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于贝尔曼写给201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索尔之子》导演拉罗兹·奈姆的一封长信,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该片的叙事风格和视听语言。书后附有本书译者从该书所讨论的电影出发,对相关电影的一篇长篇综述。
图书 | 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于贝尔曼写给201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索尔之子》导演拉罗兹·奈姆的一封长信,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该片的叙事风格和视听语言。书后附有本书译者从该书所讨论的电影出发,对相关电影的一篇长篇综述。 目录 总 序 | 重拾拜德雅之学 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 附 录 | 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 译后记 | 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历史及其伦理困境 作者简介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Georges Didi-Huberman,1953— ),法国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任教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迄今为止,迪迪-于贝尔曼已出版50多本关于图像理论与历史的著作,研究领域涵括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当代政治图像、阿比·瓦尔堡和·本雅明的理论遗产的继承和拓展。他曾在多所大学及学术机构讲学,并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个大型学术展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
译者 | 译者:李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91088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1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50 |
CIP核字 | 2019180736 |
中图分类号 | I565.65 |
丛书名 | |
印张 | 3.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185 |
宽 | 131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