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10世纪-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激荡的时期,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先后建立的辽、夏、金、元四个少数民族政权,不仅成为广阔草原的霸主,更越过草原界限统治了北方,乃至建立新的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 传统历史学家以宋朝为正统,这些少数民族王朝往往被视为配角,作为落后者和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其内在发展规律在历史叙事中也被忽视。实际上,从东北的原始旷野到西北的戈壁绿洲,在兼具游牧、渔猎、农耕经济和多民族、多文化共处的疆域内,这些王朝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与现实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在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之中,交流与融合也在不断发生,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 本书由国内辽夏金元史领域的中坚学者联袂撰写,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不仅使用汉文史料,也参考出土的西夏文、女真文等材料以及海外文献和相关研究,并利用了近年的考古新发现,以高远的历史视野勾勒出这一时期诸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以及互相冲突交融的情况。 本书致力于揭示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复杂多样的时代特征,为读者描绘出战火纷飞,同时又生机勃勃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梳理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带领读者重新认识这几个少数民族王朝。 作者简介 陈晓伟,1983年8月生,蒙古族,内蒙古宁城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9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专业领域为辽金元史、契丹语言文字。201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兼任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辽史》(刘浦江主持,中华书局2016年版)及编撰《契丹小字词汇索引》(刘浦江、康鹏主编,中华书局2014年版)。 目录 序 第一篇 辽朝 第一章 辽朝的兴衰 第一节 辽朝的建立与向中原的扩张 第二节 辽宋关系 第三节 从鼎盛到衰亡 第二章 辽朝制度、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辽朝国家制度 第二节 辽朝的经济 第三节 辽朝的文化 第二篇 西夏 第三章 西夏的兴衰 第一节 西夏的建立 第二节 西夏前期的统治:宋、辽时代 第三节 西夏后期的统治:金、宋时代 第四章 西夏制度、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西夏国家制度 第二节 西夏的经济与文化 第三篇 金朝 第五章 金朝的建立与人主中原 第一节 金朝的崛起 第二节 从宗室共治到皇权独尊 第六章 金朝的鼎盛与衰亡 第一节 金朝的鼎盛 第二节 女真族的汉化与积弱 第三节 金朝的衰亡 第七章 金朝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金朝的经济 第二节 金朝的文化 第四篇 元朝 第八章 大蒙古国(1206-1260) 第一节 蒙古的建国和对外扩张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内政 第九章 元朝的建立与大一统的完成(1260-1294) 第一节 元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 重建大一统 第三节 治国方针的转折 第十章 元朝的中衰与灭亡(1294-1368) 第一节 政治危机 第二节 迟滞的汉化进程 第三节 财政问题 第四节 元朝的覆亡 第十一章 元朝制度、经济与社会 第一节 国家制度 第二节 赋役与户籍 第三节 经济成就 第四节 土地关系与社会结构 第十二章 元朝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一节 民族关系 第二节 对外关系 第十三章 元朝的文化 第一节 理学与教育 第二节 宗教 第三节 史学 第四节 文学艺术 第五节 科技 附录 大事年表 世系表 参考书目 注释 序言 《辽夏金元史》一书付 梓在即,出版方嘱我撰序, 略述写作缘起。本书为“新 编中国史”之一种,撰著动 议约始于本世纪初,具体年 代不复记忆,只记得我似为 这套系列作者中最年轻者。 当时将我推荐给出版社编辑 的同系刘华祝老师,已于六 年前病逝;同为系列作者的 前系主任王天有老师,辞世 更近十年。迁延至今,本卷 终于完稿,然殊无欣喜之情 ,唯觉感慨惭愧,不能自已 。 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我 就选定元史作为专业研究方 向,后来也多次在北大历史 学系开设元史课程。20世纪 末,在元史前辈、内蒙古大 学周清澍教授指导下,负责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元代部分的撰 著,是我第一次系统编写元 史教材。于是我以为承既有 之基础,增辽夏金之史事, 写作一部辽夏金元史,似乎 尚有把握,遂与三民书局冒 昧签约。岂料由于工作繁忙 等各种原因,迟迟未能动笔 。拖延既久,乃至产生畏惧 情绪,感觉自己对这段历史 其实缺乏新见,如强行写作 ,无非重复自己旧观点,或 是综合他人之说无所发明, 未免贻笑大方。犹豫之中, 几欲退约。承蒙三民书局不 弃庸才,谬寄重托,反复催 促,乃聘请几位青年学者代 为撰写辽夏金历史,我仅负 责元代历史。又历数年,全 稿终成。其间曲折,实可为 力小谋大者之镜鉴。 全书提纲由我拟定。具 体分工为:中国历史研究院 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林鹄 撰写第一章及第二章第一节 ;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 思成撰写第三章;中国人民 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邱靖嘉 撰写第五、六章;复旦大学 历史学系青年研究员陈晓伟 撰写第二章后二节、第四章 、第七章;我撰写第八至十 三章。林、周、邱、陈四位 晚我十岁至十数岁不等,年 富力强,成果丰硕,已为学 术界中坚,施以援手,助成 全书,感愧之情,难以缕述 。尤须言者,四位学者受我 之聘后均早早完稿,唯我一 拖再拖,迁延不已,实应再 致歉意。 当然,我最应向三民书 局表达感谢并致歉。感谢其 容忍与耐心,为我之漫长拖 延致歉。如将来再有机会补 充修订,或可稍减愧疚之情 。是为序。 张帆 二○二二年六月廿六日于 北京暑热之中 导语 这是一个战乱频仍、跌宕起伏的时代。驰骋于草原与森林的北方民族效仿汉制建立王朝,开疆拓土,辽、夏、金、元相继而起,四百多年中,从割据边地、称霸塞北,进而入主中原、南北并立,最终统一全国。 这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融合时代。在血与火之中,契丹、女真、党项等族逐渐与汉族熔铸为一体;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在元代达到顶峰,留下了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影响远及西亚、欧洲和非洲。 精彩页 第一章 辽朝的兴衰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据有北方草原和华北农耕地区的北缘,五代之初由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历史早于北宋。辽朝从太祖朝开始,即致力于效仿汉地王朝,并一意南下。太宗耶律德光时,取得燕云十六州,甚而攻破汴京,灭亡后晋。但由于德光意外死亡,未能在中原扎稳脚跟。其后至穆宗耶律璟,又因后周、北宋相继崛起及个人疾患,契丹扩张之势被遏制。圣宗耶律隆绪时,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辽朝迎来了鼎盛期。其后兴宗、道宗两朝,因宫廷斗争困扰,逐渐走向衰落。至末帝天祚之时,女真崛起,建立金朝,灭亡了曾盛极一时的契丹王朝。辽朝共历九帝,二百一十年。 第一节 辽朝的建立与向中原的扩张 一、契丹人的源流 辽朝的统治民族契丹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北魏前期就出现在史籍中。传说最初有一男子乘白马沿土河(今辽河上游的老哈河)下行,一女子乘小车驾青牛沿潢水(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下行,至二水合流的木叶山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就是契丹八部的祖先。但这一传说的产生,恐怕要晚至唐代中叶。因为契丹大贺氏八部部落联盟形成在唐初,所谓“古八部”是后起的说法,并不可信。而契丹人迁至潢水与土河流域,则大概要到开元、天宝间。 据《魏书·契丹传》记载,契丹与库莫奚皆为宇文鲜卑的别部,源出于东胡。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政权大举讨伐宇文鲜卑,获得全胜,宇文部由是散亡,从其残部中逐渐分化出了契丹与库莫奚。北魏太武帝、文成帝时,契丹均曾遣使向北魏朝贡。献文帝拓跋弘在位其间,契丹遣莫弗纥何辰入贡,北魏朝廷设宴,在朝贡的诸部中何辰只能忝陪末座,可见其时契丹尚很弱小。孝文帝太和三年(479),由于受到高句丽与柔然之威胁,契丹在莫弗贺勿于率领下,共计万余口,要求内附,被北魏安置在白狼水(今大凌河上游)一带游牧。附塞的契丹暂时获得了安宁,人口日渐增长,其对中原财富之觊觎迅速膨胀,开始频繁地入塞骚扰与掠夺。战争使契丹壮大起来,分散的诸部走向联合,又有语言、风俗相近的游牧民不断加入其中,增添新鲜血液。北齐天保四年(553),契丹曾发动一场大规模入塞侵扰,文宣帝高洋被迫亲率大军出征,在激战中大破契丹。虽然契丹惨败,但由此亦可看出,其势力已不容小觑。北朝末年,中原风云变幻,北方游牧各族之盛衰更替亦极为迅速频繁。突厥崛起,取代柔然,对契丹造成更大的威胁。而契丹虽已成长壮大,但尚不稳固,在突厥的压力下沦为其附庸,其别部则归属高句丽。 隋朝建立后,契丹诸部又纷纷尝试脱离突厥、高句丽,摇摆于诸势力之间。唐初,契丹形成部落联盟,以大贺氏为联盟长,称可汗,下分八部,各部酋长称俟斤。平日各部之间较为松散,畜牧、渔猎由各部独立组织。若遇战争,则在可汗主持下八部聚议,共同出兵。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契丹可汗大贺摩会叛离突厥,率部降唐。突厥颉利可汗为求重新控制契丹,提出以隋末大乱中僭称皇帝并归附突厥、屡屡侵扰唐朝的梁师都,换取契丹的统治权,遭唐太宗严词拒绝。贞观十八年(644),唐朝大军讨伐高句丽,契丹出兵相助。贞观二十二年(648),大贺氏举部内附,唐置松漠都督府(松漠乃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之古称),以大贺氏可汗窟哥为都督,封无极男,并赐国姓李,八部居地为羁縻州,各部首领为刺史。 武则天时,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妻兄孙万荣皆居于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城侧。万岁通天元年(696),由于营州都督赵文翙处置失当,李尽忠叛唐,自称“无上可汗”,以孙万荣为前锋,攻城略地,所向无前。震怒之下,武则天贬号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并调遣大军讨伐。然唐军屡败,契丹一度挺进至河北赵州(今河北赵县)。无奈之下,武则天求助于突厥,借其力量始于次年平定了这次叛乱。其后,契丹附于突厥。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