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记录邓小平最后二十年辉煌岁月的纪实作品。
余玮、吴志菲编著的《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不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但历史学家可以从中得到大量鲜为人知的可靠史料;这不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对中国经济改革作了深刻的经济分析;这不是一部社会学著作,人们却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变迁……本书揭示有关伟人邓小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情,有些史实系首次披露。
图书 |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领袖传记)(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首部记录邓小平最后二十年辉煌岁月的纪实作品。 余玮、吴志菲编著的《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不是一本历史学著作,但历史学家可以从中得到大量鲜为人知的可靠史料;这不是一本经济学著作,但对中国经济改革作了深刻的经济分析;这不是一部社会学著作,人们却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社会在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变迁……本书揭示有关伟人邓小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情,有些史实系首次披露。 内容推荐 邓小平最后一次是如何艰难复出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是如何取得领导地位的? 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退出政治舞台的? 香港驾照谈判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起了哪些关键作用? 南巡途中邓小平有哪些难忘的历史细节? 晚年邓小平生活上的开心事究竟是哪些? 亲人所见证的邓小平临终时刻为什么让人心碎? 邓小平的两个遗愿最终实现了没有?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揭示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情。《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作者余玮、吴志菲采访了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及知情人士,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全书通俗流畅,情节感人,有些史实系首次披露。 目录 第—章 历史拐点 第二章 杀出血路 第三章 铁血长城 第四章 伟大构想 第五章 政治嘱托 第六章 桑榆暮景 第七章 遗爱九州 附: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是附和还是反对“两个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也事关邓小平的政治命运。粉碎“四人帮”9个月之后,邓小平艰难复出,“轻松亮相”在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现场 60次、50次、30次……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心跳逐渐停歇。最终,这位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60多个春秋的伟人带着全国人民的敬仰离去了。 4月初,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利用清明节祭祖习俗,冲破“四人帮”的阻力,举行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北京群众自发汇集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集会,纪念周总理,痛斥“四人帮”。4月4日,这一活动达到了高潮。当天晚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等人把天安门广场的事态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决定清理广场上的花圈、标语。4月5日,愤怒的群众与部分民兵、警察发生了冲突。晚上,一些群众遭到了驱赶、殴打和逮捕。 这年7月6日,朱德逝世。同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9月9日,改变了中国、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那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迫不及待地要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盗用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名义,要求全国各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他们请示报告,妄图由他们指挥全国。他们拍照准备上台用的“标准像”,唆使一些人写“效忠信”,四处游说,制造谣言,攻击邓小平,反对华国锋和党中央。他们还秘密串联,策划武装叛乱,甚至伪造所谓“按既定方针办”的毛泽东临终遗嘱,公开发出篡党夺权的信号。 在党和国家处于危急的时刻,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实行隔离审查。 “四人帮”的覆灭,宣告了一个反革命集团的死亡,也宣告了在中国肆虐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终结,使饱尝动乱之苦的中国人民重新看到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之光。 这时的邓小平虽被保留党籍,但已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0月10日,邓小平郑重地拿起笔来,致信中共中央以表达坚决拥护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的果敢行动,信中洋溢着他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最近这场反对野心家、阴谋家篡党夺权的斗争,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紧接着发生的。以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战胜了这批坏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这是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胜利,这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胜利,这是巩固党的伟大事业的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这个伟大斗争的胜利,由衷地感到万分的喜悦。” 当时,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邓小平的处境都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向华国锋提出:“赶快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 对于叶剑英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是坚决支持的。他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说:“完全同意叶帅意见,应该让小平同志尽快出来工作。” 因为华国锋没有积极的反映,邓小平个人的政治命运在打倒“四人帮”后一时还无转机。尽管“文化大革命”这场在中国的浩劫已经结束,但是中央还在重申“批邓”,仍不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12月7日,邓小平患前列腺炎,严重尿潴留。尽管301医院派医生到邓小平住地进行诊视,并做了一些导尿处理,但病情还是不见好转。12月10日晚,邓小平在家人的要求下被送进301医院住院治疗。 因当时邓小平还处于政治隔离状态,医院为了让邓小平不与外界接触,就安排他住在刚刚改造装配完而没有使用的南楼5层。不但安排有专人看守,而且还将楼梯上锁而防止消息“走漏”。知道给首长看病,但是一到病房,早已待命多时的301医院主任医师李炎唐愣了。这不就是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和新闻纪录片中出现,而最近又了无踪影的熟悉身影?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自己所敬佩的人,实在是不理解上面为什么要打倒他。外面的传说早有耳闻,有人说打倒后的邓小平在秦城监狱,也有人说邓小平下放到了外地,但李炎唐没有想到的是心中的伟人就在自己眼前。 邓小平穿着中式棉袄,眉间隐含着一丝痛楚,但政治家特有的硬气和傲气流露在他的举止之间。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夫人卓琳和女儿,也有他的保健医生和护士等身边工作人员。 邓小平的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补充了一些症状及以往病史。之后,李炎唐摸了摸他的腹部,并敲了敲已鼓起来的下腹,浊音上界已到肚脐下,感到情况不太好,提出了初步的诊断意见。经请示,开始再次摸、查、问,确定初步的治疗方案。李炎唐让护士做好导尿准备后对邓小平说:“先给你插根导尿管放尿,有点疼。”邓小平很干脆地说:“没事的!” 排除积尿后,邓小平那紧缩的眉间渐渐放松。一直守候在病房的李炎唐悬着的心也开始放了下来。为了减轻邓小平的痛苦,李炎唐于第二天请来著名的泌尿科专家吴阶平一起检查。经会诊,确诊病因为前列腺肥大、造成尿潴留。为此,邓小平主动提出“干脆做手术,免得以后麻烦”。 于是,医院在进行手术方案准备的同时,向中央报告情况以请求批准。12月16日,华国锋和汪东兴关于动手术的批示下达。为了保证手术万无一失,医院按常规做抗菌素、麻醉药过敏试验。当时氨基类的药物是最好的抗菌素,打了两天。手术前,卓琳不放心地问主刀的李炎唐:“你看手术后可能会有什么问题啊?”邓小平接过话来说:“你不懂,不要问。要相信医院,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万一出了问题,由我跟我的全家负责。”接着,李炎唐向邓小平交代这一段时间不能抽烟,邓小平果断表态:“行!没问题。” P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领袖传记)(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玮//吴志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6024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762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6 |
宽 | 17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