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米佳的爱情--蒲宁中短篇小说选/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蒲宁所著的《米佳的爱情--蒲宁中短篇小说选/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几近完整地收入了蒲宁全部作品。蒲宁的艺术贡献是不容争辩的,决非昙花一现。举世公认,他的纯俄罗斯式的短篇小说和篇幅不大、结构自由、内涵异常丰富的中篇小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他为民族文化做出了显著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内容推荐

《米佳的爱情--蒲宁中短篇小说选/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选编了俄罗斯著名作家蒲宁的多篇中短篇小说,所选作品抒写了大自然的富饶和悲凉之美,怀念逝去的理想化的往昔和田园诗般的恬静生活,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

目录

安东诺夫卡苹果

伊格纳特

从旧金山来的先生

儿子

轻盈的气息

素昧平生的友人

米佳的爱情

中暑

骑兵少尉叶拉金案件

名片

在巴黎

娜达莉

乌鸦

三个卢布

投宿

译后记

试读章节

跟这些寿星相称的是维谢尔基的农舍:一色的瓦房,还是在他们祖先手里盖的。而那些富有的庄户人家,像萨维利耶家、伊格纳特家、德隆家,则有两三幢瓦房连接在一起,因为那时在维谢尔基村还不兴分家。像这样的庄户人家都养蜂,都喂有铁灰色的比曲格牝马①,并以此而自豪,田庄全都整治得井井有条。打麦场旁边,辟有一方方的大麻田,大麻又密又壮,连成黑压压的一片,打麦场上耸立着谷物烤干房和禾捆干燥棚,房顶铺得整整齐齐,犹如梳理过的头发;谷仓和仓库都安着铁门,里边存放着粗麻布、纺车、新皮袄、嵌有金属饰件的马具、箍着铜箍的斗。大门上和雪橇上全都用火烙上了十字架。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时曾经觉得当个庄户人是件异常诱人的事。每当阳光明媚的早上,顺着村子按辔徐行的时候,你止不住要想,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割麦,脱粒,在打麦场的麦垛上睡觉,逢到节日,天一亮就起身,在村里传来的教堂深沉悠扬的钟声下,到水桶旁去洗净身子,然后穿上干净的麻布衬衫、干净的麻布裤子和打着铁掌的结实的皮靴。除此之外,我想如果还能有一个健壮、美丽的妻子,穿着过节的漂亮衣裳,和你双双乘着车去望弥撒,过后又一起到蓄着大胡子的老丈人那儿去吃午饭,午饭是盛在木盘里的热气腾腾的羊肉、精白面包、蜂蜜、家酿啤酒——如果能过这样的生活,人生还有什么他求呢?

我对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还记忆犹新一一那都是不久以前的事一一它同富裕的庄户人家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样都克勤克俭,同样都过着那种老派的安宁的乡居生活。比方说,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的庄园就是如此。她住在离维谢尔基村十二俄里②的地方。往往当我骑马到达这个庄园的时候,天已大亮。牵着一大群猎犬,只能慢慢地撵着马走,再说又何必着急呢一一行走在朝霞绚烂、凉风习习的原野上,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啊!地势平坦,远方的景物尽收眼底,天空轻盈,寥廓,深邃。朝阳从一旁照来,使得在雨后被大车辗得瓷瓷实实的道路好似浇了一层油,亮晶晶的,就跟钢轨一样。四周是一望无垠的大片大片倾斜的冬麦田。冬麦的禾苗,娇嫩、茁壮、青翠欲滴。不知打哪儿飞来一只鹞雏,在透明澄碧的空中盘旋,随后又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只是轻轻地拍着尖尖的双翼。一根根轮廓分明的电线杆朝阳光灿灿的远方奔去,而横在电线杆之间的电话线,则像是银光闪闪的琴弦,正在沿着晴朗的、斜悬的天空滑动,电话线上停着好些青鹰一一活像乐谱上黑色的音符,像极了。

农奴制我虽然未曾经历,未曾见到,但是,我至今还记得在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我对这种制度却有过体味。我刚一策马奔进院子,就立刻感觉到在这座庄园内农奴制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未见衰微。庄园并不大,但古朴而坚固,由百年的白桦和古藤四面环拱。院内有许多房屋,虽都不是什么高堂广厦,却十分实用,全都是用柞树的原木拼成墙壁,拼得密不透风,像浇注的一样,屋顶则一色铺着草。其中有一幢房子特别大,或者更确切地说,特别长,那是已经发黑了的下房。家奴①阶层中最后的莫希干人②一—几个老态龙钟的老头子和老婆子,以及一个模样活像唐·吉诃德,老得东倒西歪的不再当差的厨师一一终日从这幢房子里向外张望。当你驰人院子时,他们就颤巍巍地站起来,向你深深地鞠躬。而白发苍苍的马夫则从马车棚里走出来牵马,他还在车棚门口就把帽子摘掉,光着脑袋穿过整个院子。当年他是姑母出行时专门骑在为首的辕马上当驭者的,现在则替姑母驾车,送她去教堂一一冬天他给一姑母乘运货的小型马车,夏天给她乘包铁皮的结实的大车,就像神父外出时乘坐的那种。姑母家的果园由于常年不加照管,由于栖有许多夜莺、斑鸠,由于其出产的苹果而出了名,而姑母的宅第则由于其屋顶而出了名。

P6-P7

后记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是俄罗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的一位出类拔萃、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和作家。他1870年10月10日生于俄罗斯沃罗涅什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1897年登上文坛,与契诃夫、高尔基有深厚友谊。俄国十月革命后,蒲宁流寓法国。1933年,瑞典文学院“由于蒲宁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而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获得此奖的第一位俄罗斯文学家。蒲宁晚年多病,1953年11月8日,在巴黎简朴的寓所内与世长辞,终年83岁,从而结束了他长达67年的文学创作生涯。

以上便是蒲宁简略的生平。关于他的创作,多有评论,我也曾写过一些文字,此次要为这个集子写篇后记,我搜索枯肠,没有什么新鲜有见地的话可写了思之再三,还不如做次文抄公,录下国外学人对他的评价,或有助于读者对蒲宁的理解。

俄国出版有九卷本《蒲宁文集》,几近完整地收入了蒲宁全部作品。该文集序言系由俄国大诗人特瓦尔托夫斯基所作。他认为“蒲宁的艺术贡献是不容争辩的,决非昙花一现。举世公认,他的纯俄罗斯式的短篇小说和篇幅不大、结构自由、内涵异常丰富的中篇小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他为我们民族文化做出了显著的、不可或缺的贡献。”特瓦尔托夫斯基对蒲宁这一高度概括的评价可谓切中要害,鞭辟人里,或许对于阅读蒲宁的小说不无参考价值。

下面我想环绕本书中的三篇小说援引一些国外学人的评论。

首先介绍一下俄国散文大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蒲宁的看法,他说:“蒲宁善于从浩如烟海的词汇中,为他的每一篇小说选择最生动、最富魅力的词汇。这些词汇同小说所描绘的情节之间存在着某种为肉眼看不到的,近乎神秘的联系,要描绘这样的情节非用这些词汇不可。他的每一篇小说,每—首诗都像是一块磁石,能够把这篇小说或者这首诗所需要的一切粒子从四面八方吸引过来。现在要是有一个像安徒生这样的童话作家,那他也许会写一则童话,讲有个叫蒲宁的作家拥有一块法力无边的磁石,能把一切意料不到的东西,包括披着霜花的树丛中的一抹阳光和穿着瓦灰色丧服的乌云的碎片,都吸引到他身边来,而他,这位作家,按照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一种特殊的顺序,将这一切加以排列、组合,然后洒上起死回生的甘露,于是世上就诞生了一部新的作品一部长诗,一首诗歌,或者一部中篇小说,一一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剥夺它的生命。只要地球上还有人活着,它就是永生的。蒲宁的语言是朴素的,朴素得近乎吝啬,是纯洁的,生动的。但与此同时,就形象l生和声音而言,他的语言又是极为丰富的,包容了从铙钹的乐声直到泉水的淙淙声,从有节奏的铿锵声直到柔情绵绵的絮语声,从清越的歌声直到《圣经》上气势汹汹的斥责声,从所有这一切声音直到活灵活现得令人惊叹的奥勒尔省农民的谈吐。”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在俄罗斯语言的领域内,蒲宁是一位无出其右的巨匠。”

帕乌斯托夫斯基还在其脍炙人口的压卷之作《金蔷薇》中,用诗的语言描述《轻盈的气息》对他心灵的震撼,在他心底所激起的强烈共鸣。他写道:

“我在(叶列茨市)一所有花砖墁地的院落的男子中学前站了很久。蒲宁在这所中学里念过书。学校里很静,教室的窗户都关着,里边在上课。

“后来我上集市广场去,广场上气味之多使我惊讶。有莳萝的气味,马粪的气味,陈年鲱鱼桶的气味,从正在为什么人举行葬礼的教堂洞开的大门内飘出来的神香的气味,以及果园内的腐叶越过高高的灰色栅栏散发出来的酸味。

“我在一家小饭铺里喝饱了茶。饭铺门可罗雀,而且寒气逼人。从饭铺出来,我直奔城郊。离开车还有很多时间。

“城郊有好几家黑魃魃的铁匠铺在冒烟,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过了铁匠铺就是一长片光秃秃的牧场,一直延伸到低地。牧场上的天空是苍白的。牧场旁边是公墓的一溜围墙。

“我信步走进了公墓。每当一阵风吹过,墓前那些瓷花圈上残损了的瓷制的玫瑰花和生了锈的铁皮树叶就发出轻微的飒飒声和嘎嘎声。

“有几处的十字架墓碑是铁铸的,塑有华丽的涡形装饰,油漆已经剥落。这些墓碑上镶嵌了有椭圆形的金属镜框,框内发黄的照片已被雨水淋皱。

“天黑前我回到了火车站。我一生中经常孑然一生,但是绝少像在叶列茨的那个傍晚那样痛苦地感到孤独和茫然。

“每个人一生中都常常会碰到一些或是愉快或是伤心的巧合。我也碰到过。在叶列茨车站上的那个傍晚就发生过这种意想不到的巧合。

“我在报亭买了一张当天的《俄罗斯言论报》。三等车候车室内光线昏暗得无法看报。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够我到灯火通明的车站餐厅去喝杯茶,甚至还可以有一点儿余钱付给醉醺醺的侍应生做小费。

“餐厅里有张桌子挨着一只装香槟酒用的白铜空桶。我就在这张桌子旁坐下来,打开了报纸……

“我埋头看报,直到一个小时之后车站的司阍摇着铃,故意带着鼻音喊道:‘去叶弗列莫夫、沃洛沃、图拉的注意,打第二遍铃了!’我这才如梦初醒。

“我跳起身来,奔上车厢,缩在黑洞洞的车窗旁,一直到叶弗列莫夫没有动一动。”

“我的整个身心由于悲伤,由于爱而颤栗着。我为谁悲伤?爱上的又是谁呢?”

“我为之悲伤的、我爱上的是个美好的姑娘,就是那个在这儿的火车站上被枪杀的中学女生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原来报上登载了蒲宁的短篇小说《轻盈的气息》。”  “我不知道这篇作品能不能用小说来称呼它。它不是小说,而是启迪,是充满了怕和爱的生活本身,是作家悲哀的、平静的沉思,是为少女的美写的墓志铭。”

“我深信在叶列茨的公墓里,我曾走过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的坟墓,风吹拂着已经陈旧了的瓷花圈,发出怯生生的飒飒声,仿佛在呼唤我立停下来。”

“可我却一步不停地走了过去,什么也不知道。噢,要是我当时知道就好了!要是我能办到就好了!那我一定把大地上所有的鲜花都撒在这座坟茔上。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女郎。她的无可挽回的命运使我不寒而栗。”

“车窗外忽明忽灭地颤栗着乡村稀疏、凄凉的灯火。我眺望着这些灯火,幼稚地安慰自己,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是蒲宁虚构出来的,我所以会突如其来地爱上这个已经被杀害了的姑娘,并为此而痛苦不堪,无非是因为我倾向于以浪漫主义的态度对待世界罢了o”

“大概正是在这天深夜,在寒气袭人的车厢里,在俄罗斯黑暗忧郁的旷野中,在被晚风吹得簌簌发响的、还未及长满新叶的白桦林荫,我第一次彻底地理解了何谓艺术,以及艺术有多么崇高的、永叵的感染力。”

“我好几次打开报纸,借着渐渐熄灭下去的烛光,后来又在游移不定的黎明时分那似水一般淡淡的晨光下,反复地诵读描述奥利娅·麦谢尔斯卡娅的轻盈的气息的那些句子,诵读小说结尾的那个句子:‘如今这轻盈的气息又在世界上,在白云朵朵的天空中,在料峭的春风中飘荡。”’

蒲宁的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1925年在巴黎问世后,好评如潮。著名的丹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格·布拉德斯在一篇文章中说:“我读了《米佳的爱情》的法译本后,大为激动。我叹服于小说对爱情分析的细腻,我不能不表达我对小说的激赏。”法国诗人亨利·德雷纳埃认为《米佳的爱情》可以与俄罗斯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媲美。他说:“蒲宁这部非凡的小说是出自俄国还有屠格涅夫和列夫·托尔斯泰的那个时代的俄国小说巨匠之笔……蒲宁属于上述高超的创作家的家庭,然而他又有其自己的特色。”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弃世前十个月读了《米佳的爱情》的法译本,大为激赏,为此给友人写了封长信,对卡佳与米佳之间的爱情及这场爱情的起始和结局,作了深邃的思考和鞭辟入里的剖析。里尔克的这封信对研究蒲宁创作是很有价值的。

《从旧金山来的先生》是蒲宁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举世公认的佳篇。对于这篇小说的赞辞真可谓不胜枚举。我只援引其中两个人的话。一是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霍尔斯富尔姆在授予蒲宁诺贝尔文学奖中有关这篇小说的话。他说:“蒲宁在《从旧金山来的先生》这篇作品中,小心翼翼地在格式上而不是在复杂的角色中展开其主要思想,从而使主题鲜明……书中的人物激起了他的愤怒和仇恨,一生追求金钱的美国亿万富翁,年迈时仍竭力要恢复他身体的活力,拯救他麻木的灵魂,追求晚年生活的享乐,结果令人信服地似气泡一样进裂。然而这部小说描写的并非这个可冷的、微不足道的人物的形象,而是与这人为敌的命运之神的形象。小说艺术手法独特新颖,没有故弄玄虚,严谨而客观地描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虚荣心之间的较量,读者可从作者驾驭语言的神力中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情被唤醒,而且愈来愈强烈。《从旧金山来的先生》很快被公认为一部文学杰作,而且不仅仅是一部杰作,更是日益显露的世界曙光的预示。”

特瓦尔多夫斯基在其评论中说:“人们把蒲宁这篇最著名的小说(指《从旧金山来的先生》)只解释为揭露资本主义并且象征性地预言资本主义的灭亡,却忽略了对作者来说比这重要得多的思想:即便是亿万富翁也逃不脱一般人的归宿,在凡人共同的结局面前亿万富翁的财势渺小而又无常。”

《从旧金山来的先生》_发表,俄国有位评论家就惊叹说:“能有笔力写出这样一篇小说的人,在俄国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托尔斯泰,一个就是写出这篇小说的伊凡·蒲宁。”我认为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

走笔至此,已无话可抄,无话可写人后记了'草草不恭,深感愧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米佳的爱情--蒲宁中短篇小说选/诗意生活系列/俄罗斯精短文学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蒲宁
译者 戴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6198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3288751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诗意生活系列
印张 17.5
印次 2
出版地 甘肃
220
16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