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故都的秋》是民国文豪郁达夫先生的散文精选集。郁达夫以提倡自我抒情的文风在民国文坛独树一帜,其发起领导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对近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散文集中,着重收录了郁达夫青年、中年、以及晚年旅居新加坡的散文名篇,充分展现了郁达夫先生的文学旅途和与鲁迅郭沫若等民国文豪的真挚友谊。这本散文集使读者看到一个真实亲切的文豪形象,感受到从历史中走出的民国大家们的风采。

内容推荐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精选作品集。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犹豫地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轨迹。也深深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目录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小春天气

苏州烟雨记

北平的四季

回忆鲁迅

志摩在回忆里

日本的文化生活

还乡记

迟桂花

微雪的早晨

记风雨茅庐

寂寞的春朝

试读章节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式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P1-3

序言

本书是民国才子郁达夫的精选作品集,收录了他尤为经典和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迟桂花》《故都的秋》等名篇,还精心挑选了最能体现郁达夫语言风格、思想内涵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一些篇目。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郁达夫在文学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在作品中毫不犹豫地勾勒出个人生活的轨迹,也深深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倾诉对旧社会的反抗情绪以及反映青春期的苦闷心理方面,充满大胆的自我暴露手法和浓厚的抒情色彩,这使得他在小说创作上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突出代表。

郁达夫的散文清新秀丽,别具神韵,同时表现出清新、率直、明快、酣畅的写作风格。特别是他的行旅散文,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还喜欢从细微处着手描写景物,文字虽然平易朴拙,却能营造出古典文学才有的深远意境。纵情抒写,收放自如,不受章法之约束,是郁达夫作品的突出特点。作为中小学生,我们阅读郁达夫的文字,不仅能了解到民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实况,更能从中提高写作能力及审美水平。

由于年代的关系,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带有汉语由古文向白话文转变的痕迹,例如“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的通用,等等。为了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编者并未对这些表述进行改动,希望以此保留当时的时代痕迹与特点。

书评(媒体评论)

郁达夫是“绝对率真的人”,他的写作是“不留余地的倾倒他自己的灵魂”。

——徐志摩

郁达夫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郭沫若

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胡愈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课外必读文学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郁达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7980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2015304395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