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鬼小隼》为日本备受尊崇人物著作。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心理学界重磅级人物,是日本在瑞士荣格研究所取得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资格的第一人。2007年,河合隼雄去世后,日本民众曾感慨道:“日本再无心理大师。”河合隼雄不仅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还是文化大师。他在日本文化及日本宗教领域颇有建树,曾受日本首相力邀出任日本文化厅厅长。河合隼雄一生著作高达300余种,这本《爱哭鬼小隼》是河合隼雄的最后遗作。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先生,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老师,都对《爱哭鬼小隼》青睐有加,专文作序。《爱哭鬼小隼》中,共有51幅温馨的淡彩插画,绘本大师幾米曾说:“我喜欢那细腻恬静的插画。”
超温情的自传故事+恬静的全彩插画,展现我们共有的童年;日本最懂孩子的心理治疗师、领衔编纂中小学德育教材的心理学大师、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最推崇的心灵导师、绘本大师幾米的灵感来源,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最后遗著,回顾童年之作。
《爱哭鬼小隼》是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最后遗著。河合隼雄在《爱哭鬼小隼》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故乡兵库县波筱山为舞台,讲述了以儿时的河合隼雄为原型的“爱哭鬼小隼”,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的成长故事。《爱哭鬼小隼》一书中不仅展现了那个父母疼爱的、有众多兄弟照顾的自己,那个爱哭的、快乐的、害羞的自己,还描绘出那段有趣的、敏感的、任性的、脆弱的童年时代。《爱哭鬼小隼》中,河合隼雄以平静的笔调来勾勒温馨的日常生活,让人感动。书中51幅淡彩插画,更为图书增添了趣味。
01 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
小隼名叫城山隼雄,家里清一色六个男孩子,他排行老五。
有件事令小隼极为苦恼,自己是个爱哭鬼。他平时倒也开开心心、精神抖擞的,可是一旦因为什么事心里“倏”地一阵感动,就再也抑制不住了。无论咬牙坚持,眼泪还是会不听话地流下来。
小隼出生于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随着小隼渐渐长大,军人势力羽翼渐丰,“男孩子不可以哭”的观点蔓延到全国。有人对小隼说什么“哭鼻子的家伙不是男子汉哟”。小隼明明是个爱哭鬼,却比别人加倍地好强不服输。小隼很努力,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愿输给别人,然而一旦哭起来可就功亏一篑了。小隼极其讨厌自己是个爱哭鬼。
小隼心想:“为什么偏偏只有我是个爱哭鬼呢?”毕竟其他兄弟五人没有一个爱哭。非但如此,他们个个擅长体育,三哥小正打架还很厉害,是左邻右舍中的孩子王。
朝气蓬勃的兄弟们都很优秀,个个心地善良,谁都不会嘲笑爱哭鬼小隼,有时候还会袒护他。
小隼虽然在上幼儿园,但他很喜欢动脑筋。“为什么偏偏只有我……”小隼百思不得其解。每当他心生疑问的时候,他都会去问小直哥哥,小直哥哥经常对他说:“说的也是啊……”有一次,他悄悄去问小直哥哥,小直哥哥回答:“咱们兄弟里面只有小隼你是这样的吧?不可能是遗传啊!”
“遗传?”
小直哥哥这回说的话似乎很深奥,小隼没怎么听懂,总之好像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他决定试着去问妈妈。小隼寻思着找个时间问问看,但他一是难为情,二是觉得妈妈太忙了,一来二去也就没有问。
小隼也隐约听小正哥哥说过,“幼儿园嘛,只是玩,其实大可不必去的啦。”其实小隼也不想上幼儿园。入园仪式上,小隼黏着妈妈不肯离开,让妈妈左右为难。
然而,一旦去了幼儿园,小隼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儿。这都是因为班主任桑村雪子老师。桑村老师温柔漂亮。毕竟小隼家里全是男孩子,所以他只消看见年轻漂亮的女性,便会晕头转向。
桑村老师会对小隼说:“城山君的声音真好听呀!”
小隼每次听后都会喜不自禁。城山一家人都喜欢唱歌,妈妈弹奏脚踏风琴,全家人和着风琴齐声放歌。小隼和哥哥们一起唱歌时记住了很多歌词,颇为洋洋自得。
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小隼一边看着樱花纷纷扬扬如雪花般飘落,一边兴致勃勃地唱着歌。幼儿园上学和放学都要唱歌。放学时唱的歌是这样的:
今天的功课结束了,
大家结伴回家吧。
明天还要来到这里,
做功课或者玩耍吧。
亲爱的老师,祝您一路平安,再见了。
亲爱的小朋友,祝你一路平安,再见了。
小隼边唱边想着明天也要早早来幼儿园,只是见到桑村老师,就能让他很开心了。小隼觉得老师也格外疼爱聪明伶俐且长着一双滴溜溜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的自己——爸爸有时叫他“橡果眼小隼”。
可是,到了绕着初中运动场的那一圈白杨树的叶子开始泛黄的时候,桑村老师突然辞掉了幼儿园的工作,听妈妈说,老师嫁到了一个叫“芦屋”的遥远的地方。
大家都集合到幼儿园的游戏室欢送桑村老师。小隼什么都没有听到,为了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他拼命咬着下唇。可是,当小隼看到女孩子在眼前哭泣的刹那间,他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哗哗地淌下来。呜呜咽咽,泣不成声。
“男孩子哭了”——女孩子们用像是看怪物的眼神看着自己。虽然小隼好强不服输,但他直到今天依然做不到以眼还眼地回敬女孩子们。
小隼擦干眼泪,确认自己看上去没什么异样之后才回家。他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自己在幼儿园哭了。
吃午饭的时候,妈妈柔声问小隼:“今天为桑村老师举行欢送会了吗?”
“嗯。”
小隼赶紧绷起脸,装作漠不关心,可是妈妈又继续问。
“有没有小朋友哭啊?”
“嗯。女孩子嘛!”
小隼感觉体内正在发生某种奇异的变化。他把眼睛转向房间里的神龛,仿佛那是一件稀奇的东西。妈妈却轻轻地对他开了口。
“小隼,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
小隼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最后,他把脸埋进妈妈的膝头哭泣。妈妈的膝头又温暖又温柔。
迄今为止,小隼没有从任何人那里听到过“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之类的话语。
莫名地,小隼似乎不再讨厌是个爱哭鬼的自己了。他远远地望向院子,院子里那棵爸爸引以为傲的五叶松泰然自若地挺立着。小隼心想:或许我也很快就能爬到五叶松上面了吧?小正哥哥能爬到五叶松上,可这对小孩子来说太难了,小隼爬不上去。
“为什么偏偏只有我是个爱哭鬼呢?”
小隼似乎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问妈妈。
“小直哥哥说了,不是遗传。”
妈妈似乎有点儿迟疑,犹豫着要不要说,最终还是开了口:“这个嘛……”
这时,妈妈的眼里似乎闪着泪光。小隼吃了一惊,移开视线看向院子。不知何故,五叶松看上去也仿佛没了精神。
妈妈说:“不知道小隼你还记不记得了,弟弟小明两岁时就夭折了。那时,妈妈伤心不已地哭泣,小隼也跟着一起号啕大哭。”
妈妈继续说:“葬礼的时候,要往外运棺木了,小隼挡在前面,大声喊,“不能放他们走!’小隼一边哭一边拼命阻拦棺木出门,连大人们都让你弄得潸然泪下。”
小隼已然什么都不记得了,但他的脑海里陡然浮现出和小明一起玩耍的情景。小明身穿甚平和服外褂,挥舞着木棍,扮成士兵的模样,边跑边喊:“冲啊!”
妈妈当时穿的是和服,记不清和服的样子了,不过非常美丽。妈妈一边慈爱地笑着一边用目光追随着小明奔跑的身影。小隼也不甘示弱,操起一根木棍样的东西跑了起来,大喊着:“冲啊!”那可真是开心极了,快乐极了。
然而,小明生病夭折了。妈妈深受打击,每天都在佛龛前一边流泪一边不停地唱安魂歌,再也没有做其他事情了。每逢此时,小隼总是陪伴在妈妈身边,和妈妈一起哭泣,模仿着妈妈唱安魂歌。妈妈的心灵因此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妈妈和他说:“也许小隼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才变成一个爱哭鬼吧?”
听妈妈讲着讲着,尽管好像还有点儿不明所以,但小隼觉得就算是爱哭鬼“也无所谓了”。妈妈似乎也如释重负,两个人都感觉心情舒服了一点儿。
P2-11
爱哭的孩子,需要爱也珍惜爱
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精神分析大师荣格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而他也常有些奇思怪想,做些稀奇古怪的梦;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小时候天资聪慧,但因长得丑而自卑,爸爸还火上浇油地和大家说:“你们见过比他丑的孩子吗?”
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小时候,因为讲了一句脏话,妈妈就立刻把他揪到卫生间,用涂满肥皂的湿布洗刷他的嘴。他的父亲,为防止他犯错误,多次带他去监狱参观。
……
是不是心理学家都有与众不同的童年?
《爱哭鬼小隼》描述的也是一位心理学家的童年故事,不过这回不是展现一段诡异的时光,而是充满了温情与怀旧气息的岁月记录。它是心理学者河合隼雄珍藏内心的童年记忆,这本书,也是这位日本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的最后著作。
众多鲜活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开篇的第一则,就说小隼自小是个爱哭鬼。小孩子哭一哭本无所谓,不过在当时的日本,男孩子哭是件丢脸的事,所以小隼由此变得自卑。在自己喜欢的幼儿园老师调走之后,小隼又像女孩子一样哭起来了,他很不好意思。一个因为敏感爱哭而自卑的男孩,父母如何去教育?
妈妈充满爱心与智慧的一句话,就让小隼放下了沉重的心灵包袱:“小隼,真正悲伤的时候,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小隼不再讨厌自己了,而且努力去寻找自己爱哭的原因,当再次遇到别人因为自己哭泣而奚落时,他勇敢地说:“就算哭了又有什么!……反倒是哭的孩子更了不起呢!”小隼接纳了自己的情绪,由自卑转向了自信。
巧的是,在我阅读《爱哭鬼小隼》之前,恰好经历了自己孩子的哭闹事件。事情很简单,我的儿子小迟刚上幼儿园,虽不是爱哭鬼,但也是当哭则哭。他在家里和妈妈的关系最好,有点儿黏妈妈。前几天妈妈上班,要爸爸送幼儿园,小迟妈妈前脚一走,小迟不忍分离,就哭起来了。
不同于小隼妈妈,对付小迟哭鼻子,我采用的是“更科学”的“理性唤醒法”。因为孩子在哭泣时,是“情绪大脑”在起作用,情绪的表达在此激活。不过,人还有一个“理性大脑”,负责理性思考。“情绪大脑”和“理性大脑”常常此消彼长,通俗点儿说,哭的时候不理性,理性的时候就会忘了哭。所以,小迟哭的时候我是提了几个无厘头的问题,如:“喜欢的游戏玩到第几关了?”“是喜欢空战游戏还是赛车游戏啊?”借此激活他理性的大脑。一思考,小迟“情绪大脑”没那么活跃,也不哭了。
虽然也顺利解决了孩子的哭泣问题,甚至利用的是“高级”的脑科学知识,但是,和小隼的妈妈一比,高低立判。别看只是简单的“男孩子也可以哭的呀”一句话,它既与孩子充分共情,也表达了对孩子的认可和支持,以至于多年以后,在小隼成长为著名心理学家的时候,妈妈的这句话一直长存于他的脑海,也成为河合隼雄童年记录第一则故事的标题。
爱哭的孩子,是聪明的。爱哭的孩子,是敏感的。爱哭的孩子,需要爱也珍惜爱。
这个爱哭的小男孩是幸运的,周围有活泼的兄弟,爱他的老师,严厉的爸爸,慈爱的母亲。我们的孩子,我们又给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子女教育,不仅要有科学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的温暖与交流。
《爱哭鬼小隼》,有爱,有温情,有故事,有启发。
河合嘉代子
这本《爱哭鬼小隼》成了我丈夫的临终遗作。平成十八年(二○○六年)八月,就在世界文化社发行的《家庭画报》连载本书期间,他因为脑梗死倒下了。尽管以前写好的部分随后已经刊载,却没能写完原定由他本人执笔的后续内容。病倒之后过了十一个月,他没能再次醒来,最终撒手人寰。这实在是太突然了。
我丈夫是一个不屑于追忆往昔的人,可他为何偏偏要写这本书呢?也许是他冥冥之中感到命运的不可捉摸吧?我想,这本《爱哭鬼小隼》或许是我丈夫的临终馈赠吧!
本书的背景是他自己的出生地兵库县丹波筱山。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我认为,说它就是我丈夫儿时的回忆也未尝不可。我丈夫十分珍惜这段和父母、众多兄弟共同在筱山度过的美好记忆。
丈夫住院期间,我每天都去医院。在静谧的病房里,凝望着丈夫安然入睡的脸庞,我感觉我俩仿佛每天都在交谈中度过。尽管当时有很多人都说梦见过我丈夫,我却几乎从未梦到。我想,也许因为拥有了这段日子,所以他反而不会来我梦里吧?
丈夫住院期间,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给我鼓励,支撑着我,令我不胜感激。
这本《爱哭鬼小隼》刊发的同时,我收到了谷川俊太郎先生饱含真情的诗作。我还受到世界文化社《家庭画报》编辑部负责连载的岛本公子小姐的悉心关照。此外,连载之时,冈田知子小姐为本书绘制了温馨的插图。谢谢你们。
最后,我要对体谅丈夫、体谅我们遗属,对本书的推进而悉心工作的各位新潮社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平成十九年十月
河合隼雄讲“若说拼命用功就能变得了不起,那就更是天大的谎言,纯属无稽之谈。”还说日本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从上小学就开始用功,以致忽略了“人生智慧部分”的学习,“用功这东西是同人生毫无关系的东西”。相反,他认为玩也是成长:“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以孩子的方式干着坏事成长的。”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
爱哭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爱哭的孩子,是敏感的孩子;爱哭的孩子,需要爱也珍惜爱。《爱哭鬼小隼》,有爱,有温情,有故事,有启发。
——迟毓凯,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小隼如此幸运,有鼓励孩子多去玩耍的爸爸,有通情达理的妈妈,有相亲相爱的兄弟们,有天真烂漫的小伙伴,有关怀体贴的老师,还有正直善良的邻居。这样美好的童年,是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的。
——熊磊,正声儿童艺术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