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阿斯科特编著的《未来就是现在》精录罗伊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各种大型学术会议的演讲稿。重点讲述了新媒体艺术与科技、意识之间的关系。罗伊·阿斯科特的著作第一次在中国出版,不但对于想了解和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工作者极具指导意义,对于引导大众了解并非在象牙塔中的新媒体艺术亦有指导意义。
图书 | 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罗伊·阿斯科特编著的《未来就是现在》精录罗伊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各种大型学术会议的演讲稿。重点讲述了新媒体艺术与科技、意识之间的关系。罗伊·阿斯科特的著作第一次在中国出版,不但对于想了解和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工作者极具指导意义,对于引导大众了解并非在象牙塔中的新媒体艺术亦有指导意义。 目录 第一章 交互的产生1964—1985 改变的结构(1964) 行为与未来(1968) 艺术和远程通信:走向意识网络(1984) 关于互联网和马刺(1985) 第二章 游走的意识1990—1999 远程拥抱中有爱吗?(1990) 心灵之城(1992) 回归自然Ⅱ(1993) 从表象到出现:暗光纤,装在盒子里的猫和生物控制系统(1993) 赛博知觉建筑(1994) 技术智力美学,后生物时代的100个术语和含义(1997) 艺术的技术智力维度(1997) 编织巫术之网:生物远程通信领域的艺术(1997) 技术心智戏剧人工生命戏剧艺术中的表演与法令(1998) 双重观看:艺术与卓越的技术(1999) 第三章 后生物文化2000—2009 湿性情境(2000) 意识之桥21世纪的艺术、媒体和精神(2000) 游走在网络的边缘生物媒体和技术智力模式(2001) 思想解放:艺术、技术与意识(2002) 艺术与设计博物馆中的交互式学习(2002) 生物光子流:在虚拟现实与植物现实间搭建桥梁(2003) 想到了柏格森:《时间的肌理》(2003) 艺术的轨道湿媒体与意识技术(2004) 融合的现实:艺术、过程及可能性(2005) 技术智力世界中的融合现实(2005) 像素与微粒:融合的轨迹(2006) 融合的艺术与知觉的技术(2007) 自我的混淆生于多变的现实(2008) 恐怖之地迈向心灵极端的步伐(2009) 第四章 衍生中的自我2010—2011 2010年10月奥尔堡大学荣誊教授讲座:从控制论到融合论 我的过程与目的(2010) 井底尽头的光芒融合性推测(2010) 多重自我的演变:身份、流动及转化(2011) 后记 致我的中国读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未来就是现在(艺术技术和意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罗伊·阿斯科特 |
译者 | 周凌//任爱凡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5035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39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6 |
宽 | 173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