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拉·沙姆希编著的《长崎女人》是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本书以一个日本女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再现二十世纪人类历史。1945年长崎原子弹爆炸在她的背上留下了抹不掉的鸟形痕迹,夺走了未婚夫的性命,那个图案永远向她诉说着一个逝去的世界。
图书 | 长崎女人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卡米拉·沙姆希编著的《长崎女人》是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本书以一个日本女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再现二十世纪人类历史。1945年长崎原子弹爆炸在她的背上留下了抹不掉的鸟形痕迹,夺走了未婚夫的性命,那个图案永远向她诉说着一个逝去的世界。 内容推荐 卡米拉·沙姆希编著的《长崎女人》讲述了:2012年美国的一间囚室,一个男人站在那里浑身颤抖,他没穿衣服等在那里,害怕被送往关塔那摩监狱。这都是怎么发生的?他弄不明白…… 1945年8月9日,长崎,裕子走进阳台,眺望远处的山坡。她身穿和服,和服上有3只展翅的黑鹤。她21岁,爱上了她将要以身相许的小伙子康拉德·韦斯。 刹那间,世界变成一片白色,接下来是爆炸、大火和恐惧。如今与她相伴的就是后背上鸟形的灼痕,这抹不掉的伤痛反复向她述说一个失去的世界。 两年后裕子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来到德里,这里有她的表姐等亲人。新的家园取代了身后的家园,昔日的战争结束后又发生了新的冲突。巴基斯坦。纽约。9·11阿富汗。几个家族、几代人经受了极限考验,结果不可预料。 《长崎女人》是不能不读完的小说,是吸引读者从感情上和知性上作出回应的小说。 目录 引子 浑然不知的世界 长崎,1945年8月9日 面纱后面的鸟 德里,1947年 一半天使的斗士 巴基斯坦,1982年至1983年 代替损失所用的速度 纽约,阿富汗,2001年至2002年 试读章节 后来,活下来的人将记得那一天是灰蒙蒙的,但在8月9日上午,当来自柏林的康拉德·韦斯和教员田中裕子走出他们的房子时,他们发现天空一碧如洗,只有从军工厂烟囱里冒出来的白烟飘浮在那里。 康拉德在南山手町的家里是看不到烟囱的,但是几个月以来,他因思念而常常想起军工厂,因为田中裕子正在工厂里用千分尺测量钢板的厚度,昔日教室里的画面闯入他的脑海。然而,那天早上,康拉德打开那扇将他的小木屋分成前后的拉门,向冒烟的方向眺望,他并没有想象工厂里那无聊的景象。裕子休息一天——负责监工的人说这是节日,但工厂里的人都知道,要测量的钢板没有了。那时长崎有很多人还在想日本能打赢这场战争。在康拉德的想象里,招来的士兵夜里将烟雾装起来,等上午再将烟雾从工厂的烟囱放出去,以此来混淆视听,造成工业繁荣的假象。 他信步来到房子的后廊里。一大片草坪上点缀着绿色和褐色的叶子,就像昔日的战场,交战的士兵在这里倒下,全然不顾就要来临的死亡。他朝杜鹃花庄园那边的斜坡望去,自从贺川一家离开之后,因为他们带走了下人,几周以来,这里的东西都开始败落下来。一扇百叶窗裂出了缝子,风一吹就与窗台相撞。他知道他应该安稳百叶窗,但是房子里能发出点声响又使他感到舒坦。 杜鹃花庄园。1938年,他从拉门里第一次踏入铺着大理石地面、装有威尼斯壁炉的大屋子,吸引他注意力的是墙上的照片,不是日式和欧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在杜鹃花庄园里,东西混合的风格随处可见。在当时的那个晚会上,来宾中就有欧洲人和日本人,他们混在一起,相当乏味。他相信照片上的允诺,尤其要感谢他的英国姐夫詹姆斯·伯顿,伯顿在几周前告诉他,他在德里的伯顿家里不再是座上宾了,他说:“长崎有个庄园。是乔治的——他是我叔叔,为人古怪,没有成家,几个月之前去世了。有几个日本人总是给我发电报,询问我如何处置叔叔的财产。你为何不到那里住一阵子?不知你怎么想。”康拉德对长崎一无所知——反正那里不是欧洲,不是詹姆斯和艾尔希生活的地方——他的船驶入港口,周围的紫顶建筑宛如一座大竞技场,他觉得自己正在走入一个迷人的世界。7年之后,这里的魅力依然未减——冬天里被霜浸过之后的花晶莹剔透,格外喜人。夏天里有一片一片的杜鹃花,沿海边还有东西风格相结合的建筑,庄重而又高贵——但是战争毁掉了所有美好的东西,或者说战争将美好的景色彻底掩盖下去。那些在山里漫步的人都接到警告不能向山下的船厂张望,因为战争之初那里正在建造“武藏号”战舰,为了封锁消息,日本人采取严密的保密措施,船厂周围有厚厚的帘子将行人的视线挡在外面。 田中裕子站在浦上家外面的门廊里,心想,那些措施是有效的,她边想边把目光投向起伏的斜坡,安静的早晨因知了的呜叫而现出一片生机。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描写战争如何改变了长崎,那“有效的”这三个字是再准确不过了,她心里想。所有的东西都被打乱或扭曲成最有效的形式。几天前,她从斜坡上的菜田边走过,连大地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垄沟里为什么出现了土豆,那里过去不是杜鹃花吗?是什么引发了爱的失落?对大地要作出怎样的解释,说菜田要比花圃更有效,说工厂要比学校更有效,小伙子作为武器比人更有效吗? P3-4 书评(媒体评论) “卡米拉·沙姆希能深刻理解世界上的悲剧和历史如何互为因果,理解人类如何逃避命运的压迫,发现他们的人性,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最激烈的对抗中。《长崎女人》是不能不读完的小说,是吸引读者从感情上和知性上作出回应的小说。” ——萨尔曼·拉什迪 “卡米拉·沙姆希的想象力徜徉在时间的长河里,在几个大陆之间往返穿梭,既深刻又新颖。” ——默辛·哈米德 “《长崎女人》将作者的创作意图、想象力和写作技巧又推向成熟,这一效果是惊人的,因为小说里的故事是极其深刻的,写作手法又是史诗般的。我们不得不敬佩作者对新环境下那些矛盾的深刻洞悉,读者也可以借此对这些矛盾有所理解。” ——阿尼塔·德塞 “卡米拉·沙姆希在她卓尔不群的小说里,为我们回望刚刚走过的那个世纪打开了一扇大门——这其中既有恐怖又有安慰。卡米拉·沙姆希这个作家与众不同,因为她还指出了我们这个世纪的隐患——黑暗角落里存在的挑战,还有弯弯曲曲的小路。” ——纳迪姆·阿斯拉姆 “我深深地被这里的故事所吸引,我觉得和裕子及其家人一道,在过去的60年里,在这个世界上从一方漂向另一方。小说讲述我们这个时代,文字大胆,写得实在漂亮。” ——塔米娜·安纳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长崎女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巴基斯坦)卡米拉·沙姆希 |
译者 | 史国强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30625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353.45 |
丛书名 |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9-4972 |
版权提供者 | Kamila Shamsie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