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综述了社会理论中社会团结学说的基本脉络,提出了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中必须超越类型学分析的论断,即以变迁作为社会意义上的常态,来探讨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过程及其实质涵义。其次,本书从组织团结的凝聚力维度和脆弱性维度出发,提出了有别于制度主义的研究中国组织团结的理论框架,具有社会统计分析上的创新价值。
图书 | 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以社会团结为视角)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首先综述了社会理论中社会团结学说的基本脉络,提出了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中必须超越类型学分析的论断,即以变迁作为社会意义上的常态,来探讨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过程及其实质涵义。其次,本书从组织团结的凝聚力维度和脆弱性维度出发,提出了有别于制度主义的研究中国组织团结的理论框架,具有社会统计分析上的创新价值。 内容推荐 从社会变迁和社会团结的角度来研究“组纵变迁的社会过程”,是本书在理论思考、现实关注和方法论设计方面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国内社会学领域经验研究的一项重要突破。本书首先综述了社会理论中社会团结学说的基本脉络,提出了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中必须超越类型学分析的论断,即以变迁作为社会意义上的常态,来探讨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过程及其实质涵义。其次,本书从组织团结的凝聚力维度和脆弱性维度出发,提出了有别于制度主义的研究中国组织团结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分析1987、1995和2001年三次大型调查的纵贯数据,设计了基于组织的不满意度、相对剥夺感、礼会支持、垂直整合、组织认同及失范等六个基本范畴的统计量表,具有社会统计分析上的创新价值。 目录 第一章 变迁中的社会团结/1 一、社会变迁与失范/3 二、团结作为社会组织的规定性/9 三、有关团结的其他理论传统及研究进展/17 第二章 组织团结研究的理论假设及其变量设计/24 一、失范/30 二、不满意度/32 三、相对剥夺感/33 四、组织认同/35 五、社会支持/36 六、垂直整合/37 第三章 组织团结的测量模型/39 一、调查样本与抽样/39 (一)样本量的确定/39 1.初始样本量的计算/40 2.根据总体的大小对样本量进行调整/40 3.根据抽样设计来调整样本量/40 4.根据回答率来调整样本量/40 5.根据代表性来调整样本量/40 (二)调查城市的抽选/41 (三)调查对象的抽选/41 (四)样本的基本特征/43 二、组织团结的凝聚力维度/45 (一)凝聚力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45 (二)凝聚力量表的二阶因子分析/48 (三)凝聚力量表的测量属性/50 1.社会支持量表的守恒检验/53 2.垂直整合量表的守恒检验/56 3.组织认同量表的守恒检验/6l 4.凝聚力量表的守恒检验/67 三、组织团结的脆弱性维度/69 (一)脆弱性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70 (二)脆弱性量表的二阶因子分析/72 (三)脆弱性量表的测量属性/74 1.不满意量表的守恒检验/74 2.相对剥夺量表的守恒检验/76 3.社会失范量表的守恒检验/80 4.脆弱性量表的守恒检验/82 四、组织属性的其他量表/84 (一)组织的竞争优势/84 (二)组织信任/89 (三)公平感/93 (四)地位优越感量表/96 (五)组织福利量表/99 第四章 组织团结和组织变迁的经验研究/103 一、组织团结的总体状况/103 (一)组织团结的总体描述/103 1.组织团结和行业/103 2.组织团结和单位类型/106 3.组织团结和单位级别/107 4.组织团结和所有制类型/108 (二)组织团结和组织结构/110 1.组织团结和行政职务/113 2.组织团结和技术职称、技术等级/114 3.组织团结和单位内的主观社会地位/116 (三)组织团结和个人整合/119 1.组织团结和性别/120 2.组织团结和同龄群/120 3.组织团结和职业/122 4.组织团结和政治面貌/124 5.组织团结和教育程度/125 6.所有制和人才竞争/127 二、组织团结和组织变迁/129 (一)改革开放中的所有制变化/130 (二)组织团结和所有制变化/132 1.所有制变动和组织团结:总体趋势/132 2.私营企业/133 3.现代企业/135 4.国有企业/136 5.集体企业/137 三、组织团结和组织福利/138 (一)组织福利的覆盖率和需求率/140 (二)不同组织类型和组织福利/142 1.组织类型和组织福利/143 2.单位级别和组织福利/143 3.所有制和组织福利/144 (三)组织团结和组织福利/145 四、组织团结和竞争优势/147 (一)竞争优势的组织类型差异/148 1.竞争优势和单位类型/148 2.竞争优势和单位级别/148 3.竞争优势和所有制/149 (二)组织团结和竞争优势/150 五、组织团结和信任、地位优越感和公平感/152 (一)组织团结和信任/152 1.单位类型和信任/153 2.单位级别和信任/155 3.所有制和信任/156 4.信任和组织团结/157 (二)组织团结和地位优越感/159 1.不同单位类型和地位优越感/16l 2.不同单位级别和地位优越感/16l 3.不同所有制和地位优越感/162 4.组织团结和地位优越感/162 (三)组织团结和公平感/163 1.不同单位类型和公平感/163 2.不同单位级别和公平感/164 3.不同所有制和公平感/164 4.组织团结和公平感/164 六、组织团结和社会网络/165 (一)二人关系的异质性和组织团结/166 1.二人关系的性别异质性和组织团结/166 2.二人关系的年龄异质性和组织团结/167 3.二人关系的权力异质性和组织团结/170 4.二人关系的单位异质性和组织团结/172 (二)二人关系的异质性和组织团结的MARS模型/173 1.二人关系的结构属性和组织团结的凝聚力/174 2.二人关系的结构属性和组织团结的脆弱性维度/177 七、组织团结的MARS模型/181 (一)组织团结的MARs模型/181 1.组织凝聚力的MARs模型/181 2.组织脆弱性的MARS模型/184 (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效应比较/186 1.不同所有制的组织凝聚力MARs模型的比较/187 2.不同所有制的组织脆弱性MARS模型的比较/188 3.不同变量净效应的所有制差异/191 八、组织变迁理论及本章小结/194 第五章 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199 一、硬核与保护带的互动:组织与制度分析的一种维度/203 二、嵌入性:组织与制度变迁的结构环境/211 三、路径依赖:组织与制度的惯性/215 四、意识形态:组织与制度变迁的社会化过程/220 五、小结:制度与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226 参考文献/235 附录一 调查问卷/255 附录二 基本频次表/265 附录三 交互表/270 附录四 对组织团结潜变量及其他变量的分析/31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组织变迁的社会过程(以社会团结为视角)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汉林//渠敬东//夏传玲//陈华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8646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