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内容
目录

综论

The Condition of Poetry When Everybody Is a Poet

技术化语境与审美的现代转型——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的现代性阐释

Essentialism and Anti—essentialism:A New Dualistic Opposition in Literary Research

跨文化语境中的诗歌

From Grid to Klein Bottle:Poetry,Poetics。and Transnationalism

The Architectonics of Form and Content in WBYeats's“Nineteen Hundred and Nineteen”

“以诗译诗”:一种必须坚持的诗歌翻译观念

互文与戏仿视阈下20世纪中美诗歌的历史分期

玛莲·法莫与席尔共同吟唱的跨语言抒情诗

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

庞德的“误读”与“虚构”——《华夏集》中妇女组诗的研究

Ezra Pound and Poetics of Translation

当代新诗关键词:读者——兼与美国诗歌比较

对《变形》和《格林童话》的互文性研究

The Concept of the Ominous Owl in Chinese and Foreign Poetry and Folklore Narratives

译者的文化身份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影响——以韦利的翻译为个案

比较视野中的《神曲》与《离骚》

同样的愤懑情结,不同的反叛声音——《嚎叫》与《相信未来》之比较探析

An Analysis of Poetic Images in English Poetry from a Semiotic Perspective

诗歌经典重读

Strategies of Dislocation in Poetry by Erin Moure

解读奥哈拉的“存在焦虑”——兼论“存在焦虑”作为一种文学创作驱动力

查尔斯·奥尔森的动力诗学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后垮掉派诗人杰克·弗利研究

艾略特的《诗篇》的互文性解读

从自卑到自傲:从诗歌看本·琼森的性格发展

论《与他者在一起》中的历史书写及其对V的表征

简单、强烈、瞬间的美:论卡明斯的爱情诗学

《旋转炮塔炮手之死》之“反挽歌”书写

Defamiliarized Beauty in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狄金森诗歌的地理图式及深层意蕴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的对话性叙事——从《献给小巷相遇的露伊莎》说起

对约翰·多恩《出神》的双重解读

《星期天早晨》:唯美、异教与神性

弗罗斯特人生价值的存在主义解读

弗罗斯特的爱与需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的现代性阐释

Poetry as a Revolutionary Means in Sandra Cisneros'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立体主义诗歌

Wordsworth's Poetic Experiments and Modern Popular Culture

跨越时空的诗艺——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立体主义因素

卡明斯的视觉诗歌解读

查尔斯·伯恩斯坦与语言诗

The Language Poetry:A Utopia Made of Signifiers

诗歌可以没有文字——从声音诗“l—100"看语言派对诗歌声音和表演维度的追求

Mascunlinity Challenger:An Inter pretation of Charles Bernstein's“The:Ballad of the Girly Man”

献给“懦弱者”的赞歌——查尔斯·伯恩斯坦的政治诗《“懦弱者”之歌》的文化分析

意象与“才趣”:1991年后的伯恩斯坦诗歌

Playing in a Game without Rules—An Interpretation of Charles Bernstein's Poetry

解读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

论查尔斯·伯恩斯坦语言诗的语言观照——以《几维树上的几维鸟》为例

The Indeterminacy in Charles Bernstein's“every lake”:A Deconstructive Interpretation

美国语言诗的诗学观及写作特色——以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诗歌为例

诗歌中的族裔、性属、身份

隐藏的姓名和复杂的命运:拉尔夫·沃·埃利森与拉尔夫·沃·爱默生

布鲁克斯长诗《在麦加》中的凝视方式与空间视角

“英语是一种外来的痛苦”——马琳·诺比斯·菲利普的《论语言的逻辑》赏析

《赞美这一天》的文体学分析

论丽塔·达夫诗歌中感知的两重性

理查德·赖特的诗学主张与艺术实践

论玛雅·安吉罗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以自然名义发出的女性之声:《仿佛来自小鼓的歌唱》自然意象解读

希尼的身份建构困境及其对策

劳伦斯现代主义诗歌的自我身份建构

窗子里暗影中孤独燃烧的灵魂——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四首散文诗

泰戈尔《故事诗》中的女性形象透视

《在候诊室》的性别意识解读

Resurrection of Identity:An Interpretation of Sylvia Plath's“Daddy” Hardy's War Poetry—In Time of“The Breaking of Nations”

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观探析

生态诗歌与生态诗学

简·何丝费尔的诗歌与禅修

Syncretism in Momaday's In the Bear's House:Harmoniotls Coexistence between God,Human,Beast,and Nature,and between Whites and Indians

囚徒、咆哮、人间乐园——《忽必烈汗》的生态女性蕴涵

论伊迪丝·斯特维尔核弹组诗中的生态意识

威廉·华兹华斯十四行诗《致睡眠》生态解读

人·战争·自然:论惠特曼战争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后记

编辑推荐

聂珍钊、罗良功、苏晖主编的《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作为中美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的成果之一,本论文从与会代表们提交的100多篇论文中遴选出70余篇并集结出版。此论文的编选保持了会议的国际间对话特色,力求体现其学术精华和国内外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收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学者撰写的71篇论文,突出了学术思想的对话和碰撞,体现了论文的多样性、多元性、创新性特色。

内容推荐
本论文从与会代表们提交的100多篇论文中遴选出70余篇并集结出版。此论文的编选保持了会议的国际间对话特色, 力求体现其学术精华和国内外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收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不同国家学者撰写的71篇论文, 突出了学术思想的对话和碰撞, 体现了论文的多样性、多元性、创新性特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珍钊//罗良功//苏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61322
开本 16开
页数 5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9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2
CIP核字 2013121247
中图分类号 I106.2-53
丛书名
印张 36.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60
186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