聪的妈妈吓坏了,她不知道聪聪在学校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来到聪聪住的房间,问他为什么哭?聪聪一直哭得很伤心,他也不说,这可急坏了聪聪的妈妈。是什么事让儿子这样伤心?她耐心地问儿子,聪聪不但不说,而且还哭着告诉妈妈,他不想上学了!妈妈更加着急。正在这时,他们家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聪聪的班主任王老师打来的,王老师在电话里告诉她,下午上自习的时候,聪聪和王海两个人在课堂上打架了,后来,王老师把他们都喊到办公室进行了批评,王老师还在电话里谈到,聪聪最近学习也有些下降,王老师说,据她的观察,聪聪这个孩子有些胆小,由于胆小,一些调皮的孩子就爱招惹他,而聪聪面对这种行为,不敢去抗争,只是想逃避,他越是这样,那些顽皮的孩子越是喜欢逗他,作为老师只要发现这样的事情,总是把那些调皮的学生先批评一顿,这样也许会好一阵子,但过一阵子又忘了,他们照样去逗聪聪,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影响聪聪的情绪和学习。王老师想让家长配合一下,让聪聪胆子大起来。听完了王老师的一席话,聪聪的妈妈才明白,原来聪聪又被小朋友给“欺负”了。聪聪的妈妈在电话里告诉王老师,她一定会配合老师做好这一工作,让聪聪不再胆小。 这时聪聪的妈妈也不再追问,究竟为什么聪聪和王海打架了?她知道聪聪胆小而且还爱面子。于是她就把聪聪带到了一家儿童娱乐中心去玩。一到这里,各种游戏很快吸引了聪聪,尤其是一个能上太空探险的智力游戏,聪聪玩得很高兴,把和王海打架的事忘了。这时,聪聪的妈妈就问聪聪,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聪聪回答:我想当宇航员!妈妈说:要当宇航员就要勇敢,不能胆小。聪聪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妈妈的话,他对妈妈说起了心里的话:妈妈,我现在觉得我不胆小了,这次王海又把我的书给藏起来了,他经常这样藏我的笔之类的东西,我怕他打我,总是躲着他,我越躲他越爱拿我开玩笑。可现在我不怕了,我一定要变得勇敢,将来才能去当宇航员探索宇宙。这时,聪聪的妈妈又说:王海是你的同学,他藏你的东西是他的性格外向,你不必看做是他欺负你,另外,你可以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样藏人家的东西不好。妈妈的话让聪聪又受到了新的启发。 【心理解读】 胆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儿童心理学称为:胆怯心理,是儿重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胆小有各种表现形式,例如:(1)在众多的人面前不敢演讲;(2)不敢去进行社交活动;(3)对某些东西害怕;(4)在特定的情境中害怕;(5)有的孩子晚上睡觉怕关灯等;(6)面对强大外力逃避等。 上面的案例中,聪聪遇到的这种事情在小学时期儿童身上经常发生,聪聪的胆小就是因为对于强大外力的逃避心理而造成的,长期下去聪聪就变得越来越胆小。当孩子面对世界时,孩子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经过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能完全克服这种心理上的障碍。聪聪在学校里由于有胆怯的心理,造成了他处处不敢去争取自己的权利,王海这个小朋友是个淘气鬼,他看到聪聪有胆小的心理后,就一次一次的藏匿聪聪的学习用品来寻开心。这本来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如果是一个胆大的孩子,就会给他讲道理,来斥责王海的这种不好的行为,但聪聪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躲避,但让他不可思议的是越躲越没有用,最后,他不得不用一种暴力的方式进行抵抗。他和王海都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但聪聪胆小的心理并没有消除,而是加剧了他的恐惧心理,不想去上学了。聪聪的妈妈在听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后,知道了聪聪的这种胆小的行为,她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把聪聪带到另一个情境下,通过聪聪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对勇敢的感受,启发他要从心理上克服胆小的心理,让聪聪在新的情境下悟出应该正确对待别人损害自己的行为,就是要敢于讲道理,以理服人。 【专家建议】 孩子胆小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想解决孩子胆小的问题,就要寻找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环境造成的。家长要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胆小的心理。胆小,就意味着不能正常地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从而使孩子心理障碍加重,甚至造成某些心理疾病。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这种心理现象,在萌芽阶段就让它消除掉,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对此专家建议: 建议1:父母多给孩子讲科学知识 现在电视里经常播放一些“鬼”片,有些家长也喜欢看这种带有刺激性的片,这是由于人们的审美需求造成的,这无可非议。当家长在看这些“鬼”片时,孩子往往也在身边,由于他们不能理解大人这种审美心理,往往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世界上有“鬼”的迷信心理。当家长不在家时,孩子便产生一种怕见鬼的恐怖心理,这种心理延伸到学校就会造成孩子胆小。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知识,从心理上破除这种恐惧心理。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大家看的“鬼”片是人们为满足审美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建议2:把胆小的孩子带到新情境中教育 教育胆小的孩子一定要有方法,孩子胆怯一般来说都是在某种环境下,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孩子就会正常。例如孩子在学校总是受到一些淘气孩子的攻击,时间长了,他就开始厌烦这个学校,甚至想转学和离开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把孩儿带到一个新的环境,然后让孩子感到一种与胆怯场所完全不同的情景,比如我们讲到的上面那个故事,聪聪的妈妈就是把聪聪带到了一个游乐场所,让聪聪玩勇敢者的游戏,在这种氛围下,启发孩子战胜胆怯。这种方式比起枯燥的对孩子说教,效果更佳。 建议3:有计划地带孩子参加训练营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胆小现象,与孩子的环境有关,有的家长白天上班,不能照顾孩子,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中看电视,孩子很少接触外界,长期以来孩子就会变得孤独,不愿与人社交,看到与陌生人交往就胆怯。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首先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活动,如看电影、去博物馆、去体育馆锻炼。在这种环境下教会孩子如何讲礼貌,怎样帮助男U人,怎样与人交往。除此之外,就是在假期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之类的活动。这种活动让孩子远离了父母,生活在一个陌生的集体中,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们的懦弱性格也会得到改变。 3.孩子为什么这么冷漠——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放暑假了,爸爸想带李虎去云南姑妈家度假,因为北京的夏季太长。李虎的爸爸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平时什么好吃的都给他买,只要他喜欢的玩具借钱也给他买。他收拾好行李,便带着李虎坐上了去云南的火车。一路上他把买的好吃的东西都给李虎吃了,自己反而没吃好,拉起了肚子。他跑到火车的厕所里去了很长时间。李虎急了,他找到厕所就喊:“怎么还不出来?我等着你玩牌呢!”李虎的爸爸正肚子疼,而且手纸也用光了。他马上说:“虎子,爸爸拉肚子,不能玩了,你帮我把卫生纸拿来。”李虎听后,不高兴地说:“你咋怎么多事,到厕所也不带卫生纸,我可没有工夫找卫生纸。”爸爸听后非常生气,心想我疼你都白疼了,关键的时候,让儿子拿个卫生纸都不给拿,就骂李虎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李虎在外面听着就顶起嘴来:“跟你出来真倒霉,好好的拉什么肚子,害的我不能玩牌。”李虎的爸爸听着就生气,而且肚子还在疼。这时外面一个旅客听到了,便拿出卫生纸让李虎给他爸送去。李虎爸爸从厕所出来后,看着在玩牌的儿子,他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更让李虎爸爸生气的是当他带着儿子来到李虎姑妈家后,姑妈为李虎买来了许多好吃的还有玩具,爸爸让李虎谢谢姑妈,李虎说:“又不是我让她买的,这些吃的都是我不喜欢的,谁希罕!”这下子可把李虎爸爸气坏了,他上去就给李虎一巴掌,李虎大哭起来。李虎的姑妈一边拉着李虎,一边责备李虎的爸爸不该打孩子。姑妈把李虎拉到里屋,耐心地教育李虎,对姑妈不谢谢没有什么,要是别人的话,人家就会说这个孩子不懂礼貌。通过姑妈耐心讲道理,李虎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生气,他向爸爸承认了错误,并懂得了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 【心理解读】 在动物世界唯有人类是知道反哺上代的灵长类动物,而其他的动物只有上一代哺乳下一代,而后代不知去赡养上一代。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恩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但是感恩是教育的结果,如果对于孩子不进行感恩教育,孩子可能就会不知道什么是感恩。心理学认为感恩表现为以下几点:(1)感恩父母是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们长大成人。(2)感恩老师是因为老师用心血培养教育了我们,给予我们知识。(3)感恩帮助我们的人是因为由于他们的帮助使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我们健康地成长。(4)感恩敌人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存在,才使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勤勤恳恳,最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述案例中李虎对爸爸在火车上生病表现出的冷漠和自私,让李虎的爸爸很伤心。但这样的结果不是李虎的本性,是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孩子造成的。家长平时从来没有教育孩子要关爱别人,只是一味地接受大人的关爱,所以李虎想要玩牌,因为爸爸拉肚子玩不成牌了,他心里就不高兴,不但不关心爸爸,反而埋怨爸爸“好好的拉什么肚子”。更让李虎爸爸难堪的是,当李虎的姑妈给李虎买来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时,李虎没有一点儿感动之情,反而认为这是她愿意买的,这不但让姑妈听了心情不舒畅,而且更让爸爸生气,在这种场面下爸爸下不来台,打了李虎一嘴巴。这是平时不教育,事情发生在眼前的一种不理智行为。最后,让李虎明白自己错了,还是李虎的姑妈耐心教育的结果。对这样的孩子就要求家长平时多教育,爱孩子有分寸。不能过分溺爱。我们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中就讲“爱生于害”,就是说平时对孩子进行严格的道德教育,好像看起来是“害”孩子,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严格的管教才使孩子学会了感恩。 【专家建议】 在我国感恩教育由来已久,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感恩教育又忽略了。这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高度重视。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是让孩子懂得,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确少感情而不受人们欢迎的人,对此专家建议: 建议1.经常给孩子讲感激父母的故事 教育心理学认为孩子在成长期内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家长应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进行感恩教育。根据孩子的接受特点,要从动物母爱的故事开始。例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一次他去打猎回来,突然从树上掉下一只小鸟,这时他的猎狗就跑了过去。让屠格涅夫吃惊的是,忽然,从树上飞下来一只老鸟,是那只小鸟的妈妈。它不顾生命危险,一次一次的向那只猎狗的嘴巴撞击,最后,那只猎狗被吓退了,老鸟和小鸟一起飞走了。这动人的一幕让屠格涅夫对“母爱”产生了崇敬。然后再给孩子讲当今社会上的青少年孝敬母亲的感恩故事,让孩子在这种教育下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然后再让孩子从实际生活中懂得关心父母。 建议2.教育孩子感激老师 孩子们的世界里除了家长就是老师最重要,老师是孩子真正成长的助推器。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老师呕心沥血教学的故事,这样让孩子懂得,我们的知识都是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是老师第一个给我们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感恩老师就要从小事做起,比如教师节到了,让孩子给老师送去一束鲜花;当老师过生日的时候,让孩子亲自给老师送去自己做的贺卡。当老师来讲课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先擦黑板,上课时给老师的水杯里倒满开水。这些虽是小事,但能让老师感动,老师会更加努力教好孩子知识,孩子们又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的教育。 建议3.教育孩子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 育学认为:人的一生离不开朋友,但对许多人来说,一生中最真挚、最恒久的友谊都是在孩童时代建立的,与人交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够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人。从教育心理学上来看,儿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不能明确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把自己禁锢在自我的躯壳中。要想打破这~定势,就必须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孩子只有接受社会,才能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以外的事物,即通达事理,他们才能懂得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在社会活动中告诉孩子: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朋友的帮助,或别人的帮助。一个人有所成就,更离不开人们的帮助,但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但自己帮助了别人时,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别人,不要有图回报的心理。这是生活的辩证法,让孩子们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 P15-21 序言 教育孩子是件头痛的事,但如果你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那问题就全解决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同一件事,孩子心里的想法与成人是很不相同的。比如,孩子犯了错,急躁的妈妈就会忍不住打他小屁股两下,妈妈的意图很明显:打你,就是对你的惩罚,是妈妈对你的行为不满意,让你记住犯错是要挨打的。但孩子的心里可能会想:妈妈不喜欢我了,或者,妈妈不是教育我“不打人,不骂人”吗?妈妈也说一套做一套。还比如,孩子“偷”东西,就是觉得那东西好玩,他自己没有,所以就把它拿回家。他没有什么偷不偷的想法。如果家长老师就此认定他是个小偷,骂他甚至歧视他,那他就会非常委屈,愤怒之下真的会逐渐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偷。如果家长老师发现这种情况,能耐心告诉他别人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只要告诉他这个道理,从此他就会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他也就不会再拿了。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心理,只有读懂了孩子的心理,家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书揭示了88种孩子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及专家指导帮家长排忧解难。是一本难得的教子好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懂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必须重视的88个心理现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萱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3017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8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