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之声(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个体言说)》由傅书华著。书中的许多内容,是作者所承担的山西省课题“中国文学中的价值形态与精神特征研究(1949-1966)”“山西新世纪作家研究”的研究成果,收入了《重在深层的清理、反思与转换——论“十七年”文学中精神结构精神质素与今天精神世界建构之关系》《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对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质询与相应的建议》等论文。
图书 | 边缘之声(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个体言说) |
内容 | 编辑推荐 《边缘之声(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个体言说)》由傅书华著。书中的许多内容,是作者所承担的山西省课题“中国文学中的价值形态与精神特征研究(1949-1966)”“山西新世纪作家研究”的研究成果,收入了《重在深层的清理、反思与转换——论“十七年”文学中精神结构精神质素与今天精神世界建构之关系》《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对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质询与相应的建议》等论文。 目录 第一辑 重新审视“十七年”文学 重在深层的清理、反思与转换——论“十七年”文学中精神结构精神质素与今天精神世界建构之关系 对“十七年”小说世界中个体生命的碎片打捞——“细读”与重读《百合花》《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红豆》《在悬崖上》 “五四”与“民间”在“十七年”文学中的一个侧影——论孙犁与赵树理小说中人的主题范型 探寻面对“整体”的“个体”“踪迹”——重评《创业史》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武侠文化传统 林道静、余永泽形象意义的再解读 散落的珍珠——“五四”在“十七年”小说中的 一个侧影 杨朔论 第二辑 论中国当前女性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漂泊之旅中女性个体日常生存的悲歌——以张爱玲的《小团圆》为例 新的话题新的言说——读《成长如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成长小说研究》 对个体生命记忆的重新打捞——重评韦君宜的《月夜清歌》 对个体生命的去蔽与敞亮 气力不足难达终境——评莫言的《蛙》 山楂树之恋:有毒的甜蜜忆恋 想象中的“绿夜”与“绿夜”中的激情——读张承志的《绿夜》 第三辑 走近赵树理——读《插错“搭子”的一张牌——重新解读赵树理》 新民间历史小说——从成一长篇新作《茶道青红》说开去 一个关于历史的新故事——评李锐的《银城故事》 当“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时——《臣本布衣》序言 “她世纪”下的新一代女性叙事——论孙频的小说 论山西省文化强省战略中赵树理精神的地位与意义——关于文化强省的思考之一 小城范型小城人生——关于文化强省的思考之二 论红色革命文化的现代陛转换——关于文化强省的思考之三 关于区域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上党文化分期研究》序言 第四辑 文学教育的缺位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若干思考 对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质询与相应的建议 关于普通高师文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经济时代的文学研究与教学——读《文学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二题 人生兴趣与阅读写作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边缘之声(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个体言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书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07623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09 |
宽 | 14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