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兰主编的《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并非一部阐述“异国想象”之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著作,其中所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前30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旅外游记,所论及的国家形象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苏联;二是有关异国的文学创作,包括郁达夫、周作人有关日本的写作,巴金有关法国的作品以及当代加拿大个别华文作家作品中的异国书写。
图书 | 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晓兰主编的《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并非一部阐述“异国想象”之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著作,其中所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对象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前30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旅外游记,所论及的国家形象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苏联;二是有关异国的文学创作,包括郁达夫、周作人有关日本的写作,巴金有关法国的作品以及当代加拿大个别华文作家作品中的异国书写。 内容推荐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势力以各种形式影响中国的事务乃至普通人的生活,西洋或东洋不仅是官方、政治家思考的问题,也是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想象和谈论的对象。人们从不同的途径接触了他们的想象客体,或者从外国物品、或者通过战争、或者从在华的外国人以及与外国相关的事物,或者通过译介的书籍、短期的考察或长期的实地生活,认识了影响中国社会和生活秩序的异国,产生了有关异国的种种言说。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域外旅行与写作,为异国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异国形象的确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集《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的论题涉及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域外旅行与写作,考察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苏联及日本等国家的观察与想象及其旅外作品对于异国形象的塑造。 《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由陈晓兰主编。 目录 引言 郭嵩焘笔下的西方——基于《郭嵩焘日记》的西方形象研究 特殊历史语境下的“镜”与“鉴”——王韬与康有为眼中的法国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财富、民主与自由”的美国——以1900—1930中国旅美游记为中心的考察 郁达夫小说中的日本女人——兼论郁达夫的日本观 “风物”的怀念和演绎——论周作人对日本地方文学的寄情书写 巴金笔下的法国——巴金法国题材作品研究 陈河小说中的阿尔巴尼亚与加拿大 当代中国旅英游记中的英国形象 王蒙海外游记中的美国与苏/俄形象 当代中国旅外游记中的西方表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想象异国(现代中国海外旅行与写作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晓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458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41 |
宽 | 16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