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编著的《香港烙印(许鞍华的光影历程)》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女星电影导演,监制,编剧许鞍华的电影之路,从她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疯劫》到获得第十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桃姐》这几十年间的创作过程,讲述了作为一代电影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华语电影女导演不同于其他男性到导演的细腻之处。
| 图书 | 香港烙印(许鞍华的光影历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赵远编著的《香港烙印(许鞍华的光影历程)》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女星电影导演,监制,编剧许鞍华的电影之路,从她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疯劫》到获得第十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桃姐》这几十年间的创作过程,讲述了作为一代电影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华语电影女导演不同于其他男性到导演的细腻之处。 目录 第一章 旅程的起点 人之初:爱看电影的孩子/1 电视台时期:曾经走过《路》与《桥》/6 第二章 浪潮中呼吸成长 “新浪潮”适时出现/16 竞争中浪潮涌动/21 掣肘之下无以为继/23 第三章 初战影坛 《疯劫》:导演风格现端倪/28 “越南三部曲”:陷入政治泥沼/38 《投奔怒海》:艰难的身份认同/53 第四章 与经典同行 《倾城之恋》:旧时传奇与此刻香港h/63 《书剑恩仇录》:武侠叙事与想象的中国/78 第五章 游走在商业边缘 艺术还是市场/89 明星的选择和发掘/94 “九七”话语与个人书写/97 第六章 女性力量发轫 《阿金》与《女人,四十》:柔弱的逆袭/112 《玉观音》:内地文本的“想象性建构”/117 地域想象与全球化/125 第七章 回到香港 《得闲炒饭》:轻松的审视/133 “天水围”系列与《桃姐》:平实的香港记忆/138 主要参考文献 许鞍华导演作品年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香港烙印(许鞍华的光影历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赵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3711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0 |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92 | 
| CIP核字 | 2013188105 | 
| 中图分类号 | J91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