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2007-2012厦门大连宁波三地PX事件网络文本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2007—2012年,厦门、大连、宁波三地先后发生了大型化工PX项目遭民意围堵的事件。在事件中,当地市民在网络上掀起了震惊全国的言论风暴,结果三地PX项目或搬迁,或下马。近年来,类似的重大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于中国社会中,人们发现,新技术支撑的媒介在其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周海晏编著的《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2007-2012厦门大连宁波三地PX事件网络文本分析》聚焦于“网络传播在PX事件中的作用与影响力”,通过对相关网络话语作文本分析,描述了PX事件发生、发展、升级的过程,分析了其不同于西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揭示了事件背后蕴含的传播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并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传播促进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等问题。

内容推荐

《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2007-2012厦门大连宁波三地PX事件网络文本分析》由周海晏编著。

《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2007-2012厦门大连宁波三地PX事件网络文本分析》聚焦于2007—2012厦门、大连、宁波三地先后发生的PX项目事件,通过对事件中网络话语的文本分析,描述了事件借助网络发生、发展、升级以及对政府决策、政治体制产生影响的过程,阐述了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意义生产、网络传播与社会互动的特点,分析了中国与西方在“生活政治”上不同的价值取向,并从中观层面尝试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探索。

目录

前言 生态文明的网络躁动

第一章 PX的发端:网络催生运动

 第一节 环保运动面临的决定因素是“对大众媒介的依赖”

一、作为新社会运动的环保

二、组织与运动

三、运动与媒介

四、国家一社会视域中传媒介入运动的意义

 第二节 网络在“第三领域”中扮演着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角色

一、网络传播:跨地域动员的必要与可能

二、体制内传统媒体的有限效果

三、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媒介问议程设置

第二章 作为政治的环保:PX事件中环保运动主体的网络建构

 第一节 “我们是谁”:三地PX事件中网络建构的行动主体

一、网络建构的“我们”

二、从“他们是谁”进一步明确。我们”

三、网络建构的“想象共同体”

 第二节 。我们跟谁说”:易中天博客上厦门PX项目事件网友评论的文本分析

一、求助与哗然:易中天博客关于PX项目事件的网友评论

二、何谓“公共知识分子”:易中天博客上厦门PX项目事件网友评论的公众意识

三、以“厦门市民”之名:易中天博客上厦门PX项目事件网友评论的地方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 “我们听谁的”:厦门PX项目事件中连岳博客文本分析

一、从自由撰稿人到意见领袖:网络制造的PX英雄

二、从市民到公民:连岳博文关于“我们”的话语策略

三、从环保到维权:连岳博文关于“目标”的话语策略

四、体制内的抗争:连岳博文关于“行动”的话语策略

第三章 从线上到线下:网络环保行动的升级

 第一节 厦门、大连、宁波三地PX项目事件的升级

一、手机与网络推波助澜:厦门PX项目事件的升级

二、央视与网民互动:大连PX项目事件的升级

三、拆迁与环保的共谋:宁波PX项目事件的升级

 第二节 从传播到政治:PX事件升级的意义扩张

一、网络媒介的社会化:环保行动意义扩张的传播前提

二、从媒介到社会:环保名义下的网络言论扩张

三、从媒介到政治:以运动表达意见

 第三节 环保行动升级的中观特色

一、体制内的行动方式

二、微妙的体制介入

第四章 PX事件的影响:中国语境下的“亚政治”

 第一节 中国语境下PX事件的政治影响

一、PX项目的搬迁或下马是否意味着市民运动的胜利

二、一次次PX项目事件复制的是什么

三、以结构化理论审视PX事件的政治影响

四、PX事件推动网民培育政治理性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下的“亚政治”

一、不等同于西方“生活政治”的“亚政治”

二、中国语境下“亚政治”的中观分析

三、作为“国家政治”补充的“亚政治”

四、PX事件与“亚政治”的民主参与

第五章 网络亚政治与协商民主

 第一节 PX事件中的网络亚政治

一、制度性失语:网络亚政治的环境

二、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亚政治的引导力量

三、自由平等:网络亚政治的核心理念

 第二节 网络亚政治的传播意义

一、传统媒体的异化

二、反控制的网络传播

 第三节 发挥网络亚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

一、传播应体现民主的本意

二、网络是一种民主的选择

三、以网络行动接近理想化民主的尝试

四、通过网络传播促进协商民主的设想

五、从协商民主视角探索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方式

结语 新社会运动中的传播、社会与政治

一、本书的基本理念:作为社会交往形式、政治社会基础的传播

二、本书的逻辑线索:从传播革命到社会与政治革命

三、研究的可能方向:传播何以促进社会发展、政治建设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社会运动视域下中国网络环保行动研究--2007-2012厦门大连宁波三地PX事件网络文本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海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838647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2014059034
中图分类号 X-12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