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比较研究(1900-1949)
内容
目录

绪论

一 中国革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二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三 研究视阈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渊源: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

 第一节 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共同文化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

一 民族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文化源泉

二 农民起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的重要源泉

三 理论基础:中国革命精神都以“主义”为理论指导

 第二节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 红岩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

二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产生的文化基础

三 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

四 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文化源泉

 第三节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红岩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 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章 实践熔铸: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形成对比

 第一节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背景

一 反帝反封建:中国革命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民族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二节 红岩精神的形成

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陪都:红岩精神形成的时空背景

二 实践基础: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大后方的斗争

 第三节 时空变迁与革命实践:其他中国各种革命精神的形成

一 辛亥革命精神的形成

二 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的形成

三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

四 中央苏区精神的形成

五 长征精神的形成

六 延安精神的形成

七 西柏坡精神的形成

第三章 共时性: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共同内容

 第一节 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 中国古代贤者的坚定信念

二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中的坚定信念

三 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信念

 第二节 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中的艰苦奋斗

二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第三节 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 辛亥革命精神中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 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中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勇于牺牲

 第四节 爱国主义精神

一 辛亥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中的爱国主义

二 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条红线

 第五节 以主义为指导,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一 辛亥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都以主义为指导

二 中国革命精神都代表各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第六节 理论联系实际和开拓创新

一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

二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开拓创新

第四章 历时性: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

 第一节 红岩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 爱国主义: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争取民众抗日

二 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三 “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高尚政治品格

四 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

五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宁难不苟的浩然正气

六 平等相商的民主精神

七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

八 巨大的人格力量

九 崇高的思想境界

 第二节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一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二 中央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

三 长征精神的内涵

四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五 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辛亥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 辛亥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

二 国共第一次合作所培育的黄埔精神的主要内涵

三 国共第二次合作培育的抗战精神的主要内涵

第五章 共性与特色: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具体精神之比较

 第一节 红岩精神与辛亥革命精神之比较

一 辛亥革命精神与红岩精神形成背景对比

二 共性:辛亥革命精神和红岩精神

三 特色:辛亥革命精神与红岩精神

 第二节 红岩精神与黄埔精神之比较述论

一 黄埔精神与红岩精神形成背景对比

二 继承:黄埔精神和红岩精神

三 特色:黄埔精神与红岩精神

 第三节 革命歌曲视阈中的井冈山精神和红岩精神

一 革命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 革命歌曲所蕴含的革命精神

三 不同时代的革命歌曲所表达的各种革命精神的独特部分

 第四节 文化传播学中的红岩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

一 革命歌曲视阈中的苏区精神和红岩精神

二 文化传播学视野中的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

 第五节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共性与特点探析

一 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形成背景对比

二 共性: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

三 特色: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

 第六节 红岩精神与抗战精神之比较述论

一 抗战精神和红岩精神形成的共同时代背景:国共第二次合作

二 抗战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共性

三 特色:抗战精神与红岩精神

 第七节 红岩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之比较

一 西柏坡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形成背景对比

二 共性: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之共同内涵

三 特色:西柏坡精神与红岩精神

第六章 价值: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红岩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与理论价值

一 红岩精神的历史作用

二 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

三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理论价值

 第二节 红岩精神和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 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 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七章 创新: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红岩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弘扬

 第一节 文化传播学简论

一文化传播原理

二 文化传播学视野中的革命精神宣传和传播

 第二节 新时期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弘扬

一 新时期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思想

二 新形势下弘扬革命精神面临的挑战

三 中国革命精神弘扬方式和路径的创新

 第三节 文化传播学背景下红岩精神宣传方式和途径的创新

一 红岩精神的网络传播

二 对革命精神的传统宣传方式进行创新

三 革命精神的歌曲传播

四 创新新时期青少年的党史教育,促进红岩精神的传播

五 加强红岩精神与外国革命精神的对比宣传

六 积极“走出去”与“引进来”,加强红岩精神的宣传和传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作为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精神,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杜俊华所著的《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比较研究(1900-1949)》在通过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辛亥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及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全面、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对比研究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共性与特色,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红岩精神及其他革命精神的宏扬方式和路径,进而挖掘可供当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以借鉴的精神源泉,以响应中共中央加强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内容推荐
本书在通过对辛亥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及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比较研究, 对比研究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共性与特色, 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红岩精神及其他革命精神的宏扬方式和路径, 进而挖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比较研究(1900-194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俊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0520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3170661
中图分类号 D64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