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江圣境玉树/快读青海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玉树以其傲视群侪的海拔高度,成为离苍穹最近的人间天堂。

她是如此高远,平均海拔达到4 500米,在湛蓝得不可思议的苍穹下,州内超过5 000米的山峰有2 000多座,海拔6 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不可一世的人类的足迹,也不能抵达它的高度。

她是如此博大,在26.7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上,向北,茫茫昆仑横空出世,飞雪弥漫;往南,巍巍唐古拉高耸人云,冰川密布;两山穿盔披甲,银光闪闪,在400余公里的荒原上南北对峙;朝东,巴颜喀拉山巍峨雄伟,峻峭挺拔;向西,可可西里山逶迤起伏,绵延不断。俯瞰群山错落,披冰戴雪,顿感冰清玉洁,寒气凛冽。众仙拱卫中,托出高高隆起在遗址之上的乐土。

她是如此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从这里发源,在江河冲积而成的肥沃土地上,诞生了泱泱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

她是如此厚重,牦牛背上驮负着悠远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西羌一路走来,娓娓讲述着苏毗的统领、多弥的属治、女国的旧梦、格萨尔的辉煌以及吐蕃的扩张、蒙古的赠爵……茫茫草原不动声色,掩住了千年的悲欢和荣光。

追溯玉树的历史,得到的总是同样的寥寥数语: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传说为格萨尔王建立岭国的地方。古为西羌地,隋朝前后属苏毗和多弥二国,唐时为吐蕃的孙波如,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明末清初,蒙古和硕特部入青海,控制玉树藏族各部头人,赠爵为诸台吉。清朝受青海办事大臣直接管辖……那个有着天赐森林、湖泊、草原和良田,有着羌笛、漂泊、废墟和战火的玉树,究竞看见过什么,发生过什么,留驻着什么,守望着什么?

史书是枯燥而严肃的,抚摸着发黄的书页,却也能梳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

起初,在茫茫无边的密林和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羌人在这里放牧牦牛,游牧狩猎。

然而,近年来,考古人员在玉树地区登额曲、聂恰曲流域发现9处石棺墓地,并对治多县加吉博洛镇城东7公里处的普卡贡玛石棺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有了新的发现。

普卡贡玛石棺墓群位于通天河支流聂恰曲北岸的一级台地前缘,东西两区共有石棺墓葬8座,共出土青铜、陶、骨、石等各类随葬品1 900多件,其中陶器仅7件,器类有双耳罐、无耳罐、瓶等;青铜器40余件,装饰品为珠、管、海贝等串成的手串、项链;珠、管材质有骨、料器和玛瑙、松石等。其主体年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时代下限不晚于汉代,遗存的很多文化特征与藏东及川西高原同类遗存相类,又具有强烈的区域性色彩。伴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研究,玉树地区青铜以及早期铁器时期的文化面貌也会随之浮出水面,玉树地区“殷周迄汉为西羌地”的历史记忆或将被改写,其在沟通东西南北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将被进一步认识。

无论如何,在赛康寺沟口、卡荣沟和木秀沟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岩画群,证明通天河流域的称多县早在j四千年以前就出现了青藏高原早期的文明起源。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玉树地区成为本属羌系民族的苏毗国辖区。

P14-15

后记

2010年4月,成都。虽是初春,却终日细雨霏霏,寒意袭人。

从办公室出来买了一些食物回去之后,我就仿佛进入了梦魇状态,全身没有一点儿气力。有一种力量在身后推着我向前,我索性闭上眼睛走路——上车,回家,我太困了。

但是我没有回家,我独自来到了玉树。在一堆高高的废墟上,一个身穿武警制服的人指点着告诉我,找人请走这边,做志愿者请走那边。我犹豫了一下,往找人的方向走去。

前方是一条老街,街道上空无一人,泥土的地面清扫得十分干净,两旁是破旧而整洁的木屋,我从敞开的门扉里能看见屋里的人。在一个黑暗的小房间里,几个衣着褴褛的孩子赤脚站在屋中,家徒四壁,显然他们失去了双亲。我穿过路边散乱的木板继续向前,陈旧的老屋里有默默盯着我看的老人。

然后,泪水忽然不可抑制地流下来,我捂住脸,飞快地返身逃离这个地方。

梦醒之后,我想起我的同学也曾经是我的同行、记者张均所写的那段话:

“他们居然都不哭,眼睁睁看着对面山坡上死难亲人化作缕缕青烟,默默吟诵着据说是祈福亲人去往天堂一路安好的经文,谴倦缠绵、低缓悠长。同事不敢看我,我也不敢看他们,除了死者家属,谁不是泪流满面?

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信仰的存在,因为有了信仰,孤苦无依的心才有了停靠的地方。”

是的,人们相信,他们在地震中遇难的亲人往生去了。如果过于悲伤,会让逝者内心不安,无法顺利转世。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亡人点亮灯盏,祈祷神灵护佑,使他们不再留恋无法回去的人世,不再于黑暗中惊慌迷茫,坚决而明确地去往另一个世界。

初秋的一个黄昏,我来到巴塘天葬台。巴塘天葬台是公元1100年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创始人觉哇久丁桑贡选定的、康区最大的殊胜天葬台之一,据说是一块佛经中所描述的“地有八瓣莲花相,天有九顶宝幢相”的风水宝地,在天葬台中央地下有“十相自在”伏藏及上、中、下三个坛城等瑞相。此时,天空中阴云密布,暮色从四周的群山之巅降临、合围,笼罩在静静的嘛呢堆上。没有一丝风,垂挂的经幡在沁凉的夜气中静止不动,我凝神静立,望着眼前静穆的一切,想起六年前在天葬台上看到的场面:

漫天的大雪中,天葬师靠着天葬台上一段石墙盘腿而坐,喃喃念着度亡经。“呜呜”的法号声响彻了整个山谷,一群群秃鹫从山巅飞过来,在空中盘旋片刻后徐徐降落。它们拍打着巨大的双翅,拥挤着,跳跃着,口中发出欢快的呜叫,毫无惧色地围在天葬师的四周,抢食天葬台上亡者的肉身。

群山苍茫,白雪漫漫。聚集在一起的秃鹫群定格在相机中,如森然的木刻,天葬师穿戴好衣帽,荷着工具沿墙从容离去。 夜晚,在呵气成霜的宾馆里,我默念着“崦嘛呢叭咪眸”“喳嘛呢叭咪畔”,死亡,在我心中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啊!然而,深谙生命哲学的藏族人却对此有着达观的态度,他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轮回的观念,在藏区,由于地域不同,丧葬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在丧葬方式中有较明显的等级制,最高级别是塔葬,其次是火葬,最流行的是天葬,有些地区土葬的比例也很大,天折的幼儿盛行水葬。

他们相信,此生不过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裹之以绫罗绸缎、养之以珍馐玉食的肉身,不过是灵魂赖以暂居的客体,当生命结束时,残存的躯体便成为最后的布施。于是在神峰高耸、秀水澄碧的山谷,他们以肉饲鹰,彻底寂灭,完成了最后的奉献,平静地进入了天国。这既是一种功德,又是回归自然、灵魂转世、早日轮回的前提,高贵的生命并未就此终结,而是开始了愉悦欢喜的新生。

2010年4月25日,玉树地震的第11天,我接到来自玉树的短信,短信中说:

“玉树的灾难告诉我,家是全部的依赖和靠山。我爱家,爱妻子儿女,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吧,祈祷逝者安息,祝福活着的人幸福好运!”

我的眼睛潮湿了。我压下按键,发出这样的诗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和你同感,祝福你和你的家人。

我的另一位朋友,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5个亲人。他在发给我的短信中说:

“玉树大地震,让我们反思自己,人在大自然中是那样渺小和不堪一击。突然感到生命如此宝贵,亲情和友情如此珍贵,名和利又是如此卑微。现在,我们活着的人即使一无所有,已是世上最幸福的人。感谢上苍所给予的一切,珍惜生活,珍惜一切,珍膳身边所有的人……”气势恢宏的康巴艺术中心昂然挺立;新建的玉树州博物馆,如同永不停歇的转经筒,讲述着玉树的前世今生;大大小小散落玉树、灿若明珠的寺院里,大经堂依旧金碧辉煌,僧人们在坛城前抛洒五谷,齐声诵经祈福。海拔3 900米的巴塘镇八吉村,房屋在震中全部倒塌。如今,巴塘草原重建起一片农牧民住宅,建房的费用全部由政府出资。8个新聚落围着村中心而建,4条道路向无边的草原辐射延伸。宽敞明亮的新居,全新的藏式家具,太阳能、地暖、网络俱全,村民们利用临近机场、三江源头的优势,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办起了农家乐。

在玉树州的其他地区,与格萨尔相关的古迹——囊谦县的达那寺与格萨尔三十大将灵塔、称多县的格萨尔殿、治多县的格萨尔王妃珠姆诞生地……虽在强震中不同程度地受损,尤其是达那寺受损严重,格萨尔三十员大将之一的东仓家族保存千年的大藏经传人遇难,14位格萨尔神授艺人中有2人不幸遇难。但是,擦干眼泪的玉树人,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不可自拔,新建了格萨尔文化中心,维修加固了东仓大藏经珍藏馆,全面修复了格萨尔三十员大将灵塔,继续研究、整理、保护、推广格萨尔文化。由青海省文物保护工程领导小组,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等机构为玉树震后文物修复进行了全面规划,投入巨资进行文化项目建设、修缮文物保护单位和宗教文化活动场所、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历程和新玉树的家园新貌,让我的眼睛不由得再次湿润了。

阿琼说,今年过年她不再回西宁了,结古镇新增了明亮宽敞的超市,物资供应充足,蔬菜肉蛋水果样样俱全,全家人都搬进了新居,暖气很好,生活方便,就留在结古镇过年了。

2015年4月14日,正值玉树地震5周年,结古寺举行了盛大的晒佛活动。在低沉庄严的法号声和诵经声中,长50米、宽30米的释迦牟尼佛像被护送至晒佛台。当覆盖在唐卡上的帐幔缓缓揭开时,早已聚集在此的数干名信众齐声念诵六字真言,虔诚地朝拜释迦牟尼佛像,祈祷众生如意平安。一时间,念诵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夜幕降临时分,我站在山顶举目四望,群山环抱的结古镇流光溢彩,恍若无数的星星落在人间。这亘古的光芒将如神谕,穿透漫漫长夜,千古长明。

来吧,看看这个崭新的玉树吧。

链接

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十大重点工程:新寨嘛呢石经城申遗核心区、格萨尔广场、玉树州博物馆(含牦牛广场)、康巴艺术中心(含图书馆)、玉树州游客服务中心、玉树州行政办公中心、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文成公主纪念馆、结古镇两河景观和湿地公园、上巴塘示范区。

目录

序曲 绕过源头去寻你

 第一个梦

 当我在行囊里装满千万个你

第一乐章 神山圣水的呼唤

 第二个梦

 玉树,绝顶岂能不临风

 青山不老.沧海已远

 唐古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

 万山之祖大昆仑

 巴颜喀拉:一边是长江,一边是黄河

 神山之王尕朵觉沃

 三江源,魔幻的交响

 但见长江送流水

 黄河。从天而降的金色巨龙

 沿着澜沧江峡谷

 通天河,千年苍茫古渡口

 白塔渡口,不再沉默的达瓦卓玛

 泞吉湖,央金玛的明镜

 巴塘热水沟,温泉水滑洗凝脂

第二乐章 唐蕃古道,舞动千年的哈达

 第三个梦

 一次远嫁,终生别离

 文成公主庙,千年佛堂传梵音

 勒巴沟,日夜不息的念诵

 冰嘛呢,季节中轮回的神喻

第三乐章 天上的星星啊,地上的酥油灯

 第四个梦

 天上佛陀的乐园

 寻找一世嘉那活佛

 嘉那嘛呢石经城,三百年不断长高的神灵城堡

第四乐章 歌尽繁花袖底风

 第五个梦

 《格萨尔》:传唱千年的英雄史诗

 且歌且舞醉烟霞

 赛马会,重现英雄荣光

第五乐章 和水边的精灵手牵手

 第六个梦

 你看你看。山神的坐骑

 藏羚羊,神秘的高原精灵

 黑颈鹤,降落凡间的神鸟

 宝贝宝贝白唇鹿

第六乐章 古村落,渐行渐远的往事

 第七个梦

 碉房,曾经的繁华旧梦

 卓木其,春耕从狂欢开始

 囊谦黑陶,神赐的幽秘之光

后记

序言

序曲

绕过源头去寻你

我心中思恋的人儿

就住在那河的对岸

即使冬天布满冰凌

哪怕夏天河水暴涨

我都要绕过源头去寻你

——玉树民歌(昂旺文章译)

内容推荐

梅朵著的《三江圣境玉树/快读青海丛书》讲述了:伫立在峻极于天的地球之巅,俯瞰高山大川密布、冰河湖泊纵横的世界秘境——青海,在那神奇的西南之隅,静静地镶嵌着一块碧绿莹洁、温润通透的翡翠——玉树。它是一部宏大的诗篇,瑰丽奇幻;它是一幅壮美的画卷,浓墨重彩;它是一首辉煌的乐章,跌宕起伏,它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华美精彩。它是人类的梦境、神话的摇篮,是我们心中神性的呼唤。

编辑推荐

《三江圣境玉树/快读青海丛书》是“快读青海系列”中的一本,由专业旅游杂志撰稿人梅朵所写。全书分序曲和六个乐章,每一篇章都由一个梦的故事讲起,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笔调细腻舒缓,清新流畅,在向我们展开一幅幅玉树美丽画卷的同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江圣境玉树/快读青海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梅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5050577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5302333
中图分类号 I247.81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青海
210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