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养新》一书是任平书画文丛之一,是作者任平的书法、绘画理论作品选,是作者从艺以来在艺术道路上积极探索取得的创作成果。内容丰富,借广大之烟云,成自家之面目,反映了作者将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同时将会给书画爱好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图书 | 汲古养新/任平书画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汲古养新》一书是任平书画文丛之一,是作者任平的书法、绘画理论作品选,是作者从艺以来在艺术道路上积极探索取得的创作成果。内容丰富,借广大之烟云,成自家之面目,反映了作者将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同时将会给书画爱好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目录 自序 书法理论 书法学科的基本内容 汉字简化和简化汉字的书法问题小议 汉字在书写中演变 经典启智与书法审美——在日本神户大学的演讲纲要 唐尚法略论 对笔法和结构的一种认识 中国书法与文学 书法与现代艺术 书法与现代艺术创意 形式强化和艺术大众化——现代书法的特征与走向 书写、解构、逃离 书法博士生培养的现状和有关思考 关于书法“当代性”的师生对话 维护与发展——当代中韩“汉字与书法”观点解析 硬笔书法的学术定位 书法史研究 中国书法文献研究的几个问题 字体、书体之浅见 书法史的重新认识——早期隶书的意义 王羲之、王献之书札所见人名称谓略考 从“兰亭学”看书法史的阐述模式 官奴辨 多元书风的发轫_王铎、傅山的意义 共和国60年书学述评 2009年的中国书法 唐代书法对韩国的影响 中日书法艺术之交流 书画评论 书法标准小议 曾熙艺术的重估 于右任书法展观后 穷源竟流与水到渠成——沙孟海、陆维钊的传承与出新 杭大五先生及其书艺述评 熊秉明艺术思想散论 文化解读的愉悦——谈朱伯雄先生的篆书艺术 自然创变和诗意抒情——观佟韦先生书法 从书札谈到蒋礼鸿先生的书法艺术 姜亮夫先生的书法造诣和风格 氤氲之气——评白煦“水墨书法” 祁小春——人、文 人物画应该努力表现时代的大气象——梁平波画展“走进阳光”观后 吴永良——画中有诗 摇曳的乡思——周瑞文的油画风景作品 自然、委婉、理想主义——读朱春秧人物画 狂来兴笔写彩墨为我畅 田萌:画更加纯粹的中国山水画 文字训诂 汉字起源与良渚文化刻符的走向 汉字的黎明——传说与考古的推论 汉字结构层次分析 对“隶变”的几个基本认识 “隶变”过程概述 早期隶书中的通借字 “二王”书札中的习语 说“东” 杂文 从造型与纹饰看良渚文化中的审美意识 大学者姜亮夫 追思吴熊和先生 “搭伙”记事 当代中国“新六艺”构想 西泠散记 答台湾艺术大学书画系学生 “玩”与“沙龙” 维族桑皮纸与书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汲古养新/任平书画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8465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24 |
CIP核字 | 2013304852 |
中图分类号 | J292.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60 |
宽 | 167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