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司令员
内容
编辑推荐

聚焦红墙内外故事,揭秘开国高层传奇。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十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司令员的生平事迹。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

内容推荐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防空军司令员周士第,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十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司令员的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

 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闯入了革命的大门

 二 留苏归国的萧劲光显露出不凡的军事才干

 三 “军内‘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

 四 毛泽东说:“我在延安,就是靠萧劲光吃饭”

 五 导演“武松打虎”

 六 毛泽东点将,“旱鸭子”被迫下海

 七 纲举目张,绘制海军建设蓝图

 八 海军司令看重的“三个桩子”

第二章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一 不幸儿的幸运

 二 在陕北,毛泽东直问刘亚楼:“听说你有一个发明:有理论的办学校,没理论的上战场”

 三 化名“王松”的刘亚楼差点被枪毙

 四 刘亚楼点拨林彪,东北战场全盘皆活

 五 刘亚楼创造的天津神话

 六 接毛泽东“进京赶考”

 七 从陆地上天,刘亚楼受命建空军

 八 毛泽东的“尚方宝剑”

 九 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第三章 防空军司令员周士第

 一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二 “铁甲车队”队长

 三 北伐先锋的先锋

 四 周士第谢绝了张发奎要重用他的美意,毅然加入南昌起义的队伍

 五 归家游子的“礼物”半路被劫

 六 俨然一个“军师爷”

 七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第一任司令

第四章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

 一 黄埔五期的毕业生

 二 被通缉的新郎

 三 负伤出国造就了“中国装甲兵之父”

 四 战斗在晋绥抗日前线

 五 为保护遇险的中央机关,许光达下令:“哪怕是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也不许后退一步”

 六 毛泽东签署中央军委命令,任命许光达为装甲兵司令兼政委

 七 一份特殊的“降衔申请书”

 八 莫须有的“兵变参谋长”

第五章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

 一 和毛泽东一个山头的“山大王”

 二 俘虏营里传来了《国际歌》歌声,陈士榘立即将情况报告了毛委员

 三 长征路上的“设营司令”

 四 “你的风头已经出够了,华东战场上的几个大仗,打得不错”

 五 “你们做窝,他们下蛋,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了!你们立了大功”

 六 陈士榘的“紧急建议”

第六章 炮兵司令员陈锡联

 一 放牛娃从军

 二 徐向前救了收入肃反黑名单的陈锡联

 三 率部转战东西两线,粉碎川军六路围攻

 四 阳明堡大败日军,陈锡联一举成名

 五 陈锡联率部血战狮垴山

 六 攻克宿县,斩断徐蚌线,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

 七 出任新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员

第七章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一 第一批被党组织选送入苏学习军事的人

 二 看南昌、广州起义,独具慧眼

 三 两个元帅一个“家”

 四 毛泽东说:“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五 炮火中的“活菩萨”

 六 “支援东北,华北出力最大,没有华北的支援,东北要取得这样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七 毛泽东要身兼数职的聂荣臻抓总参谋部的工作,抓抗美援朝

第八章 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

 一 黄土高原上的英雄汉

 二 毛泽东说高岗是他的“保镖”

 三 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东北王”

 四 利令智昏的阴谋家

第九章 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

 一 “叫花子”出身的彭德怀在平江举起了义旗

 二 长征途中横刀立马

 三 战斗在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副总指挥

 四 毛泽东提出“蘑菇战术”,彭德怀心领神会

 五 解放西北,主政西北

 六 “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第十章 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

 一 军校的落榜生

 二 善于舞弄诗文的“陈刷板”与军事结下不解之缘

 三 陈毅取代毛泽东出任前委书记

 四 “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支持我,他们就把我枪毙了”

 五 留守苏区的陈毅成了游击战争的行家

 六 “弯弓射日到江南”

 七 驰骋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八 “谁敢来摘果,把枪缴下来”

 九 孟良崮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十 刘、邓尊称他为“军委代表”

 十一 “我们来南京,不看看蒋委员长的办公室就失礼了”

 十二 毛泽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第十一章 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

 一 黄埔“军校之鹰”

 二 一个想跑而没跑成的逃兵在井冈山被毛泽东相中

 三 黄陂大捷为25岁的军团长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名

 四 “你知道什么?你还是个娃娃。”毛泽东厉声斥责林彪

 五 平型关大捷,林彪锦上添花

 六 蒋介石哀叹:“黄埔军校数千名教官和学生,都是灌注了我毕生心血而养大的,为什么有才华的都跑到共产党的匪窝里去了呢”

 七 “林六条”作战法

 八 手握东北局来电,毛泽东半是生气半是欣慰地说:“这个弯子好难拐哟,十几次批评不顶用,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九 会战平津,进军中南,出任中南军区司令员

 十 幽居毛家湾

 十一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第十二章 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

 一 不安分的小骡子客

 二 “两把菜刀闹革命”

 三 在共产党最倒霉的时候,贺龙宣布要跟共产党走,而且是坚决走到底

 四 “我叫贺咙。龙归大海嘛”

 五 “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行呢”

 六 长征途中二、六军团没有蚀本,得益于贺龙的三次“神来之笔”

 七 “我们要像孙猴子那样,到华北抗日前线去,闹他个天翻地覆”

 八 西北战场的总“粮草官”

 九 到西南吃大米去

 十 “在座的各位同志,从今日起,我和诸位共事了”

 十一 “我不相信这几个毛贼就闹翻了天”

 十二 与敌特和奸商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十三 进军世界屋脊的具体组织者

 十四 毛泽东说:“我看对贺龙同志是搞错了。我要负责呢”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949年10月中旬,衡宝战役的炮声刚刚停息,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四野第十二兵团司令兼湖南军区司令萧劲光突然收到毛泽东的电报,令他即刻进京。

萧劲光匆匆交代完手中的工作,急忙起程赴京,面见毛泽东。

萧劲光的到来令毛泽东非常高兴。他询问了家乡的一些情况后,话锋一转,切入正题:“劲光同志,这次召你进京,是想借用你萧司令员哟。现在全国的作战任务虽然还很繁重,但组建一支空军和一支海军的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空军的筹建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中央决定让刘亚楼去当司令员。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想让你当司令员。先给你打个招呼,听听你的意见。”

萧劲光从1925年穿上戎装参加北伐战争起,就一直战斗在陆地上。除了两次赴苏留学坐过海轮和在列宁格勒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参观过一次外,从没有在海上生活过。他在进京途中对毛泽东为何召见他作过种种猜测,但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会让他去当海军司令。他思想上毫无准备,便连连摆手说:

“主席,这使不得!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我晕船挺厉害,连海船都坐不得。”

“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哩。”毛泽东哈哈大笑,“你这个同志,是让你去组织指挥,去当司令,又不是让你去当水手!”

停了一会儿,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不错,二十多年来,我们同日本人打仗,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都是钻山沟,钻青纱帐,主要在陆地上。可是,现在要建设海军、建设空军了,总得有人去领个头。我们建设海军、空军,要向苏联学习,要依靠苏联援助。你和刘亚楼都有很长的斗争历史,又都在苏联学习过,有文化,懂俄语,比较了解苏联军队,又懂得我军一整套优良传统。我看,中央选定你们当司令,还是合适的。”

看到萧劲光没有再推辞,毛泽东就继续开导他:“有海就要有防,要防就要建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侮。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侮了!再说,我们要解放台湾也要有海军。海军一定要搞,而且要尽快地搞!”

最后,毛泽东嘱咐他,回长沙后,继续抓好第十二兵团和湖南军区的工作,调海军工作的事等待中央的正式调令。

1949年12月下旬,中央军委下了调令。1950年1月12日,毛泽东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命令,正式任命萧劲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

手捧命令,萧劲光心情激动万分。尽管在中南区工作驾轻就熟,但为了结束中国有海无防、任人欺凌的屈辱历史,萧劲光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创建人民海军的崎岖之路。

当时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桂永清曾叫嚷:“共产党要想建设海军,无疑是痴人说梦!”

这固然是小瞧了人民的力量,但创建海军的确是个崭新的课题,困难大极了。

当时我国海军的基础非常薄弱,只有华东军区拥有三个海防舰队,共有几十艘从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中得来的大小不一、装备很差的舰艇。海军司令到威海,要过海到刘公岛去察看,只能租当地渔民的一条小渔船,可见当时的困窘。

海军司令走马上任却两手空空,而我国的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多公里,海域辽阔,这些地区的安全都要交由萧劲光这个海军司令负责。现实条件与所要担负的任务反差极大。

还有一大困难是,曾留洋六年的海军司令连起码的海军知识都不懂。他手下的一班人马也大都来自陆军,不懂海军。  但是,这难不倒满怀雄心壮志的萧劲光。他决定边学边干,艰苦创业。

这种学习在萧劲光的上任途中就已开始。

1950年2月初,萧劲光途经汉口上任,得知华东军区海军的几十艘舰艇疏散到汉口防空,认为这是学习海军知识的一个大好机会,连忙让随行参谋把肖平、陈绍海两位舰队的主要负责人领到他下榻的饭店详细了解情况。

第二天,他又亲自登上一艘艘舰艇。他从舰首走到艇尾。从舰面下到舱里,察看了航海、轮机、火炮、帆缆等每一个战位;走遍了会议室、水兵舱、伙房、弹药库等每一个舱室。他走到哪里问到哪里。舰艇航速多少?火炮性能如何?主机小时多少?油水供应是否充足?弹药补给有无问题?水兵伙食好不好?……他把航海兵、轮机兵、帆缆兵、炮手以至炊事员,都当做自己的老师,不耻下问。

随后,这位第一次登上中国人民自己的战舰的海军司令,站在舰上迎着阵阵江风,眺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向东奔流而去。心中升腾起万丈豪情,他对身边的肖平说:“这里只是你们暂时的避风港。你们的战场应该是在长江口外的大海,那里才是水兵们驰骋扬威的地方!这一天不会太久的。”

在长江水面上的几天,萧劲光就上了学习海军知识的第一课。

抵达北京后,在紧张工作之余,萧劲光更是想方设法地学习。首先向苏联专家学,其次是从国内了解海军知识的同志那里学。领导组建华东海军的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来汇报工作的海军干部、原国民党海军的一些高级军官,都是他求教的对象。这样,他既摸清了海军建设的“家底”,也学到了不少基础知识。

为了探索海军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1950年冬,萧劲光专程去苏联考察。

在苏联海军副司令员的陪同下,萧劲光参观了波罗的海舰队的一些军舰,看了十月革命中炮击冬宫的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参观了列宁格勒海军学校。

在此期间,萧劲光向老大哥提出了长长一串问题,如英美海军的发展趋向、国际领海的有关规定、海空军的作用、潜艇在海军中的地位、海岸防御工程和兵力部署、登陆和抗登陆的战术原则以及苏联海军在政治、后勤、干部工作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等等。

苏联老大哥不太乐意给中国先进的海军设备,但对萧司令员提出的问题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萧劲光这次登门求教收获颇丰,大大丰富了他的海军知识,开阔了眼界,为他领导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临别前,斯大林接见了萧劲光,并赠送他一把佩剑。此举包含着对萧劲光个人及中国海军的殷切期望。

P17-19

后记

本卷主要撰稿人是熊杏林、阳雪梅、徐能武。

参与本卷撰稿工作的还有张群喜、高丽华。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编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尽管编者精心组织,力争使本系列书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编者的水平及精力所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司令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辉抗//叶健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6283
开本 16开
页数 3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8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