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鼎足而立/百年三国
内容
编辑推荐

《鼎足而立/百年三国》由夏炜东著,讲述的是:赤壁之战后,天下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曹操停止了南下的步伐,被迫撤回北方,而刘备和孙权趁机瓜分了荆州大部分地方,三足鼎立的局势初步形成。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而且将其妹嫁予刘备,结成政治婚姻。曹操退回北方后,重点经营西线的襄阳、东线的合肥,分别与刘备、孙权对峙。起初,西线是稳固的,而东线和孙权经过几次反复拉锯,也处于胶着状态。曹操看孙刘联盟基本稳固,自己东西两条战线都占不了便宜,于是把目光投向西北。刘备、孙权看到荆州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益州。孙权想抢先下手,但中途要过境刘备,刘备视益州为囊中之物,想方设法阻止孙权的行动。益州的刘璋,为人软弱,没有主见,此时他面临汉中张鲁的威胁,为了消除威胁,他听手下张松的建议,派法正请刘备入蜀抗击张鲁。在三方势力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定于西部时,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协助下,浑水摸鱼夺取了西部的益州,最终确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内容推荐

《鼎足而立/百年三国》由夏炜东著。

曹操的形象到底是黑还是白?

刘备是仁义之君,还是无能之辈?

孙权为什么会变得那么残忍?

关羽的本事究竟如何?

诸葛亮真像某些人说的那么虚伪吗?

蜀汉为什么最先灭亡?

司马家族为什么能笑傲三国?

……

迄今为止,最真实、全面、客观、幽默、睿智的三国史将为您揭秘!

目录

乱世出奇人

刘备借荆州

交州啊,交州

群雄较量关中

马超卷土重来

曹操欲壑难填

另类野心家刘焉

东州兵反客为主

刘备逼近成都

刘备广纳贤才

试读章节

乱世出奇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从政治、军事角度来看,实在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除此之外,其他领域也有大事发生。

我说的其他领域,是指医学,这一年,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泰斗去世了。

他的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华佗。

他没有神医的雅号,没有主张无毒一身轻,没有上过芒果台推销自己,却给无数人解除了痛苦。他是真正的神医,外科手术的开创者。

而杀他的人,叫曹操。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曹操的老乡,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虽然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但事实上在老百姓心目中,华佗的名气是最大的,即使是今天,某个医生治好了疑难杂症,他得到的锦旗上经常会这么书写:“妙手回春,华侥再世。”

根据某些史书记载(如《后汉书》),华佗不是被曹操杀害的,老先生奇迹般地活了100多岁,且身体倍棒、吃饭倍香,形象气质俱佳(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虽然史书上这么记载,但我认为在那个动乱不堪的年代里,基本是幻想,这只不过寄托了人们对这位悬壶济世名医的一种美好祝愿。

《三国志》已经载明华佗是被曹操杀害的。

虽然华佗以医术精湛闻名于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小时候的志向并不是学医,而是读书当官。

要知道,在我中华,自古以来公务员的地位都是最高的,而当医生可不像现在这样是热门职业,日子过得极其滋润,一手拿着红包,一手拿着手术刀,享受万人敬仰。

当时医生的社会地位就和现在街头耍杂技卖艺的人差不多,而史书也常常把他们和算命、天气预测、装神弄鬼等三教九流的人归成一类,立传也叫《方技传》。方技,方技,雕虫小技而已,上不得大雅之堂的。

因此,大凡家里有点门路的人都不乐意学医,虽然能赚票子,但人活在世上除了要生活质量,还应该有点别的追求,比如面子,尤其是文人之家,怎么能学这些雕虫小技呢!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到华佗时家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整个家族仍对华佗寄托了无限的期望,希望他读书入仕,光宗耀祖。

年轻的华佗一开始钻研的正是儒家经典,而且他很用功,成绩很好,通晓几种经书。

这种水平在读书人中算是优等生,在当时是不愁没官做的。  不久,本地的父母官沛相(相当于市长)陈畦举他当孝廉,这也是当时莘莘学子做梦都想得到的机会,但他拒绝了。

前面我说过N个名人拒绝政府召唤的案例,大多数人拒绝政府的召唤并不是看破红尘,而是为了抬高身价。其实人的价值有时相当于股票,政府都买不到的股票,股价自然看涨,最后估计涨到位了,再羞羞答答地出来,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一句话:炒作,炒作,再炒作。

从后来发生的故事可以看出,华佗并不是想抬高身价,他也不是一个善于炒作的人。

不久,太尉黄琬征召他到朝廷做官,这可是总理级别的领导邀请他去端金饭碗,但华佗谢绝了。

对于华佗这样走下降通道的家族而言,影响力自然十分有限,机会不多,如不好好把握,失去了,往往不会再来。

但是,华佗并不后悔,因为社会动荡,他的志向也悄然做了改变,他更乐意做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解除病人的痛苦。

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独特的人。

从此,官场上将少一个官员,而医学界多了一个伟大的医学家。

当然,这方面的记载,《三国志》中前后矛盾,前面说他不想入仕,后面曹操杀他的理由就是他不安心本职工作,想当官(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我认为,《三国志》是以曹魏为正统的,曹操滥杀无辜,总是要找点理由给他遮羞的,出现这样前后矛盾的记载很正常。

华佗行医,没有名师指导,当时也没有什么医科大学,因此华佗从医基本上靠自学,主要是精研深奥的古代医学典籍,自己摸索治病的良方。

根据史书记载,华佗是个全科大夫,消化科、呼吸科、脑科、儿科、妇科、血液科、传染科、精神科都会,而他最擅长的是针灸与疑难杂症,以下记载的几个病例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P1-3

序言

有人建议我找知名专家作序,但我谢绝了。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书写不好,再大名气的人作序也枉然,再优美的序言也难逃王婆卖瓜之嫌,不如跟读者坦诚相待,将书好坏的评价权交给读者。

在故事开始之前,总得给读者交代一点什么,总得有个序吧!我想来想去,王婆卖瓜式的吹牛实在没有意思,不如把我与邓学之老师的谈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姑且充作序。

……

邓老师:市面上有关三国的书很多,您为什么要写三国这个题材啊?对这个选题,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夏炜东:您说得不错,现在市面上有关三国的书虽然很多,但读者深爱的精品并不多。许多读者迫切想了解整个三国历史,遗憾的是,从头至尾写三国历史的通俗读物还没有,以历史时空视角去写的更没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填补这个空白。

邓老师:您的意思是……写现代版三国全史?

夏炜东:算是吧!三国历史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百看不厌,即使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它,但还想更多地了解它。我喜欢三国历史几十年了,研究它也十多年,但每次看它都会有发现和惊喜。正因为如此,我对三国历史有些自己的见解,产生了以历史时空视角为大家再现三

国近百年历史的想法。

邓老师:您花费了不少心血吧?

夏炜东:那当然。仅仅前期准备工作,我就花了大约两年,正式写作也有一年多。写书看似很容易,随随便便几十万字就能写成,但要写出好书、写出特色是很不容易的。我对历史向来抱着敬畏之心。我始终认为,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很幽默,但创作态度必须是非

常严肃的,否则就是在哗众取宠、制造精神残品。我经过长时间思考、积淀才敢动笔写,每天就写一点点,不求多,不求快,但求写得最好。

邓老师:您太谦虚了。您觉得这样做……

夏炜东:历史类书既要写得好看,又要有一定深度,我想要达到这要求,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我太爱历史了,太迷恋三国(历史)了,情不自禁地去努力写好。我翻阅过《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以及一些相关的野史,发现三国历史异常丰富,本套书写太短

了,不能完全展现精华,觉得写100万字比较合适……

邓老师:100万字?有没有虚构的成分?

夏炜东:没有。本套书的取材来自《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等官方正史。我一直认为,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力所在,我绝不会为了将故事写得好看而去凭空杜撰。当然,在不影响整体真实性的前提下,某些细节处理会适当艺术化了点,也加入了一些我的研究心得……

邓老师:这套书的特点是什么?

夏炜东:全面,细致,以历史时空视角看历史。本书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写到公元280年三国归晋,能让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三国历史。此外,人物描写全面客观——本书不但描写知名人物,对其他一些我们不太熟悉而又比较重要的人物也有详细描写。

……

邓老师:除了写战争,您好像还写了其他方面。

夏炜东:我认为,读者读一本书时,如果是虚构的,他希望故事精彩;如果是纪实的,他希望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我写本套书时,除了写权谋、写战争,还尽量把我所知道的三国文化、制度、风俗、经济等知识作了介绍。

邓老师:按照传统说法,三国英雄数马超。您笔下的三国英雄数谁?

夏炜东:我笔下?!都数得上,也都数不上。三国时代有英雄人物,但没有特别突出的、超一流的英雄人物。如果把英雄人物分为超一流、一流、二流、三流的话,你就可以发现,三国时代缺的就是超一流的英雄人物,而超一流的英雄人物是所向披靡的,是能改变历史

走向的,正因为三国时代没有这样的人物,所以最终才三国鼎立,谁也吃不掉谁。

邓老师:没有超一流英雄人物?!那是不是影响故事的精彩了?

夏炜东:当然不会!恰恰相反,三国时代虽然没有超一流的英雄人物,但也人才辈出。大家都不是平庸之辈,且旗鼓相当,这样斗争起来才更加紧张,激烈,悬念不断,这也是三国历史的魅力所在;而如果一方是超一流英雄人物,另一方是二流英雄人物,本领相差太远,那么彼此斗争起来胜负就毫无悬念,这样的故事自然没什么吸引力。

……

历史很精彩,如果大家读后有所收获,能够喜欢三国历史,那便是我最高兴的事,也是给邓老师最好的宽慰。

夏炜东

2015年3月10日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鼎足而立/百年三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炜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210925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14308314
中图分类号 K236.09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