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裂国大王图
内容
试读章节

楔子  公元357年,长安。  那一年,长安城已寥落很久了。这寥落,看那新旧斑驳,才修补好的城墙就可以感受得到—永嘉之乱后,长安城旧城已破,直到数年前,先帝才督使百工,耗费时日,将之加以修复。  修复好的城墙外面,偶尔还留有一两处汉代留下的旧城废垒。它与身后的新城之间绝不调和,彼此之间仿佛相互嘲笑着,一个笑着对方的斑驳不一,一个笑着对方的老迈龙钟。  一个氐族少年就这么站在城外那汉代城墙的废垒上,他向西望着,暮霭中但见西边一片长林之梢。暮色低沉,接近地平线的地方都模糊下去,感觉那树梢像是悬浮在空中似的。  这氐族少年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身材修长,穿着件样式奇特的窄身长袍。天上,长云如阵,他手抚着汉家旧垒,脸上满是沉吟之色。  只听身后一个声音道:“安乐王登临纵目,不知有何所见?”  那少年回头一笑:“我没在看,我是在听。”  “我在听着这个城池与一首过往的童谣。”  说时,风吹动他的头发,仿佛真有什么在他耳边呢喃着。只听他曼声吟道:  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想当年,就是在这儿,京郊西去郿坞的路上,曾有一个童子这么唱过吧?千里草拆了一个董字,十日卜拆了一个卓字—那年,董卓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一时声势何等煊赫!他在长安城西筑郿坞,自谓储粮三十年,手下甲兵无数,进可以图谋天下,退可以终老此乡……没想到,一首童谣起处,他就这么身败名裂,抛尸街头,身上的脂膏流满了半条街,而这曾为他雄霸过的地方却举城欢庆,满朝文武只有蔡邕还肯为之抚尸一哭。”  他轻轻拍打着身边的残垒,“我想着那些从书上读到的故事。你们汉人建国,有史书记载的怕也有两千来年了,可这还是我们氐人头一次像你们汉人一样,君君臣臣的,建起这么个像模像样的国。最近我老是在想:国是什么?为什么要建国?建了又该做些什么?为什么它有时貌似很强大,有时又实在很脆弱,甚至抵不过一首童谣的力道……先生,现在的长安,还会再响起这样一首童谣吗?”  这少年名叫苻融,是前东海王苻雄的第三子,也是先帝苻健的侄子,当今大秦皇帝苻生的堂弟。  他虽是氐族人,却幼好经史,年纪虽小,却早已名满长安。因为长相韶秀,气度温润,极得他的堂哥、也即当今皇帝苻生的喜爱,常命其随侍左右。  算起来,大秦开国至今虽已有两任皇帝,可国祚统共也只有不到六年时间。它如今雄压关中之地,去年又新收服了凉国,足可与关东的大燕,江左的晋国三足鼎峙,人才也可谓济济一时—庙堂之中,有所谓的大器之臣,大司马苻安、征东大将军苻柳;而文武兼才,入可以允厘百工、出可以折冲千里的有卫大将军苻黄眉,后将军苻法,龙骧将军苻坚;其他耆年硕德者如太师鱼遵,清素刚严者如光禄大夫强平;文学之臣如董荣,博学之臣如王飏;骁勇之将如邓羌,权略之士如吕婆楼等俱是一时之选。  与苻融对话的人名叫朱彤,他本是山中高士,先前隐居不仕,后来出仕后,先为安乐王傅,后掌钦天监,也是极负盛名的才学之士。  他曾为安乐王傅,也算苻融的老师。苻融又一向谦逊,向来只以“先生”呼之。  只听朱彤道:“殿下这几日来一直侍从皇上,不知前两天收到的那两条消息:晋太后禇蒜子打算归政给她的儿子司马聃,燕国的慕容儁要迁都至邺城—这两件事皇上可都知道了吗?”  当今天下,燕国与晋国都可谓本朝劲敌,其余如冉魏已灭,凉国已降,代国偏僻,不足为虑,可与大秦争霸的只有它们了。晋帝司马聃登基之时才不过两岁,一向都由他的母后禇太后临朝称制,近来司马聃成年,禇太后打算还政,江东一带政局可能由此而变,这当然是一件大事;而大燕皇帝慕容儁传国已历三代,他家世代为鲜卑贵族,平段氏,灭冉魏,手下控弦之士达六十万,这一回迁都南下,只怕立时就会威胁到关中,更是大事中的大事,所以朱彤才会如此发问。  苻融摇摇头:“皇上这两天心情极差,我根本没机会提到这些。”  “皇上不是才从阿房游猎回来,据说玩得很是高兴,怎么会心情极差?”  苻融叹了口气:“还不是为了那些谣言。”  他苦笑了下,冲着朱彤摇头道:“我也是跟着皇上从阿房回京后才知道的。不知怎么就有人传说,说御驾去阿房的路上,禁卫军撞上了一对没有躲避警跸的兄妹,说他们惊驾,就把他们给逮了。皇上见到后,冲着那兄妹俩哈哈大笑,竟逼着他们两人在众人面前脱光衣服,要他们当众行那不伦之事,好证明他们不是兄妹而是私奔的。那兄妹不肯,于是就被皇上亲手射杀了—先生该知道,从皇上起驾那时起,一路上我都不曾离过左右,真不知这没影儿的事儿究竟是怎么传出来的!”  他回头望向城中宫阙,轻叹着:“我久已知道,我们氐人在汉人眼中原是多少有些凶蛮。可这种深藏心机的谣言,据我所知,在我们氐人中,实在不曾有过,也难怪皇上回宫听到后,忍不住大怒。”  朱彤也轻轻叹了口气,他指了指身后:“殿下,你可看到那道  城墙?”  苻融愣了愣。

P11-P14

目录

历史:传国玺

楔子

第一章 童谣

第二章 苻生

第三章 伉俪

第四章 夺辕

第五章 范式

第六章 婚约

第七章 流冰

尾声

序言

听说椴君应中华书局之约,写起了历史小说,选的是五胡乱华那一段,心中十分好奇。期盼年余,终于见到成稿。一气读完,心中唯有惊羡而已。

自西晋覆灭到隋朝重建大一统,其间烽火连天几百年,因为太过混乱,对于许多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历史盲区,只知异族入侵,割据更迭,生灵涂炭,而不知其何来何往,又何以然。乃至于这一段历史成为穿越小说和戏说影视剧的热点,仿佛一个空筐,什么都可以往里头扔。而其中最为血腥残酷而又短如昙花一瞬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则是盲区中的盲区。

匈奴、羯、氐、羌、鲜卑,那些曾经在北方的原野上驰骋过的异族,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祖先是谁,他们祭拜何方神灵,他们说什么样的语言,他们的女人穿什么样的裙子戴什么样的首饰,他们的男人披什么样的盔甲执什么样的兵刃,他们有什么样的风俗和伦理,过什么样的节目,吃什么样的食物,他们代代相传的是什么样的史诗?他们曾经建立煊赫一时的王国,几乎令汉人的家园彻底瓦解.却无一不是流星般覆亡。他们最后去了哪里,是亡国灭种,是举族远走,还是星散于流转在北方大地上的各族人群,成为基因库中不可分辨的某个片段?这些问题,早已不可能得到详细而准确的答案,只剩下史书中语焉不详的几段话,面目模糊,概念混乱。他们是历史语境下的“他者”,是入侵者,是敌人,是五胡乱华。自有华夏以来,北方异族的威胁如蒙古高原与贺兰山的阴影投罩在中原大地上,贯穿工业时代前的几千年历史,从未断绝。每一次异族入侵,都将历史的车轮狠狠撞出轨道,但几乎每一次的“他们”最后都成了“我们”。撕裂、屠戮、磨砺直到融合,这其间的艰难转折,泰半已随青史成灰烬,给创作者以无限的发挥空间,却又觉得茫茫然无所适从。究竟怎样写,才能既具有肃穆的历史态度,又不拘束住写作者的无边想象?

说回椴君的这个故事,早知史料的极度匮乏,其实不敢期待此文能够全方面还原。掩卷之后却感到,虽不能如观清明上河图而知北宋一般全面了解前秦的真相,但那个时代最大的冲突与悲欢,已被椴君悄然刻入人心。

以王猛、苻坚、苻融这些历史上早有成论的人物作为主角,其实并不有趣。时下历史写作者,每每寻章摘句力求翻案,力图以奇绝的故事和惊悚的观点夺人眼目。椴君并没有走这条路,他相信他捉住了那个时代的要害,那就是“改变”,“他们”如何变成“我们”。

书中最为华美深邃的一段文字,苻融与奢奢会于洛水之上。到底羯人是否有沟儿会,时至今日自然无从考证。无非是基于今日人类学研究的资料,边陲少数民族残存的风俗,而设想相对于汉人而言尚处于半开化状态的羯人会有那样的习俗,而汉家先民不也同样有桑间濮上的旧俗。那段故事极有深意,处于徘徊中的少年苻融,终于辜负了承载着胡人昔日荣光的皇帝。而年轻、执拗甚至癫狂的皇帝,终于在改变的洪流中绝望而死。那朵曾经照亮了漫长黑夜的晶莹花朵,终究只是冰雕,耐不住太阳的热度,在白日到来之前融j化、凋零。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歌谣是这样唱,但那些血勇的虏家儿却终于在孟津河边走散了。而这些无可逆转的改变,无论是煌煌青史的转向,还是芸芸微生的个人命运,都是小说写作中最能牵扯人心的地方。

椴君像所有矜持的文学家一样,从不说出他对角色的褒贬,亦不说出他对历史的评判。他仅致力于以文字清光照亮这片历史的黑洞,以笔下的钟声敲响这段狰狞的长夜。他慷慨地将诗意赋予每一个出场的人物,让他们以并不同于史书记载却也切切如生的面目再现于读者眼前,评价、悲悯、立场皆由读者自己去感受。读罢此书,于把握历史脉络,重现人物风华之外,竟隐隐有照见现实命运的感觉。仿佛千年前的“他者”不仅在当时归化,也同样变成了今日之“我者”。这亦是椴君小说的微妙之处。

椴君是文字老姜,成名于新武侠,有“金古黄梁温下的椴”之誉,引无数豆蔻少女竞折腰。然而他的武侠小说,一向与“金古黄梁温”不甚相类,书中众生万象,字里诗意情怀,每每直追古人格调,而又自成一派。椴君也啃古籍,也写诗填词,也好西方文学,也听歌剧,他心中的天地高阔,以江湖之远尚不可容纳。也许从历史写作中另辟蹊径,倒是真真正正地契合了他那个高古雄浑又万川归流的梦想。《裂国·大王图》仅仅是一个开端,长卷掀开一角,已有令色氤氲,然而真正的主角才露出半面身影。期待有一日《裂国》全卷揭晓,相信既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历史小说的一部杰作,也是椴君本人创作的又一个高峰。  只听朱彤道:“汉人确实跟氐人不太一样。我们能建起这样水泼不进的城墙,能划产析田,使百姓各居里坊,殿下知道靠的是什么?觉得能攻破这些最坚实的城墙靠的又是什么?那就是谣言了。如果你们想要这宫城,就必定会同样得到这些谣言。所以,长安城从来都不是砖石砌就的,它建筑在一堆典章制度之上,也就是建筑在一堆语言之上。几百年下来,汉人也许真的早不如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民族勇猛善战了,因为很久以来,我们相互攻伐的利器就已变成语言。你们战胜汉人,可以靠兵马,可是要治理这天下,却是要凭借语言。马上得之,未见得可以马上治之……不知皇上听到这些谣言之后,有没有发作?”  苻融忍不住苦笑:“怎会没有?皇上十三岁起就开始为族人争战,他脾气直率,性情又一向暴躁,哪受得了这些弯弯绕儿。今日一上朝,我就见御座左右布置了锤、钳、锯、凿……这些刑具。满朝大臣才一上殿,就见陛下在御座上弯弓搭箭,腰露利刃,满脸睥睨之色,一朝文武都惊得大失颜色……当时我就在场,听着皇上的声音都变了,向丹墀之下喝问:‘你们想看我好戏,是不是?今天,我就演一出好戏给你们看看!’”  苻融那原本冠玉般的脸上一时忧色更重:“只见皇上一拍巴掌,殿门外,十几个宫女与侍卫就满脸怯惧、好不情愿地走了上来,然后,他们开始脱衣……旁观的大臣们个个汗出如浆,却没一个敢劝谏……那些宫女侍卫脱了衣服后,就在太极殿上……裸交于众位大臣面前。我只听着皇上在那里大笑着:‘你们背地里说我会做这样的戏,那我就如你们所愿,做一次给你们看好了!不知你们还想看更多的吗?’”  他学着他堂兄的口气,语气忽变得又暴戾又阴森。  “接着皇上又拍了拍巴掌,只听锁链声响,又有十几个人被驱赶到朝堂之上。他们个个被剥了面皮,脸上血肉模糊,那真的是惨不忍睹。我只见左都御史姜庚当场就面色惨白,身躯摇晃,要昏过去了。好在他位次并不靠前,就在我身边。我只能暗中伸出一手,在背后悄悄扶定了他,否则今日他必定招来皇上大怒。接着皇上又传进来一班鼓乐,竟逼着那班剥面之人就着鼓点儿跳起舞来。那哪里是舞!我只见到一滴滴血粒儿随着他们的舞步滴落在他们脚边,皇上自己还在御座上高声大笑,直到把满朝大臣折辱完了,才丢下一句:‘这些跳舞的都是些传谣之人,给你们看看是何下场!你们既帮我编了一出好戏,我就还你们一出好戏以为答谢。众位爱卿,可觉得朕此番作为很合乎你们口中的‘克己复礼’吗?’”  “说完,没等众大臣缓过神来,皇上就拂衣退朝了,大臣们个个都惊得面无人色,哪有工夫议到晋、燕之事。”  叙述至此,两人互看了一眼,不由陷入一阵沉默。  好久,朱彤才问道:“所以,今日傍晚,才会有那么一道圣旨传出来,还下令传抄,要贴满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苻融点点头。  “这道旨是谁为皇上拟写的?”  苻融叹了口气:“左不过就是赵韶、赵诲或董荣他们三个中的  一个。”  —这三个人都是汉人,满朝之中,也只有他们三个文学之臣最得皇上宠幸。  暮色渐渐浓重起来,两人一时都没再说话。  苻融望向城西边那长林之上渐重的暮霭,想起自己忝蒙祖荫,十一岁就被封为安乐王,可以说是天下幸事了。只是生在这个长安,他这安乐王果然能真的安乐吗?  他心里叹了口气,只怕会再有一首什么童谣在这长安城中唱起。  第四章夺辕  一  如果树也会有记忆的话,该还记得四十多年前,树下的老婢就是这么扫着落叶。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她还在树下,佝偻着腰,一帚一帚认真地扫着,只是地上并没有落叶。  这是冬,那棵大槐树早脱去了所有的华裳,裸筋露骨,枝柯峭净,地面上也干净得一无所有,可那老婢还是拿着扫帚一下一下地扫着,一帚下去扫出了沙沙的声音,第二帚像是要把上一帚的声音给抹掉。  苻坚推开那扇门时,见到的就是这副景象。  此时,距鱼太师满门抄斩的日子已过去了十多天,长安城中也渐次回复了平静,苻坚腿上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  而此前,鱼家一抄斩,苻坚就曾派自己的知交权翼专门前来看望王猛。权翼出身略阳豪门,本来在羌帅姚襄手下任谋士。去年苻坚带军随卫大将军苻黄眉出讨姚襄,姚襄败死后,权翼就投奔了大秦。苻坚也由此与之相交。  苻坚现在朝中的根基并不深,结交下来并被他许为知己,可为助力的也仅有梁平老、薛赞、强汪、吕婆楼和权翼几个人。朝中大佬们个个根基稳固,现有的朝士也不是你想结交就结交得了的。如苻坚与权翼这等败军将士来往,也算无可奈何中的办法。  而权翼传回来的话却很简单,说王猛只回了一句:“东海王如欲求自保,上次童谣之事,他应对之道已经足够,就没必要再找我了。”给苻坚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权翼回禀完后就冲着苻坚笑。  苻坚也笑着看向权翼:“依你看,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权翼答道:“我想,他这是在试探王爷的胆色。王景略自许胸怀大志,不肯随便贱卖给不识货的人。依在下看来,他这是要王爷您提着自己的人头去见他呢!”  —没错,如果只图自保,是没必要去找他了。  可如果不是为了自保,那图的什么?大逆不道?  于是见与不见王猛,就成了苻坚与权翼及梁平老需要商讨的问题—苻坚推开那扇门时,真的感觉到了自己是提着人头来访的。只是如此大的赌注,究竟值与不值呢?  王猛独自客居长安时日已久,他的妻子与孩子都还寄养在西华山。他的身边,看来只有看守庭院的这么一个老婢了。  那老婢目光涣散,满头花白。院子里倒是打扫得一尘不染。她还明显耳聋,苻坚推门而入时那户枢发出的吱呀声,她一点儿也没听到。苻坚见那老婢子还穿着前朝时晋人妇女流行的服饰,对自己的到来充耳不闻,只好走到她身边大声地冲她耳朵喊:“景略先生在不在?”  这一嗓那老婢总算听到了,她回过头,望向苻坚,忽然脸色惊慌,猛地跪了下来,冲苻坚叩首,叫:“大家……”  苻坚大吃一惊,这本该是对皇上的称呼。一抬头,却见耳房门口,走出了个身材长大之人。那人一身褐裘,穿着极为简肃,气度却有如渊渟岳峙,像汉人古书里飘出来的那些嵯峨者的影子。他目光炯炯,毫无顾忌地把目光投射在自己脸上,苻坚曾听说过汉人有“藏书名山”的传统,而站在对面的这个人,身影就像一座藏了好多书简的“名山”,携着血与火的智慧,带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翻绝韦编、胸怀十万”式的威压,迫向自己。  苻坚从小长到这么大,这种压迫感,也只在两个人身上感受过—一个是眼前这人,一个就是他的堂兄、当今的皇上苻生。  苻生确实嗜酒好杀,可在那嗜酒好杀中,似乎隐藏着他们氐人血统中某种隐秘的图腾。他于大醉中站起来时,常有一种独眼天人式的威迫感,让苻坚感受到那种来自他们民族的、一种酷烈倔强的压迫力。可眼前这人不同,这人胸前的衣襟大敞着,全不顾冬日的寒凛,似乎里面藏书满匮,陈兵十万。  可感觉到这种压迫,苻坚反觉精神一爽。  那人开口道:“东海王?”  苻坚点头。  “何所为而来?”  “欲有所为而来,为不知该如何为而来。”  苻坚说时,忽想起汉字中那个“為”字的形状,陡然间明白了那字形为何会如此屈曲如受重力,也明白了眼前这人为何气势如此饱满—他脸上、身上,分明满是欲有所为、引而未发之态。  那人盯了自己片刻,忽一肃手:“请!”  苻坚随着他的手势走进那间耳房。  这房屋不过是一间四壁落白的斗室,可在那人的气度下,苻坚竟有一种缓步走向太极殿的感觉,仿佛这间房内陈列着九鼎,案上摆放着金匮,而推开窗,就可以纵览天下,可以从云端往下望,看那一片山河、阔野平畴间,一头九色的鹿跑过,而无数豪杰正陈戈列阵,引弓握戟,在追逐着那鹿。

内容推荐

《裂国大王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357年,一首童谣唱遍了长安城的街头巷尾:“东海大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城外狼群骤现、野兽暴起,城内政局诡谲、饿殍遍地。在氐人建立的大秦政权中,独眼的皇帝尽诛先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逼死生母强太后。在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总隐现着一股察觉不到的力量……而与此同时,国士王猛携带着血与火的智慧出山辅助那个命定的帝王迈向紫宸,一幅吞凉灭燕的“大王图”就此拉开序幕……

《裂国大王图》由小椴编著。

编辑推荐

现在市面上的历史读物,大部分集中在汉、唐、宋、明、清这样的大一统历史时期,大多数的作品难有新意,造成了广大读者的审美疲劳。而往往历史小说的佳作均由乱世孕育(像《三国》、《隋唐》等)。小椴此次正是把目光放在了“五胡乱华”这一时期,这是一个“血与玫瑰”的时代,小椴更是抓着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异族汉化,用深沉唯美的笔调讲述了驰骋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异族所经历的兴衰。由小椴编著的《裂国大王图》是小椴《裂国》系列第一本。本书以前秦安乐王苻融为历史视角,讲述了苻坚发动兵变、夺取前秦最高统治权前后,长安城所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裂国大王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9775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402356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