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字禅(从一个字看婆娑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字见禅,妙解人生。打开汉字之门,沐浴禅意光芒。在精神的世界里流浪,如果怀揣几枚汉字做盘缠,就不必在乎路会有多远。

《一字禅——从一个字看婆娑世界》是国内第一本由汉字字形谈禅讲悟之作。所有文字皆是作者几年来灵感迸发之记录。全部图片皆由作者一苇亲自拍摄,其意境与所讲之汉字密切关联,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古老智慧与佛学的水乳交融,放下心灵的包袱,尽情沐浴禅意光芒!

内容推荐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古人六书造字,其中蕴含了对世界万物、社会人生规律的朴素的、深刻的认识。而佛学禅宗从本质上讲也是有关人生的哲学。一苇编著的《一字禅——从一个字看婆娑世界》精选49个汉字,每个汉字由字形、字义展开禅意想象,谈古论今,妙解人生,使得汉字与禅学两者在《一字禅——从一个字看婆娑世界》中得以交融贯通,由字见禅、由禅识字,开启一段智慧之旅。

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欲,是什么?欲,其实就是个坑。这个坑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坑。

这个“欲”字,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个是“谷”,这是欲的古字,如郭店楚简《老子》中的欲字用的就是“谷”。这个“谷”字很朴素,它告诉我们欲就是山谷,是个坑。

继而发展为“欲”,这是我们常见的“欲”。这个“欲”由“谷”和“欠”组成,它告诉我们,这个坑无论怎么填也是欠着的,甚至越填越欠,永远也不会填平。

第三个是“慾”,强调了贪欲的意向,以区别欲的其他意向。通行本子《论语》中就使用这个“慾”字,例如“根也慾,焉得刚”。这个“慾”直接告诉我们欲是由心所生,这个坑也就是心中的坑,而实际上并不真实存在。

我们生存在欲界之中,对于这个相伴终生的坑,每个人似乎都无能为力。因为这个坑的来历不在于我们,而在于造物主。

所有动物都有这么两个坑,一个食坑,一个色坑,即食欲和性欲。这是物种存续的需要。所以看起来我们无力摆脱,因为摆脱它就等于让造物主抛弃人这个物种。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人的坑已经完全不同于动物的坑,以文明为标榜的人类因为有了“文明”而把这两个原始本能的坑演化为—个吞噬人一生精力的豪坑。

更为严重的是,人因为这个欲而痛苦。 《楞严经》上说:“菩萨见欲,如避火坑。”可见人的这个坑不单纯是个坑,而且是个火坑。这个火坑一直在燃烧,炙烤得我们痛苦不堪。动物在饥饿的时候去寻找食物,在发隋期去争夺配偶。如果找到了食物,如果交配成功,其余的事则泰然处之了。人则不同,嫉妒心、虚荣心、权力欲,这些千奇百怪的文明的副产品,虽源于本能却已经远离本能。

因为是人,所以就有了不同于动物的“心”;因为有了“心”,所以有了心中永远也填不满的坑;因为有了永远也填不满的坑,所以有了无休止的痛苦。

声香味触法,皆是我所欲,就连成佛的愿望,也是一种欲。如果连成佛的心都可以抛掉,所有由心所生的种种欲望还有什么不可以抛掉的吗?

结语:欲,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既然永远也填不满,就别老站在坑边发呆。

我们每天都在说:知道了。

因为就这样至少说了几百年,所以我们从来没有为这句话感到不安。

可是坐下来仔细玩味一下,却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知道了。了不得,这话说得太大,道是随随便便可以知的吗?说了几百年的大话而不自知,真可谓妄自尊大。

什么是道?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这个独立于万物之外又无处不在的东西逼着老子给它强起了个名字。他又说:“道可道,非常道。”连他老人家都说不清,我们还敢妄称“知道”,想起来真是惭愧。

道,由首和走之组成,古字中(如金文)往往是“首”字夹在“行”中,“行”就是路的意思,这两种构成,都是首在行走,也就是头脑在行走。有的时候加一只手,隶定以后为“寸”字,组合起来即是“導”(导),道和导在古时本来就是一个字。

头脑在行走,谁的头脑在行走,在哪里行走?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古人说“大道无形”,“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个头脑如果是天的,那么这个道就是天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包括可知的不可知的;如果是人的,那么这个道就是人的法则,某个人群的甚而社会的法则,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那么这个法则在哪里行走?天之道不在日月星辰间行走,也不在山河大地间行走,但它左右着日月星辰,左右着山河大地;人之道不在人的行为意识中行走,也不在人的历史中行走,但它左右着人的行为意识,左右着人的历史。

为剖明一个道字,古人可谓呕心沥血。儒释道三教多少先贤都曾苦苦求索过,当他们豁然觉悟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呢?儒家先贤说:“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经》通篇都在探究道是什么,结论还是“道可道,非常道”。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终于有一点明白,也许大概可能,老实说,我不知道。

结语:道,头脑在行走。那么究竟什么是道,老实说,我不知道。

P43-48

序言

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

在这里,你会在不同的历程中邂逅一个生命。

如果你的心灵无法安静,它就是一盆净水,你可以把你的心灵摘下来,放在净水中浸泡,漂洗。如果你的心灵已经足够安静,它就是一叶扁舟,坐上它,你就可以做一次心灵的旅行,你的彼岸等待着你破茧化蝶般的一次穿越。如果你一直找不到彼岸,那么,下一次邂逅会让你依然走在寻找彼岸的路上。

走吧,随便打开一座汉字的门,跟随那束若隐若现的光去旅行,当你的灵魂与形骸以及形骸之外的一切相剥离,你就会看见般若波罗蜜的光芒。

后记

惭愧,我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世间觉》连载拙文《一字禅》,几度花开花谢,不知不觉,居然写满了四十九字。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我把我看到的路想象有四十九个脚印,比着佛的足迹,一步一步跟着走,说实话,慧根实在有限,总也踏不准,只好撷来路边的花草,一步一采,凑足了前面这些文字。

如果说佛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条船,那么,由于一路上每一步都没能踩准,所以我自己就没有登上过船。也许我能做到的是站在路口,告诉过路的人,这边,这边有佛的脚印。

为什么选择从汉字入手,寻找通往禅路的方向?和字母文字不同,方块汉字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一个故事,不仅禀赋灵性,而且宁静遥远。如果你愿意走到门前,我则愿意做一个为你挑帘的门童。我所描述的是我隔帘看到的情景,其实里面的精彩是在你进去之后领略到的,我相信,每一个走进去的人都会不虚此行。这里的精彩无关挑帘的门童,但你如有所见,一定别忘了也说给我听。

一苇

辛卯岁末于击壤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字禅(从一个字看婆娑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一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25626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1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81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