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检察官的公诉裁量权进行扩张并加以合理规制应是必然的走向。澄清理论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公诉裁量权制度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公诉裁量权研究》在立足于我国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加以借鉴,对我国公诉裁量权制度进行理性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公诉裁量权的理论见解与制度构想。本书由石晓波著。
图书 | 公诉裁量权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对我国检察官的公诉裁量权进行扩张并加以合理规制应是必然的走向。澄清理论认识中的种种误区,构建科学合理的公诉裁量权制度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公诉裁量权研究》在立足于我国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加以借鉴,对我国公诉裁量权制度进行理性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公诉裁量权的理论见解与制度构想。本书由石晓波著。 内容推荐 《公诉裁量权研究》以刑事公诉案件为视角,采用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比较的方法和系统论的方法,对作为国家权力之一的公诉裁量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公诉裁量权研究》由石晓波著。 目录 导论 一、本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本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三、本书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四、本书的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公诉裁量权概述:一种学术的抽象与归纳 第一节 公诉裁量权的界定 一、自由裁量权的概述 二、公诉裁量权的界定 三、公诉裁量权的內在特征 第二节 公诉裁量权的法理基础 一、公诉裁量权存在的历史前提:刑罚目的的历史变迁 二、公诉裁量权存在的现实原因:提高诉讼效率 三、公诉裁量权存在的思想基础:起诉便宜主义 第三节 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原则 一、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原则之一:保持客观公正 二、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原则之二:维护公共利益 三、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原則之三:体现刑事政策 四、公诉裁量权的行使原则之四:预防犯罪 第二章 公诉裁量权的两种模式:公诉法定与公诉便宜 第一节 公诉法定模式的制度考察 一、公诉法定模式的程序含义 二、公诉法定模式的立法例:以德国为代表 三、公诉法定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第二节 公诉便宜模式的制度考察 一、公诉便宜模式的程序含义 二、公诉便宜模式的立法例:以美国为代表 三、公诉便宜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第三节 利弊互补:公诉法定模式与公诉便宜模式之融合 一、两种模式融合的制度体现 二、反思“起诉法定主义”:从单一价值走向多元价值 三、正义与效率的妥协 第三章 公诉裁量权:诉讼制度中的存在样态 第一节 审前程序阶段的公诉裁量权 一、不起诉裁量权 二、选择起诉权 三、辩诉交易权 四、豁免权 第二节 审判程序阶段的公诉裁量权 一、公诉变更权 二、公诉撤回权 三、公诉追加权 第四章 公诉裁量权的运作:环境与困境 第一节 检察体制与公诉裁量权 一、概述:检察体制对公诉裁量权的影响 二、检察一体与公诉裁量权 三、个案指令与公诉裁量权 四、职务移转与公诉裁量权 五、客观公正义务与公诉裁量权 第二节 诉讼构造与公诉裁量权 一、概述:诉讼构造对公诉裁量权的影响 二、检警关系与公诉裁量权 三、检法关系与公诉裁量权 四、检律关系与公诉裁量权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公诉裁量权 一、概述:公共政策对公诉裁量权的影响 二、基于刑事被害人的公共政策 三、基于刑事被告人的公共政策 四、基于效率目标的公共政策 五、基于协商性的公共政策 第五章 公诉裁量权的滥用与控权:模式化的分析 第一节 公诉裁量权的滥用:控权的必要性 一、公诉裁量权滥用的表现形式 二、公诉裁量权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三、公诉裁量权控制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公诉裁量权控权模式之一:程序制约模式 一、建立公诉指南 二、严格程序条件 三、缩小裁量范围 四、增加审批环节 第三节 公诉裁量权控权模式之二:体制制约模式 一、设置检察审委会 二、设置检察选民 三、建立不起诉听证制度 四、确立司法审查机制 第四节 公诉裁量权控权模式之比较与评析 一、程序制约模式的优劣 二、体制制约模式的优劣 第六章 中国语境下的公诉裁量权:描述与解释 第一节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制度沿革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裁量权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裁量权 第二节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制度样态 一、变更公诉权的制度样态 二、追加公诉权的制度样态 三、撤回公诉权的制度样态 四、酌定不公诉权的制度样态 第三节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实践样态 一、暂缓起诉制度的兴起 二、量刑建议制度的推广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盛行 第七章 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制度反思:分析与梳理 第一节 公诉裁量权的体制缺陷 一、“公诉转自诉”制度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 二、现行不起诉听证制度难以提高诉讼效率 三、司法审查机制的缺失容易造成公诉裁量权的滥用 四、主诉检察官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 五、复议复核制度存在着一定缺陷 第二节 公诉裁量权的制度缺陷 一、公诉裁量权适用对象的单一 二、公诉裁量权适用范围的狭窄 三、公诉裁量权决定效力的混乱 四、公诉裁量权制度种类的缺乏 第三节公诉裁量权程序制约的缺陷 一、类罪统一公诉指南的阙如 二、公诉裁量审批程序的缺陷 三、公诉裁量基准的模糊 第八章 走出困境的“四重努力”:我国公诉裁量权的制度重构 第一节 完善检察体制 一、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转变 二、检察权的重新配置 三、检察官角色的调整 第二节 完善现行公诉裁量权制度 一、扩大公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 二、废除公诉裁量权的实体效力 三、补充公诉裁量权的适用对象 四、增加公诉裁量权的制度种类 第三节 公诉裁量权程序制约的完善 一、建立统一公诉指南 二、确立类罪统一公诉政策 三、科学设置內部审批程序 第四节 公诉裁量权体制制约的完善 一、增设强制公诉制度 二、完善检委会制约机制 三、重构不起诉听证制度 四、确立不起诉裁量的可诉性 五、完善主诉检察官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11条 英国《皇家检察官准则》 《德国刑事诉讼法》 《欧洲人权公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公诉裁量权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晓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098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4 |
CIP核字 | 2011252397 |
中图分类号 | D924.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