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背德者窄门/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法国作家纪德的人生三部曲,《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还有《帕吕德》、《忒修斯》两部后期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品,主题是追求快乐和幸福。同时也记录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的幸福当做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这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义务。纪德的小说似乎旨在调解这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然而更多表现出来的,却是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内容推荐

《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组成追求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三部曲,同时也记录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痛苦历程。快乐比忧伤更值得珍惜,更难得,也更美好,尤其在人性被窒息的社会里。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的幸福当做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这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义务。纪德的小说似乎旨在调解这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然而更多表现出来的,却是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目录

自相矛盾的魅力

背德者

窄门

田园交响曲

浪子归来

帕吕德

忒修斯

名家评论

纪德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旅途的各个阶段就不赘述了。有些阶段只留下模糊的记忆。我的身体时好时坏,遇到冷风就步履踉跄,瞥见云影也隐隐不安,这种脆弱的状态常常导致心绪不宁。不过,至少我的肺部见好,病情每次反复都轻些,持续的时间也短些。虽然病来的时候势头还那么猛烈,但是,我身体的抵抗力却增强了。

我们从突尼斯到马耳他,又前往锡拉库萨,最后回到语言和历史我都熟悉的古老大地。自从患病以来,我的日子就不受审查和法律的限制了,如同牲畜或幼儿那样,全部心思都放在生活上。现在病痛减轻,我的生活又变得确实而自觉了。久病之后,我原以为自己又恢复原状,很快就会把现在同过去联系起来。不过,身处陌生国度的新奇环境中,我可以如此臆想,到达这里则不然了。这里的一切都向我表明令我惊异的情况:我已经变了。

在锡拉库萨以及后来的旅程中,我想重新研究,像从前那样潜心考古,然而我却发现,由于某种缘故,我在这方面的兴趣即或没有消失,至少也有所变化。这缘故就是现时感。现在我看来,过去的历史酷似比斯克拉的小庭院里夜影的那种静止、那种骇人的凝固、那种死一般的静止。从前,我甚至很喜欢那种定型,因为我的思想也能够明确。在我的眼里,所有史实都像一家博物馆中的藏品,或者打个更恰当的比喻,就像蜡叶标本集里的植物,那种彻底的干枯有助于我忘记,它们曾饱含浆汁,在阳光下生活。现在,我再玩味历史,却总是联想现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引起的兴奋,远不如诗人或某些行动家在我身上复苏的激情。在锡拉库萨,我又读了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心想他那些名字动听的牧羊人,正是我在比斯克拉所喜欢的那些牧羊娃。

我渊博的学识渐次醒来,也开始妨碍我,扫我的兴。我每参观一座希腊古剧场、古庙,就会在头脑里重新构思。古代每个欢乐的节庆在原地留下的废墟,都引起我对那逝去的欢乐的悲叹;而我憎恶任何死亡。

后来,我竟至逃避废墟,不再喜欢古代最宏伟的建筑,更爱人称“地牢”的低矮果园和库亚纳河畔。要知道,那果园的柠檬像橙子一样酸甜。库亚纳河流经纸莎草地,还像它为普洛塞尔皮娜哭泣之日那样碧蓝。

后来,我竟至轻视我当初引为自豪的满腹经纶。我当初视为全部生命的学术研究,现在看来,同我也只有一种极为偶然的习俗关系。我发现自己不同往常:我在学术研究之外生活了,多快活啊!我觉得作为学者,自己显得迂拙;作为人,我能认识自己吗?我才刚刚出世,还难以推测自己会成为什么人,这就是应当了解的。

在被死神的羽翼拂过的人看来,原先重要的事物失去了重要性,另外一些不重要的变得重要了。换句话说,过去甚至不知何为生活。知识的积淀在我们精神上的覆盖层,如同涂的脂粉一样裂开,有的地方露出鲜肉,露出遮在里面的真正的人。

从那时起我打算发现的那个人,正是真实的人、“古老的人”,《福音》弃绝的那个人,也正是我周围的一切:书籍、导师、父母,乃至我本人起初力图取消的人。在我看来,由于涂层太厚,他已经更加繁复,难于发现,因而更有价值,更有必要发现。从此我鄙视经过教育的装扮而有教养的第二位的人。必须摇掉他身上的涂层。

好比隐迹纸本,我也尝到辨认真迹的学者的那种快乐。在手稿上晚近添加的文字下面,发现更加珍贵得多的原文。这逸文究竟是什么呢?若想阅读,不是首先得抹掉后来的载文吗?

因此,我不再是病弱勤奋的人,也不再恪守先前的拘板狭隘的观念。这本身不止是康复的问题,还有生命的充实与重新进发,更为充沛而沸热的血统。这血流要浸润我的思想,一个一个浸润我的思想,要渗透一切,要激发我全身最久远、敏锐而隐秘的神经,并为之博彩。因为,强壮还是衰弱,人总要适应,肌体依据自身的力量而组结。但愿力量增大,提供更大的可能性,那么……这种种思想,当时我并没有,这里的描绘不免走样。老实说,我根本不思考,根本不反躬自省,仅仅受一种造化的指引。怕只怕过分贪求地望一眼,会搅乱我那缓慢而神秘的蜕变。必须让隐去的性格从容地再现,而不应人为地培养。放任我的头脑,并非放弃,而是休闲。我沉湎于我自己,沉湎于事物,沉湎于我觉得神圣的一切。我们已经离开了锡拉库萨,我跑在塔奥尔米纳至莫勒山的崎岖的路上,大声喊叫,仿佛是在我身上呼唤它:一个新生!一个新生!

当时我唯一勉力坚持做的,就是逐个叱呵或消除我认为与我早年教育、早年观念有关的一切表现。基于对我的学识的鄙夷,也出于对我这学者的情趣的蔑视,我不肯去参观亚格里真托。几天之后,我沿着通往那不勒斯的大路行进,也没有停下来看看波斯图姆巍峨的神庙。不过,两年之后,我又去那儿不知祈祷哪路神仙。

我怎么说唯一的勉力呢?我自身若是不能焕然一新,能引起我的兴趣吗?图新而尚未可知,只有模糊的想象,但是我悠然神往,愿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矢志使我的体魄强健起来,晒得黑黑的。我们在萨莱诺附近离开海岸,到达拉维洛。那里空气更加清爽,岩石千姿百态,山谷深邃莫测,胜境有助于游兴,因此我感到身体轻快,流连忘返。

拉维洛与波斯图姆平坦的海岸遥遥相对,它坐落在巉岩上,远离海岸,更近青天。在诺曼底人统治时期,这里是座相当重要的城堡,而今不过是一个狭长的村落。我们去时,恐怕是唯一的外国游客。我们下榻的旅店,从前是一所教会建筑,它坐落在山崖上,平台和花园仿佛垂悬于碧空之中。一眼望去,除了爬满葡萄藤的围墙,唯见大海。待走近围墙,才能看到直冲而下的园田。把拉维洛和海岸连接起来的,主要不是小径,而是梯田。拉维洛之上,山势继续拔起。山上空气凉爽,生长着大片的栗子树、北方草木;中间地带是橄榄树、粗大的槲树,以及树荫下的仙客来;地势再低的近海处,柠檬林则星罗棋布。这些果园都整理成小块梯田,依坡势而起伏,几乎雷同,相互间有小径通连,人们可以像小偷一样溜进去。在这绿荫下,神思可以远游。叶幕又厚又重,没有一束阳光直射下来。累累的柠檬垂着,宛似颗颗大蜡丸,四处飘香,在树荫下呈青白色。只要口渴,伸手可摘,果实甘甜微涩,非常爽口。

树荫太浓,我在下面走出了汗,也不敢停歇。不过,我拾级而上,并不感到十分疲惫,还有意锻炼自己,闭着嘴往上攀登,一气儿比一气儿走得远,尚有余力可贾。最后达到目标,争强好胜之心得到报赏。我出汗很久又很多,只觉得空气更加顺畅地涌人我的胸中。我以从前的勤奋态度来护理身体,已见成效了。

我常常惊奇自己的身体康复得这么快,以致认为当初夸大了病情的严重性,以致怀疑我病得并不是那么严重,以致自嘲还咯了血,甚而遗憾这场病没有更加难治些。

起初我没有摸清自己身体的需要,因此胡治乱治,后来经过耐心品察,在谨慎和疗养方面终于有了一套精妙的办法,并且持之以恒,像游戏一般乐在其中。最令我伤脑筋的,还是我对气温变化的那种病态的敏感。肺病既已痊愈,于是我把这种过敏归咎于神经脆弱,归咎于后遗症。我决心战胜它。我见几个农民袒胸露臂在田间劳作,看到他们漂亮的皮肤仿佛吸足了阳光,心中艳羡,也想把自己的皮肤晒黑。一天早上,我脱光了身子观察,只见胳膊肩膀瘦得出奇,用尽全力也扭不到身后。尤其是皮肤苍白,准确点说是毫无血色,我不禁满面羞愧,潸然泪下。我急忙穿上衣服出门,但不像往常那样去阿马尔菲,而是直奔覆盖着矮草青苔的岩石。那里远离人家,远离大路,不会被人瞧见。到了那儿,我慢慢脱下衣裳。风有些凉意,但阳光灼热。我的全身暴露在阳光中。我坐下,又躺倒,翻过身子,感觉到身下坚硬的地面。野草轻轻地拂我。尽管在避风处,我每次喘气还是打寒战。然而不大工夫,全身就暖融融的,整个肌体的感觉都涌向皮肤。

我们在拉维洛逗留半个月。每天上午,我都到那些岩石上去晒太阳。我还是捂着很厚的衣服,可是不久就觉得碍事和多余的了。我的皮肤增加了弹性,不再总出汗,能够自动调节温度了。

在最后几天的一个上午(正值四月中旬),我又釆取了一个大胆的步骤。在我所说的重峦叠嶂中有一股清泉,流到那里正好形成一个小瀑布,水势尽管不大,但在下面却冲成一个小潭,积了一泓清水。我去了三次,俯下身子,躺在水边,心里充满了渴望。我久久地凝视光滑的石底,真是纤尘不染,草芥未人,唯有阳光透射,波光粼粼,绚丽多彩。第四天去的时候,我已下了决心,一直走近无比清澈的泉水,不假思索,一下子跳进去,全身没入水中。我很快感到透心凉,从水里出来后,就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里长着薄荷,香气扑鼻。我掐了一些,揉揉叶子,再往我的湿漉漉而滚烫的身子上搓。我久久地自我端详,心中喜不自胜,再也没有丝毫的羞愧。我的身体显得匀称,性感,而且中看,虽说不够强健,但是以后会健壮起来的。P26-29

序言

自相矛盾的魅力

如果以时下最流行的记者采访的方式,问纪德:“纪德先生,请问您最喜爱什么?最讨厌什么?”

纪德很可能回答:“我最喜爱快乐,最讨厌扼杀快乐的一切伦理道德。”

不错,“快乐”是纪德作品中最亮丽的一个词,几乎成为他生活的真谛。快乐、纵欲、生活、幸福、爱……这些在纪德笔下全是同义词、主题词,构成纪德作品的鲜明的生命线。

纪德明确写道:“人长出牙齿,能咬食咀嚼了,就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寻求食粮。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你只需要自身的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立地生长。”

在生活中寻求食粮,就是寻求快乐。纪德早年的散文诗作《人间食粮》,也就是追求快乐的宣言。后来发表的三部曲:《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可以说是追求生活快乐和幸福的历程。

拥抱一切能抓到的东西,强烈的欲望赋予我们支配一切的权力。旅途上所见的山光水色、幼鸟的孵化、盛开的鲜花、赤身的牧童……无不体现我们的幸福,都是我们内心春天的回声。正是这种追求欢乐的奔放的热情,吸引并激励了几代青年。

然而,《背德者》等三部曲,又可以说记录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痛苦历程。

因为,在人性被窒息的社会,快乐也是一种奢侈品。哪怕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一不小心也会伤害你所爱并且爱你的人。《背德者》主人公米歇尔和妻子玛丝琳游览意大利,到罗马时正值雪白的杏花盛开。米歇尔要把整个春意带回饭店,他将客房布置成花海,不料妻子进门一见,竟然失声痛哭。强者自有强烈的快乐,而弱者适于文弱的快乐。玛丝琳有一点点乐趣就要陶醉,容易受强烈快乐的伤害。

还有更大的伤害,这就关系到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了。

米歇尔身上的欲望一旦爆发,往往来不及分辨,也不愿分辨其好坏,先满足了再说。因此他有些行为,如爱恋男童,就明显违背伦理道德,他也就成了背德者。玛丝琳已经知情,疾病又添心病,很快抑郁而终,葬身在异乡。

《窄门》则是另一种情景。阿莉莎与表弟杰罗姆自小青梅竹马,深深地相爱。不料母亲同人私奔,她的心灵受了创伤,又想自己比表弟大两岁,担心红颜衰老,便会失去杰罗姆的爱。与其将来有这种她绝难接受的结果,还不如不结婚,只保持纯情相爱的关系。不过,在阿莉莎看来,唯有基督教所说的极乐至福,才能与尘世的欢乐相抗衡。于是,她爱得越深,就越同杰罗姆疏远,相约在美德的峰巅相见,到上帝那里重聚。最后,她避开亲人,在巴黎的一家疗养院里孤独地死去。

纪德笔下的《田园交响曲》,同样是寻求生活快乐而酿成的悲剧。一名乡村牧师收养了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使她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的外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坠人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但是又不敢面对现实。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双眼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给一家人带来不幸。于是,她只有一死,假借釆花之机失足落水……

了解了追求快乐的痛苦历程,也就更容易理解纪德的这段话:“对人来说,快乐不仅是一种天生的需要,而且还是一种道德的义务。我早就觉得,快乐比忧伤更珍稀,更难得,也更美好。因此,我把自己的幸福当成一种使命来承担,要向周围传播快乐。我认为最有效和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本人作出表率,当个幸福的人。”  从这种表率的心中大量涌出的快乐,足以供所有人畅饮。这既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义务。作者一生的活动、一生的创作,似乎都旨在调解这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然而他一生的行为、一生的作品,却更多地表现出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纪德和他的作品总是扮演并变换着角色。他和他的作品绝不会确定为一种角色,哪怕是伟大的角色,并且一直演到终场。他和他的作品要扮演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善恶好坏,而只是组成相互对立体,在人生大舞台上演出。

《背德者》扮演放纵的角色,《窄门》和《田园交响曲》则相继扮演收敛的角色。然而,放中又有收,收中又有放,又各自成为复杂的活生生的角色。早年的作品《帕吕德》,是小说叙述方式的革新,被半个世纪之后的新小说派认了宗。在《帕吕德》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意气风发、放恣张狂的纪德。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忒修斯》,则是他一生的总结。一篇是文字恣肆轻狂,一篇是文笔老到洗练,可以看作是纪德的一放一收,一始一终。

《浪子归来》篇幅虽短,寓意很深,几场对话充满禅机。浪子回到父母身边,并非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他鼓励并帮助小弟离家出走,成为新的浪子,则另有深意。加缪在青年时看了纪德的《浪子归来》,认为尽善尽美,立即动手改编成剧本,由他执导的劳工剧团搬上舞台演出。

变化与否定,贯穿纪德的一生。他说:“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样子,就想保持,总是处心积虑地像自己……比起反复无常来,我更讨厌某种坚定不移的始终如一,更讨厌要忠实于本身的某种意志,以及害怕自相矛盾的心理。”纪德从不试图维持自身的一致,维持已有的公认的形象(如文坛王子)。他认为,一个人正是通过自身的矛盾,才表现出坦诚,合此就难免陷入虚伪当中。

应当指出,这种反复无常只是表面现象,其实正好应和他那种深藏的连贯性,即一颗坦诚的心。有些人煞费苦心,一生都要扮演一个伟大的角色。纪德则不然,他一个思想能化出许多思想,忽然念及天使就扮演天使,忽然念及魔鬼就扮演魔鬼,即兴演出傻剧、讽刺剧、悲剧和喜剧,还拉着观众一起演出。即使漏洞百出,有时甚至出丑,引起嘘声喝倒彩,也照样演得有声有色,落得个痛快,常常给人意外的惊喜,下得台来还是那个充满活力的纪德。

纪德喜爱快乐,但更喜欢变化。他一再强调:“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么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一种快乐,我嗤之以鼻”。在纪德看来,无论什么一经固定,就丧失活力了。这就是为什么,纪德活到八十二岁,“直到最后一分钟,他还是生龙活虎的”(莫洛亚语)。

这正是纪德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书评(媒体评论)

思想也有其地理:如同一个法国人不管前往何处,他在国外每走…步,不是接近就是远离法国,任何精神运作也使我们不是接近就是远离纪德……近三十年的法国思想,不管它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它另以马克思、黑格尔或克尔凯郭尔作为坐标,它也应该参照纪德来定位。

——[法]萨特

纪德对我来说,倒不如说是一位艺术家的典范,是一位守护者,是王者之子,他守护着一座花园的大门,而我愿意在这座花园里生活。

——[法]阿尔贝·加缪

纪德总是和他力图征服的一代生活在一起。青春是富有感染力的,这位青年的宗师便保留一些青春的新鲜活力。青年在纪德身上寻找自己,他们也往往能找到自己。

——[法]莫洛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背德者窄门/外国文学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安德烈·纪德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43500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