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师的童年--讲述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鹿鸣编著的《大师的童年--讲述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讲述了几十年前,一群好孩子的真实成长故事。全书站在普通家长的视角,借鉴中外经典育儿理论,深入剖析一个个普通的少年儿童在成长为世人仰慕的大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和外因。书中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对子女择校、“狼式”教育、课外培训、学生减负、兴趣培养、挫折教育、社会实践等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契合实际的探讨。

内容推荐

鹿鸣编著的《大师的童年--讲述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通过对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的再现,大师们或幸福或悲情的童年环境,使得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秘诀,启发当代父母,引以为鉴,科学教养。不走寻常路,根据孩子和家庭的自身情况,《大师的童年--讲述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因材施教,合理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目录

序言

齐白石:穷孩子也有春天

蔡元培:一个三好生的逆向成长

鲁迅:读书点亮人生

竺可桢:咬定青山不放松

胡适:母亲教会我做人

梅兰芳:从平庸少年到京剧大师

徐悲鸿:父爱如山亦如水

林语堂: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洋博士

茅盾:母亲为我指航程

徐志摩:富家子弟的激情人生

老舍:妈妈给我生命的教育

沈从文:山水孕育我成长

冼星海:一路风雨一路歌

曹禺:年少识得愁滋味

钱钟书:海阔天空任遨游147钱学森:为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侯宝林:从苦孩子到布衣大师

张爱玲:一朵含泪盛开的花儿

陈景润:一生只为数学狂

李小龙:从街头霸王到功夫之王

后记: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863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小乡村,从高祖到父辈,都是务农为业的庄稼汉。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说,小时候是在穷窝子里生长大的。三岁时生了病,吃药没有钱,母亲就到药铺里去说好话,求人情,赊了药来吃,真是穷到了极点。

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既然穷得连病都看不起,干吗还选择让齐白石搞艺术啊?要知道,即便是现在,培养一个普通的艺术专科生,都是一笔不菲的开销,不是普通工薪家庭能承担的。

其实,大家完全误会了。一贫如洗的齐家,压根儿也没考虑过让他学什么美术。齐白石爱上画画,纯属偶然和巧合。8岁那年,齐白石的外祖父周雨若在村里设了一所蒙馆,因为是自家亲戚开的学校,不用交学费,齐白石才沾了光入学读书。开学后,祖父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送给了齐白石。另外又给他买了一支新毛笔和作业本。祖父给他这套笔墨纸砚,当然是写字做功课用的。刚开始时,齐白石还很认真地写字做作业,但时间久了,就觉得天天在描红纸上描个没完,有些腻烦,私下就画起画来。

恰巧,住在齐白石隔壁的同学,婶娘生了孩子,按家乡的风俗,新产妇家的房门上,是要挂一幅雷公神像的。同学看齐白石喜欢画画,就让他帮忙画一幅,齐白石不会画,又不能失面子,就用纸覆在雷公画像上面,摹了一幅,结果竟然和原像几乎一模一样,同学到学校一宣传,别的同学也都来请齐白石画画,因为同学的追捧,齐白石第一次尝到了当明星的滋味,逐渐对画画产生了兴趣。

P2-3

序言

这本书讲述了几十年前,一群好孩子的真实成长故事。

这群孩子当中,有的出生于富商巨贾、达官显贵之家,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也有的生长于贫瘠的农村,城市的边缘,终日挣扎在温饱线上。在成长道路上,他们有的聪慧乖巧,被街坊邻里视为天才少年;也有的终日逍遥,是让老师家长头疼的逃学小达人、街头小霸王。有的从小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也有的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善与人交际。他们中有人接受的是典型精英教育,从小到大,读的都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名校;也有人终其一生,不过上了几个月的小学。

尽管家庭出身迥异,成长经历千差万别,但这群孩子凭着对理想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日后相继成长为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武术家,因为在各自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被后人尊为大师,如老舍、梅兰芳、张爱玲、钱学森等。书中所选皆为大家,无论声望、贡献皆让后人难望其项背,在排序上采用了按出生年的先后顺序的方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当我们追寻大师的成长足迹,重温他们或悲惨或阳光或崎岖或平坦的童年故事时,或许对我们今天教育子女有所裨益。

作为育儿类图书,本书尊重客观事实,选取的材料有的来自作者本人自述,有的是经媒体、出版社公开发表的文章和作品;但又非以史学家的笔触,事无巨细地记录大师们成长的点点滴滴;而是站在普通家长的视角,借鉴中外经典育儿理论,深入剖析一个个普通的少年儿童在成长为世人仰慕的大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和外因。

书中还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对子女择校、“狼式”教育、课外培训、学生减负、兴趣培养、挫折教育、社会实践等家长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契合实际的探讨。希望能给那些正站在十字路口彷徨迷惑的父母,带去一线亮光,一份新的思考。

本书也可以作为励志成长书籍,让儿童自主阅读。或许当前孩子们正在经历的苦楚、郁闷、忧愁和烦恼,这些大师们在成长时期也都一一经历过。当孩子们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大师的童年故事时,往往容易产生内心的共鸣,于无形之中收获成长的力量和勇气。

后记

十年前,我满怀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到省内一所重点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任教期间,我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带领学生阅读了大量经典文学作品;不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倡导学生多提问、善思考、勤实践;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点和特长;课堂上,我激励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课余时间,我和他们一起打篮球,登山,游泳,看风景,览名胜……

现在看来,也许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平平常常,并不算太出格,但在当时壁垒森严、应试教育氛围浓厚的校园内,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方面,学生们如鱼儿得水,举双手赞成;另一方面,部分学校老师和家长却表示质疑,担心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是继续坚持理想,培育身心健康的自然人?还是屈服于现实,培养只会考试的机器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我思虑再三,最终也未能找到折中调和的办法,只能选择离开。

十年来,我脑海里时常浮现临别前学生们泪眼婆娑、依依不舍的情景,一直珍藏着镌刻学生真情留言的明信片。虽然我离开了钟爱的讲台,但我时刻关注着教育领域每天发生的变化。我既为中国教育改革取得的点滴进步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为一些青少年的迷茫与堕落感到忧心忡忡。

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误人子弟的教育。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坚守的信条。特别是2008年,我家孩子出生后,结合自己的育儿实践,我又系统研读了卢梭、蒙台梭利、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陶行知等中外教育名家的理论著作,受益匪浅,感慨良多,也更加坚信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人之成长的重要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他的性格、气质、天资、性情正是他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活着的责任就是成为人自己的责任;就是发展人的潜能,使之成为独立的人。

从本书列举的二十位大师的成长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只要提供充分的生长条件,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比如钱钟书,虽然数学成绩一直不佳,但在语言文字方面却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齐白石干不了农活,但他能成为最好的国画家;陈景润虽然不善言辞,但他心思缜密,最终成为世界杰出的数学家。

法国伟大哲学家卢梭在其经典名著《爱弥儿》中指出: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一种是人自身潜能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一种是身边的人对我们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一种是周围的环境或事物对我们形成的影响,是事物的教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师的童年--讲述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鹿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97253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5-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