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史话》简要描述了中国诗歌上起远古歌谣、下迄新中国成立的现代新诗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著者陶文鹏按照中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风貌作总体的把握,同时又选择重要的诗歌流派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予以了具体的评析。
图书 | 诗歌史话/文学艺术系列/中国史话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诗歌史话》简要描述了中国诗歌上起远古歌谣、下迄新中国成立的现代新诗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著者陶文鹏按照中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风貌作总体的把握,同时又选择重要的诗歌流派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予以了具体的评析。 内容推荐 诗歌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史话》概要介绍了中国诗歌的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上自远古歌谣,下至新中国成立的现代新诗。作者陶文鹏按照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来划分历史时期,既抓住各个时期诗歌发展的特点、艺术成就及总体风貌,又对代表性诗人诗作予以评析。《诗歌史话》脉络清晰,言简意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简明读本。 目录 一 中国诗歌的源头 1.诗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2.《诗经》的思想内容 3.《诗经》的艺术成就 4.《诗经》的文化精神及其影响 二 中国诗歌的丰富和发展 1.屈原与楚辞 2.汉乐府民歌对《诗经》风体诗的发展 3.文人五言诗的兴起 4.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5.陶渊明诗歌的杰出成就 6.南北朝乐府民歌的特色 7.南北朝诗人对诗艺的贡献 三 唐诗——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唐诗高潮的酝酿 3.盛唐气象的出现 4.“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5.中唐的两大诗派 6.唐诗的夕阳返照 四 继续开拓创新的宋诗 1.宋初诗人对唐诗的沿袭和革新 2.苏轼开拓宋诗新境界的功绩 3.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对宋诗的影响 4.杨万里的写景诗和范成大的田园诗 5.陆游的爱国诗和朱熹的哲理诗 6.宋诗的最后光芒 五 通向近代与现代诗歌的桥梁 1.重感情尊自我的元诗 2.明代诗坛的复古和革新运动 3.清代诗歌的复兴 六 近代新诗潮的勃兴 1.呼唤大变革风雷的龚自珍 2.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潮 3.“诗界革命”和“新体诗” 4.辛亥革命前后的诗歌 七 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与发展 1.“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最早成果 2.郭沫若——新诗艺术的伟大奠基者 3.众多流派和风格争奇斗妍 4.民族革命战争的战鼓和号角 5.各路诗人在北京的大会师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歌史话/文学艺术系列/中国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陶文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093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6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印刷时间 | 2012-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丛书名 | 文学艺术系列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34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