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舍的北京/作家与故乡
内容
编辑推荐

《老舍的北京》选编了《想北平》、《我的母亲》、《北京的春节》、《柳家大院》、《断魂枪》、《小人物自述》、《骆驼祥子》、《宗月大师》等老舍描写的北京生活的文字,穿插了沈继光先生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展现了老舍笔下北京的人文风格与百姓生活。

内容推荐

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墙巷道,爱她的风情习俗,更爱那些和他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们。老舍笔下的北京,大部分是反映底层百姓的普通生活,有着十足的“京味儿”。出于同样的热爱,摄影家沈继光却是用镜头去表达的。他的足迹遍及了旧城的每个角落,将自己对老北京的爱凝聚在一张张照片之中。在《老舍的北京》中,作家文字里的北京,摄影家相片中的老城,不同的人,却是同样的情。

目录

想北平

我的母亲

北京的春节

微神

柳家大院

老字号

小人物自述(未写完)

宗月大师

断魂枪

骆驼祥子(节选)

照片二事(沈继光)

由《老舍的北京》回到故居的老舍(沈继光)

试读章节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讨陶然事,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蜒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自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载1936年6月16日《宇宙风》第十九期

P3-10

后记

由《老舍的北京》回到故居的老舍

从一九九七年到一九九九年,只顾着拍摄“老舍笔下的北京“,去东西南北城许多角落拾遗古城残片,积攒下一千三百余幅片子,却唯独忘了老舍先生自己。竟然在成书《老舍的北京》里,找不到先生的身影。

这在我,何等粗心,何等荒唐

直至二〇〇五年五月的一天,不知从哪里传来隐隐呼唤,催促我非要赶赴老舍故居,看望他老人家,否则,很难安下与《老舍的北京》激情缠绕了许多年的那颗心。

事先,向老舍的亲人舒济、舒乙打了电话,他们说故居的工作人员会协助的。第二天,老伴淑贤帮我提着较为沉重的三脚架,由西城的复兴门外前往东城,迈上了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的石阶。

那里的老舍先生,那里的气象境界,让我动容。

一遍遍俯仰细读,一次次屏住呼吸,一步步拉近距离,留下了一组静穆庄重的黑白照片。之后,又在这些照片的下面写了图注文字,存放在《老舍笔下的北京》摄影档案匣中。心,终于落了地。

二〇一三年底,三联书店总编辑李听先生用心良苦,决定再版《老舍的北京》,并嘱咐我再添加一点后记的补记。补什么呢?自己就将故居摄影图注重新翻阅了一遍。

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二月三日,再版《老舍的北京》正逢将要迎来他一百一十五岁的诞辰。是天时巧合々不知。但生命的意义大约不会以巧合来解释吧。我一再反省自己对生命意义与生命形式探询的无知。后来,看到维克多·雨果的文字,他说他的生命乃至灵魂,最终不在地下的坟墓,而是另有他往。

我问自己:他往,他的生命灵魂到底往哪儿去了?又后来,终于在雨果的戏剧、小说、诗歌中真切找到了他,他的生命灵魂安安稳稳、结结实实地活在那里。翻他的书,哗啦哗啦的响动,那响动就是他生命的声音.阅读他的字里行间,那诉说就是他生命的勃扬。生命找到了一种形式而永恒地坚韧起来。

在《老舍的北京》及先生所有的文字里,不都是先生的身影、先生生命灵魂的吟唱么?老舍的书,就是老舍生命真正安放的地方。

在有幸为老舍先生的文字配图的多年劳作中,慢慢地似乎又遇到生命归宿的问题,并开始向那个问题走去。内心,也慢慢地充实起来。

在老舍的命运和北京古城的命运之间,我想找到内在必然的链条与呼应,而不止是情感的叹息和悲哀。严格、庄穆、法律般的叩问和追究,才能避免历史浩劫的重演。也许,这才是我补充后记想要说又没有说清的意思。

沈继光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于地藏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舍的北京/作家与故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王培元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0161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1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2013274214
中图分类号 I246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