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说南越王墓(白云生处的帝乡)/博古架
内容
编辑推荐

西汉南越墓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以南越王墓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遗址博物馆,是中国政府依据《威尼斯宪章》采取的保护文物,利用文物的一个成功范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典雅气派的建筑而闻名于世。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通俗性考古学读本。它将我们带入南越王墓的考古发掘现场,让读者零距离地走进强盛时代的南越王朝,去品味一番南越上层贵族的豪华盛宴。

内容推荐

本书是《博古架》中的一本,本丛书选辑了20世纪考占发现中最有代表性的10座陵墓。撰写者都是主持过考古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他们中有的人甚争直接参加了某些陵墓的考古发掘。在书中,他们不仅把陵瓤的历史信息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还以其亲历的体验,对考古发掘过程、时代背景、综合研究等妮娓道来,目的是让一般受众体会到考古工作中的兴奋与惊喜、懊恼与无奈、欣慰与满足,让读哲零距离地过一把考古发掘的瘾。

目录

聆听远古的足音(代序)/1

一、秘境之旅/1

 1.突然现身的神秘王陵/2

 2.尘封中的南越国/2l

二、地宫探幽/38

 1.走进地下王宫/38

 2.威风八面的南越王/53

 3.翱游天国的太空服:玉衣秘闻/71

 4.锦衣玉食乐逍遥/79

三、千年迷雾/97

 其一,南越国使用什么货币/97

 其二,“南天支柱”赵佗的陵墓到底在何方/98

试读章节

突然现身的神秘王陵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大江南北。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广州这个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繁华都市,地皮价位暴涨。象岗山的北面是大宾馆、大酒店、民航和车站集中分布地区,成为了广州最繁闹的地区之一;东西两面是游人如织的越秀公园和流花公园,车水马龙的解放北路紧贴岗脚,岗南是广州市主要街道之一的东风路。解放路和东风路繁华热闹,寸土寸金。

1980年底,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广东省政府基建部门的推土机开进了岗项,用3年工夫,把象岗削低了17米,平整出一块约5 000平方米的平地,准备在此建造4幢高层公寓楼。

1983年6月9日,北面的第一幢楼动工开挖地基。工人们挥动镐头,清理着墙基中的土和零碎的花岗岩石块。突然,民工手中的锄头下出现了一块块整齐排列的砂岩石板。工人们有些好奇,找来长尖的铁镐,插入石板问的缝隙,把石板撬起来。随着石板的不断移动,缝隙逐渐变大,工人们通过缝隙往下看,石板下面空洞洞的,一片漆黑。有经验的工地负责人邓钦友预感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于是及时制止了工人的行动,立刻宣布暂停施工,保护现场,并报告给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广州市文管会负责人麦英豪在接到基建办公室关于发现地下建筑的报告后,立即于当日组织考古队员奔赴象岗建筑工地现场。 这时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五羊城,人们纷纷聚集在石板缝隙前,随着手电筒光柱的移动,发现里面有大铜鼎和几件陶器。

看来这里肯定是一座占墓无疑了。

考古队员们很兴奋。为了进一步确定古墓情况,麦英豪决定立即派人下去探明情况。可墓顶的大石板已经断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塌陷事故,然而,热爱本职工作的队员们还是跃跃欲试。深夜10点整,年轻的黄淼章川页着石缝勇敢地滑下了墓室。

“千万注意安全。闻到不同气味或听到异响,迅速往上撤。”同伴关心地叮嘱着。……P2-4

序言

聆听远古的足音

(代序)

是什么这样奇妙?

我们乞讨泉水以供饮用,但是

大地呵,你的怀里流出的却是什么?

你的地表以下还深藏着生命吗?

那熔岩层下覆盖着一个陌生的民族吗?

早已逝去的人们,难道还会回来吗?

快来看吧:希腊人,罗马人,来吧!

古老的庞培城又找到了,

海格利斯的城市出现了!

面对神秘的大地,伟大的诗人席勒禁不住发出这样的咏叹。诗人的表达总是包含着无尽的情思,超越时间和空间,散发出诱人的无穷魅力。在诗人的笔下,“考占”不再是一个遥远而虚幻的词眼,而是我们与大地沟通、与前人对话的一座桥梁,是我们与古老历史连接的唯一通道。

人类的好奇心足文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_。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要到哪里去?为了这个朴素的目的,人们以极大的勇气进行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在人类走过的漫长而修远的来路上,现代社会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所创造和产生的各具特色的文明,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有的甚至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片空白。考古学就是要修复那一个个早已残破的历史故事,要重现那一片片早已消失的人类记忆;它携手其他科学,一起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轨迹与规律而努力。或许某一天,古老的陶瓷将会被考古学者再次放上转盘旋转起来,上面遗留的制作旋纹就会像唱片的声道,流淌出千百年前作坊的喧嚣。这虽然是离奇的想像,不过考古学町以发现奇迹,同样也町以创造奇迹。

考古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很远很远,神秘而且陌生。我们在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人们的疑问:

你们为什么知道这里的地下有古代城墙?

你们怎么发现和确定了古代墓葬的位置?

我们看起来普通的黄土中,你们凭什么能挖掘出和黄土没有两样的战车?

骨片或青铜器上的文字,你们是怎么解读的?

为什么一块不起眼的残砖碎瓦,你们竞能说出那么一大堆故事?

其实,人们的猜疑对于考占学者而言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从20世纪20年代首次发掘殷墟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对于中华义明的认识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今天,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领域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因为它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还南于几代中国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花。这些努力,都需要甘于寂寞,需要时间的积淀,需要资料的消化,需要理论的升华。

考冉学的发现,又好像距离我们很近很近。新的考古发现具有新闻效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地方建设工程总量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层出不穷的考占发现屡见报端。由于新闻传媒的持续关注,考古发现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曰益提高,人们对于古代艺术品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无论是在博物馆静气宁神的气氛中欣赏古代的收藏艺术,还是漫步古代遗址旧迹追溯历史中曾经的流光溢彩,抑或在老街古巷中发现古人雕刻遗留下来的汉白玉门墩……可以说,那零距离的接触,无异于阅览一部生动的史书,那一刻,我们精神世界所得到的陶冶与升华无可替代。  面对民众不断升温的考古学热潮,针对考古学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在想,中国考古学应当更加靠近普通民众,不但让国民为灿烂的中华文明而自豪,也通过走近考占学,让人们素质修养得到提高。因此,我们策划了这套通俗性的考占学读本,把我们任考古学领域中的愉悦与心得,用大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分享给广大读者。

本丛书的第一系列,我们选辑了20世纪考占发现中最有代表性的10座陵墓。撰写者都是主持过考古发掘的考占丁作者,他们中有的人甚争直接参加了某些陵墓的考古发掘。在书中,他们不仅把陵瓤的历史信息客观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还以其亲历的体验,对考古发掘过程、时代背景、综合研究等妮娓道来,目的是让一般受众体会到考古工作中的兴奋与惊喜、懊恼与无奈、瞅慰与满足,让读哲零距离地过一把考古发掘的瘾。

我们的从书首先选择了陵墓系列,是由于在单位面积中,古‘代陵慕是包含占代社会信息最为丰富的遗迹之一。。也就是说,比较其他类型的大多数古代遗迹而言,在相同的面积中,陵墓所包含的出土文物多、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痕迹多、反映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现象多。

陵墓考古对于一般人来说,具有某种神秘色彩。提起陵墓,今天的人们或许会联想到灵魂世界,联想到玄机暗道,联想到阴曹地府。占人对于死后的世界更足充满独特的想像和诠释,在人类意识中始终存在着对于鬼神的某种敬艮,越是在古远的社会,人类的这种敬畏心理就越是强烈。于是出现了对于天地自然神明的崇拜与祭祀,出现了对阴问社会无穷的想像,出现了有组织有意识的各种活动,乃至发展成为文明社会中的礼制仪式、宗教仪轨。封建帝王陵墓中规模宏大的兵马仪仗,反映的是帝王的威严、生活的奢华与排场,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社会等级、严格的政治制度等等。

考古发掘的卉代墓葬.绝大部分足配合基本建设时发现的,到目前为止,考古学者仍极少主动地去发掘古代墓葬。我们的原则之一是小主动发掘陵墓,特别是帝陵,毕竟考古学者进行考古发掘的目的不是为了挖宝取财,而是要通过看似片段、破碎的遗迹和遗物资料,把古代人类社会立体而生动地复原起来。

这既符合围家保护文物的基本方针,也符合科学负责的学术态度。因为古代遗址和墓葬作为文化资源,具有不口,再生性的特点,无论是哪种占代的遗迹或遗物,一旦被破坏,其损大都无法弥补。迄今配合基本建设发掘的占墓葬中,有很多技术难题尚需多学科协作来解决,有的方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为了文物古迹的万全,对策之一就是保持这类占代遗迹目前相对稳定的原生状态。  

中国是文物资源的大国,在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工作中,还会不断出现惊人的发现。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被人们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那仅仅属于始皇帝个人的陪葬坑而已;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当时就震惊了世界,迅速成为各种肤色的人们谈论的中心;而1977年曾侯乙编钟的出土,那雄浑的乐音顿时让全世界都竖起耳朵肃穆聆听……对于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源,我们每一个国民都有义务去保护它。

希望本丛书介绍的各具特色的考古发掘,让您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考古发现与研究带给人们的无穷乐趣与启迪,让您感受到考古学并非海上仙山,可遥望而不可近及。

下面,就请跟随我们一起走进考古发掘现场,去触摸考古工作者的心跳,去聆听远古人类的足音!

朱岩石

2006年3月记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说南越王墓(白云生处的帝乡)/博古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古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5360
开本 16开
页数 1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8.8-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1
17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