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所收论文多从微观入手,微观切入与宏观把握有机统一;注重实证研究与田野调查,偏好方志、文书、谱牒等地方史料,挚爱“小叙事”,以小见大,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写作态度端正,大多一丝不苟,丝丝入扣,条分缕析;更可贵的是,部分作者不乏清醒而冷峻地“鉴往事,知来者”的史家情怀。
| 图书 | 地方历史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史学文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论文集所收论文多从微观入手,微观切入与宏观把握有机统一;注重实证研究与田野调查,偏好方志、文书、谱牒等地方史料,挚爱“小叙事”,以小见大,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写作态度端正,大多一丝不苟,丝丝入扣,条分缕析;更可贵的是,部分作者不乏清醒而冷峻地“鉴往事,知来者”的史家情怀。 目录 “江西师范大学史学文丛”总序 地方历史文献解读 从“异民”到“怀远”——以“怀远文献”为重心考察雍正二年 宁州移民要求入籍和土著罢考事件 辛亥革命前后江西谱论与社会变迁——读谱笔记三则 捕捞权的争夺:“私业”、“官河”与“习惯”——对鄱阳湖区渔民历史文书的解读 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团与社会权势的转移——以《江西民报》为中心的研究 地方志叙事“小传统”与明清以来江南市镇的数量增长——兼论1929年与1934年的“商业镇”与“自治镇” 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 江右王门学者的乡族建设——以流坑村为例 近代中国的新学、宗族与地方政治——以南昌熊氏家族为中心 清代蚺城的约保 官府、士绅与庙学的修建——明清时期婺源庙学的个案考察 近代吴江自治区域的划分——兼论“区域江南”与“江南区域研究”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 宋元明清时期江西全真道发展述论 明清以来西山万寿宫的发展与“朝仙”习俗 传统商镇主神崇拜的嬗变及其意义转换——江西吴城镇聂公崇拜的研究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地方历史文献与区域社会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史学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梁洪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8727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6 |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9-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9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