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思格言
内容
编辑推荐

肖兰萍、孙彦川、郭捷、王霞编写的这本《静思格言》共分为“阳光心态”、“健全人格”、“学以致用”和“管鲍之谊”等17个专题,所选的都是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工作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格言警句。作者根据启迪性、语言美、感染力、长效性等七个标准对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进行了精心挑选,并紧密结合国内外社会热点对这些格言警句做了精辟的解读。

内容推荐

丘吉尔曾说过,“对于没时间看书的人,读读格言就够了。”格言警句,的确就像古之剑侠心中的口诀,虽然只是寥寥数字,却往往能警醒无数懵懂人。古今中外的格言浩如烟海,能以数万计,绝大多数人没时间、也没有兴趣和耐力将其读完,这就需要研究者通过筛选,取其精华。什么样的格言最能对我们产生启迪,从而促使我们的行为发生有效改变呢?带着这个问题,肖兰萍、孙彦川、郭捷、王霞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做了一定的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了启迪性、感染力、语言美、长效性等七个维度,并从国家图书馆和各个书店借阅、购买了大量关于格言警句的书籍,并按照以上标准对所有能找到的格言重新做了一遍梳理,写成《静思格言》一书。

《静思格言》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一、阳光心态

二、健全人格

三、强健体魄

四、威仪儒雅

五、多彩人生

六、行为世范

七、人生使命

八、经营人生

九、学以致用

十、步步为“赢”

十一、敢为人先

十二、管鲍之谊

十三、天下无“敌”

十四、笑看人生

十五、亲情港湾

十六、水晶之恋

十七、心灵朝圣

后记

试读章节

5 只有不文明的人才会整天惦念那些不文明的事。

——胡剑云(江西卫视节目主持人)

冷思考

曾经有污点就永远难以改变形象?

你身边有爱谈他人是非的人吗,他们是真正的强者吗?

品读

每个心理正常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别人的是是非非!何况,浪子回头金不换,有的人因为改过自新,反而更受人尊敬。退一万步讲,即使别人总是记着你以往的污点,你也不必有压力,他惦记你的污点,恰恰是他缺乏自信的表现。面对莫须有式的污蔑,更是不必在意,清者自清,让时间和事实去证明一切。反过来,如果你对某人非常不屑,你就不会到处宣扬他的污点,甚至也不会总记起他的污点。而且,越是有不光彩的过去,越是要发奋图强——当你成为名人之后,你曾经的缺点就是轶事,而且你的内心就会足够强大,以至于你根本不在乎此类敌意或攻击。比尔·盖茨也有绯闻,但你去问十个人,很可能九个都不知道,因为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事业、善举和智慧,人们对其他方面不感兴趣。除非是将其作为育人的案例。即使有心谈论其绯闻的人也会担心别人说自己无聊,而不敢轻易出口。

然而,办不文明的事还是会给自己减分的。因此,一方面要忘掉以往做过的不光彩的事,另一方面更要从现在开始严于律己,步步为营才是正确的态度。

类似格言警旬

英雄不问出处。——(明)杨基

编者译

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注意力指向何方。

——【意大利】安德烈·波切利

6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赵朴初

冷思考

你每天早上醒来是精神抖擞还是心烦意乱?

最近一周是否被人批评不可理喻,你是否也曾经认为自己有点死心眼?

品读

愁愁愁,哪里是个头,愁愁愁,不知命里有没有。只要愿意,每天都能找到愁的理由。未雨绸缪是必要的,但无需想太多,还没到河边,干吗要考虑过桥时先迈哪只脚?世间千变万化,你愁苦的事情到时没准会以其他方式出现,甚至迎刃而解都有可能。试想十年以前,有多少农民能想到他们今天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们的子孙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甚至免费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过了六十岁还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取养老补贴?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明天的你还要对未来忧心忡忡吗?放下包袱,轻装上路吧。

世上有的事是黑白分明,非镨即对的,但还有很多事情存在一个灰色地带。遇到后一种情境时,你经常选择不失原则的妥协还是寸步不让?胳膊拧不过大腿时,你会大方地忘记,还是记恨对方?伟人即使遭受了无大的冤屈,也不会耿耿于怀,而是达观地向现实暂时妥协,而有的人在参加他人婚礼时却会因为座次的安排大发雷霆,令新娘、新郎难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大事化小不是懦弱,只有原则问题才需要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智慧的秘诀就是搞清楚哪些事情不应放在心上。

类似格言警旬

江河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明)刘基

编者改写

无力回天的悲观等于乱上加乱,实事求是的乐观犹如缓冲气垫。

7 逃避了生活的磨难,也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法】朱利安

冷思考

如果邓亚萍从练习打球开始就一个回合都不曾输过,你觉得她会因此更幸福、更快乐吗?

你能想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终生受到命运之神眷顾的宠儿吗?

品读

球王贝利曾对记者说:“我的儿子比我要不幸,因为我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而我的儿子生下来就富有。”这绝非得了便宜卖乖,也不是无病呻吟,因为没有奋斗的过程就无所谓乐趣。试想一下,一个无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连纯真完美的爱情都唾手可得,不知道自己该再去追求什么的人,他的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欲望的满足不会带来幸福感,而只会使人感到无聊(周国平语),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一个世袭的君王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使尽浑身解数,终于让最心爱的姑娘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他;一个亿万富豪的小儿子在运动会上获得冠军后从老师那里得到的一块巧克力,比他在年夜饭餐桌上吃到的燕窝、鱼翅更能让他感到快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点磨难总的来说是好事,因为磨难使我们更有智慧,更加坚强,也更能体味成功的乐趣。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磨难是福。

类似格言警旬

1)命运女神过分地偏爱谁,谁就会成为傻瓜。

——【古罗马】普卜利制鸟斯·绪儒斯

2)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编者译

人生因挑战而有味道,因胜利而有意义。

——【美】乔舒亚·小马里恩

8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秩名

冷思考

原来不相上下的一个同学成绩突然突飞猛进,你会怎么想?

有个同学和你条件差不多,但大家选他当班长,使你当班长的愿望化为泡影,和知心朋友谈起这件事时你会怎么说?

品读

嫉妒一是制造对立,二是分散精力,三是影响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别人的优秀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稍微有点妒意并无需自责,但要善于把嫉妒转化为激励自己奋斗的动力,确实望尘莫及的话则可以多想想自己的长处,或者有点阿Q精神,向下比较: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想来总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无论如何,决不能放任自己的嫉妒心理发酵。因为嫉妒心太重,就会无意识地对被嫉妒者吹毛求疵,进行人身攻击,乃至做出过激行为。

人在社会中生存,或多或少都需要做一些面子功夫,但撒谎、吹牛、推卸责任都是护短的行为,实不可取。俗话说欲盖弥彰,越是护短,越是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倒不如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没准别人能顺手帮你一把。如果你明明手头很紧,聚会时何必为了面子还抢着去买单呢?

类似格言警句

心思中的猪疑有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

——【英】焙根

编者改写

嫉妒,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对被嫉妒者的颂扬。(据纪伯伦格言改写)

P6-9

序言

说到格言,不能不说到熟语。汉语的熟语共有五个小类: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和谚语、格言。在这五个小类中,歇后语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形式,很容易加以区分,其它几类熟语之间,则往往产生混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各类熟语的性质和特点,—般地说,汉语熟语可以分为两个大类:描绘性熟语和表述性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属于描绘性熟语,而谚语和格言则属于表述性熟语。两大类熟语的不同在于其基本的语言性质不同,语用功能不同。谚语和格言的基本性质相同、语用功能也相同,但它们的风格特点不同,是同—个大类中的两个不同小类。

但是谚语和格言毕竟是表述类熟语中的两个不同的小类,它们之间在性质和特点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别。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谚语有着鲜明的口语风格的特点,格言有着鲜明的书面语风格的特点。二是谚语的内容或为自然现象规律的揭示,或是人们动作行为经验的总结,而格言所反映的内容,主题都是比较重大的,一般涉及的都是有关世界观、人生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重大问题,所反映的道理、意义大多深刻隽永,发人深省,也就是说,格言的哲理性比谚语深刻得多。三是谚语是在口语中产生的,并在口语中流传最后定型下来的,因此,一般来说,谚语很难找到真正的源头。可以说,谚语是真正的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而格言大都出自于确定的古代文献。或是古代文献中陈述性的语言,或是古代文献中人物的语言,以名人名言为最多。

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是前人宝贵人生经验的结晶,它富于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予君启迪,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法国17世纪文学理论家、诗人布瓦洛在《布瓦洛文集序言》中说:“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

苏联现代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中说:“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德国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文学家歌德在《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说:“格言须用来指出我们尚未达到但是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应该把格言作为座右铭。”同时,他还说:“对于熟悉世情的人来说,熟悉各种轶闻和格言总是大有用处的,但是他须懂得如何在交谈的恰当时刻插进一件轶闻,在该使用格言的时候,能得心应手地加以使用。”

德国十九世纪哲学家黑格尔在《大逻辑·序论》中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旬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格言。早在夏、商、周时代,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和箴文,大都属于格言,如我们熟知的汤之《盘铭》日:“苟日新,又日新,目目新”,就是例证之一。东汉以后,士人不再把格言镌刻在铜器上,而是录置座右,被人们称为座右铭。《宋史·吴玢传》载:“瑜善读书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不过,以往抄录格言主要是用来自励自警,尚无矫世励俗之心。直至明未,辑录刊刻格言渐成风气。冯梦龙刊刻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可谓鸿篇巨制。其中,“喻世”“警世”“醒世”这几句话,已经显示那时士人刊布格言以教化世俗的用心。

近代以来,中国人不仅编辑出版了大量中国的格言书籍,而且编译出版了大量外国的格言书籍。大致说来,这些格言书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德言、二是清言、三是世言。德言,指编者是站在进德敬业的立场上,规劝世人,指点人生的正确方向,劝人积极向上向善。清言,指编者站在较超越的位置上,提醒人要看透人生,要能跳出世俗名利以获得人生之美,凡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凭主观意志而为。世言,指编者站在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教人如何应付世俗生活,揭示世俗人际关系的真相,教人行走社会的防身本领。当然,这种分类只是一个概略的说法,事实上,许多格言类书籍都是综合性的,很难归类。

肖兰萍、孙彦川策划并编写的《静思格言》一书,所录格言不仅包括古今中外,而且包括德言、清言、世言。我要说的是,从“静思”角度,辑录格言,殊为难得。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静以修身,静以致远,静以成学,静以治性,由此可见,静下来,对于人生的意义多么大!时下,面对人们的险躁倾向,编辑这样一本《静思格言》,以求矫世励俗,很有必要。

杨世文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教授)

后记

生活中的困境很多时候并非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偏差和处理方式的欠妥。如果不能在这方面有所改变,知识再多、能力再强也无用。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著作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但很多人忙得没时间啃那些大部头,或者是读了也记不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很多深刻的道理只需一句话就能点透,而且这样一句话相对更容易让人记住。格言警旬就是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这样的话语。

丘吉尔曾说过,“对于没时间看书的人,读读格言就够了。”格言警句,的确就像古之剑侠心中的口诀,虽然只是寥寥数字,却往往能警醒无数懵懂人。古今中外的格言浩如烟海,能以数万计,绝大多数人没时间、也没有兴趣和耐力将其读完,这就需要研究者通过筛选,取其精华。什么样的格言最能对我们产生启迪,从而促使我们的行为发生有效改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做了一定的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了启迪性、感染力、语言美、长效性等七个维度,并从国家图书馆和各个书店借阅、购买了大量关于格言警句的书籍,并按照以上标准对所有能找到的格言重新做了一遍梳理,写成此书。

回想起来,写这本书有点算是无知者无畏,刚开始因为脑子里有些不错的素材,信心百倍,但列出章节纲目之后,开始感到任务之艰巨,因为自己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厚重,而一本书又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完整,不能作者熟悉什么、在哪些方面有灵感就去写什么。因此先后几易其稿,绞尽脑汁。2012年5月有幸听了一次清华大学谢维和副校长的讲座。他当时提及了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关于“出书忌早”的告诫,短短一句话让我脊背发冷。不过,稍稍可以让我们感到坦然的是我们的确在用心去写这本书,而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此外,本书后来增设的冷思考板块、编者改写板块多少还算有点新意,这让我们找到了前行的理由。

本书由肖兰萍和孙彦川整体策划、统稿,编写人员具体分工如下:1—2章,11—13章,孙彦川;3—4章,9—10章,14—15章,肖兰萍;5—8章,郭捷;16—17章,王霞。

本书最终能够付梓,还要衷心地感谢唐飞编辑,没有他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我们几个作者都是初出茅庐,虽然思想中不乏闪光点,但受经验和能力所限,书稿的结构在一开始并不成熟,唐飞编辑的点拔使我们茅塞顿开,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受能力和精力所限,还有不少优秀格言未能尽收书中,我们改写和翻译的格言也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加以修订,在分享智慧的同时提升自己,感谢大家!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能像春风一样使大家在舒畅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古人云,君子赠人以言,在这里也希望你能经常选出合适的格言赠给你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

编者

2012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思格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兰萍//孙彦川//郭捷//王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14877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6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3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