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恶之花--走下圣坛的艺术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巴尔扎克、麦当娜、雨果、乔治·西姆农、伊丽莎白·泰勒……这是一群特别真实的人,也是一群特别自我的人,更是一群特别艺术的人。这些人,都是在西方艺术史、文学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曾经引领过文化风潮,书写了文学艺术史的传奇。本书通过描写他们的真实生活形态,还原这些特殊人物作为一个“人”的真相,他们的可爱与可憎,他们光鲜形象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同时,探究这些知名的作家、艺术家在艺术与生活上的分裂、矛盾与冲突,他们超乎常态的生命状态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我们更全面的领略那些特立独行的生命与个性。

内容推荐

《恶之花——走下圣坛的艺术家》这本书,通过透视“圣坛”之下的艺术家,“还原”一些在西方艺术史、文学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曾经引领过文化风潮的世界著名艺术家、作家——在他们卓越的艺术作品与光洁的艺术成就背后。作为“人”的真相。他们光鲜形象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同时,探究这些知名的作家、艺术家在艺术与生活上的分裂、矛盾与冲突,他们的可爱与可憎。认识他们超乎常态的生命状态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

目录

一 为什么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二 爱美酒,爱佳人

三 身体的狂欢与创造

四 道德之下,欲望之上

五 张扬生命本能

六 挑战禁忌

七 直面生命的境遇

八 风月温柔乡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

十 极限体验:感觉的地狱天堂

十一 天才与疯子比邻

十二 最矛盾、最分裂的集合体

十三 无限放大的自我

十四 亵渎神圣

十五 享乐主义大师

十六 浪漫地面对世界人生

十七 抗争与认命

试读章节

爱美酒,爱佳人

威廉·巴特勒·叶芝在谈论人的灵魂时这样写道:“当生活把她的幻术一个个收起时,那些欺瞒我们为时最长的可能就是美酒和肉欲亲吻。”这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谈灵魂时说这番话绝非是为了耸人听闻。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总结。无论是作家、画家、音乐家、电影艺术家。还是歌星、舞星、表演艺术家。与醇酒无缘的几乎寥若晨星。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无论生活多么贫寒,酒都是不能少的;诗仙李白离开酒几乎是不写诗的,法国作家波德莱尔也终日与酒为伴。

在艺术界,酗酒是一种普遍行为。詹姆斯·乔伊斯虽然身体纤弱,但他喝起酒来也是一杯接一杯,直喝到神经麻痹。好莱坞超级艳星伊丽莎白·泰勒也特别喜欢喝酒。有时喝起来通宵达旦。理查德·伯顿,世界著名电影明星、伊丽莎白·泰勒曾经的一任丈夫更是酗酒成性,他喝起酒来从来不加控制。往往喝得酩酊大醉。一位秘书说。一天晚上她亲眼看见伯顿一连喝了23杯龙舌兰酒。还喝了几瓶卡塔布兰卡牌啤酒。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两人几乎天天饮酒。据他们孩子的家庭教师讲:“他们两人都能喝,一点儿不错,我每天夜里都要陪他们喝到凌晨4点钟。我白天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晚上就陪着伯顿夫妇……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吟诗……”

不少当代爵士乐歌手和表演艺术家更是酗酒的能手。如人称“小喇叭王”的新奥尔良爵士乐大师巴第·鲍顿,三角洲布鲁斯歌星查理·帕顿,盲人音乐家、得克萨斯布鲁斯歌手莱蒙·杰佛逊,开创一代爵士乐新风的比克斯·白德白克,创造布鲁斯新风格的莱罗伊·卡尔、斯克莱波·布莱克威尔,布鲁斯超级女歌星迈米·史密丝,布鲁斯皇后贝蒂·史密斯,魅力非凡的布鲁斯大师罗伯特·约翰逊,最走红的爵士乐女歌星比莉·荷丽黛,爵士乐界的“怪鸟”帕克尔,天才的布鲁斯演奏大师小瓦尔特,他们皆要从酒中、歌中和音乐中寻求他们生命的欢乐和价值。

美酒令人陶醉,性与爱的诱惑更令人无法抗拒。

作家、艺术家中间没有多少人能够抗拒性与爱的诱惑或愿意抗拒这种诱惑,相反他们更喜欢沉浸在其中。从成功的艺术家的生活史上看,他们中间不少人身后都有为数众多的性伙伴。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身后是阿黛尔、朱丽叶、莱奥妮·多奈、比阿尔夫人、玛丽·莎拉、勃朗歇、于迪德·戈蒂埃、埃斯泰·吉芒、艾丽斯·奥齐、博兹、法莉、朱莉亚、康斯坦斯、艾瓦、玛丽娅娜、罗萨丽、科莉拉、让娜·埃斯勒、欧吉妮·吉诺、泽里·罗贝尔、阿尔贝蒂·塞朗,以及青楼新手、情场冒险女郎、使女、妓女等。

海明威身后有橡树园社交界的姑娘,未名的风韵妩媚寡妇,纤女玛丽雅,聪明伶俐的哈德莉,弱不经风的艾洛伊斯,风骚的巴黎女郎,良妇贤妻波林·法伊芙,黑皮肤的古巴妙龄女郎,匿名法国女友,女作家玛莎·盖尔荷恩,玛丽。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身后有作家于勒·桑多,弗勒里,勒尼奥,杜尔韦纳,文论家拉图什,普朗什,作家梅里美,缪塞,医生帕洛热,激进党人米歇尔,俊男迪迪埃,预言家拉默里,思想家勒鲁,音乐家肖邦·巴尔扎克差点儿成为她的第15个情人。

伊丽莎白·泰勒身后有蒙哥马利·克拉夫特·尼基·希尔顿·斯坦利·唐南,迈克尔·怀尔丁,凯文,迈克·托德,埃迪·费希尔,理查德·伯顿,英格马,亨利·温伯格,劳伦斯·哈罗德,鲁迪·唐克里德,达梅宁,阿德谢尔,华纳,伊凡·莫里特,泰德·布里斯金,小阿瑟·洛,小乔治·斯蒂文森·霍华德·休斯,泽夫·勃夫曼,托尼·杰里……

著名漫画家拉尔夫·巴顿身后有92位迷人的姑娘。

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与他共同创造500个孩子的数百名女人。  比利时作家乔治·西姆农身后则有10000个以上的女人,其中多数为青楼女人。

这样的艺术家数不胜数,如诱骗少女的高手卓别林,好莱坞超级影星克拉克·盖博,理查德·伯顿,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性感明星拉娜·特娜,曼斯菲尔德,简·哈罗,苏珊·海沃思,碧姬·巴铎,影坛淫星卢普·沃雷丝·西班牙画家哥雅,法国雕塑家罗丹,画家布歇、弗拉贡纳尔,音乐家德彪西,德国歌剧一代宗师瓦格纳,意大利作家邓南遮,意大利作家但丁,俄国作家普希金,英国作家拜伦,中国作家李白、白居易、李商隐、李煜、韦应物、柳永、苏东坡、祝枝山、王渔洋、吴梅村、李笠翁……

当然,洁身自好的艺术家也有(相对于所能看到的材料而言),如著名好莱坞影星、《红与黑》中于连的扮演者钱拉·菲立浦,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只是这种人为数甚少。

作家、艺术家之所以不能抗拒,也不愿抗拒酒与色的诱惑,反而沉溺于醇酒与性爱的原因在于:美酒和性爱能使他们置身于两种令人激奋、销魂荡魄、相似却又不同的生境,能使他们从中获得激情和灵感,获得最深切、最感官化、最极端的生命体验。这类体验不仅使他们对于人生的欢乐极境有了感性认识,也为他们的艺术创造奠定了丰厚的感性基础。

酒是通向身心解放之路。

酒,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沁人心脾的醇香,具有奇妙的功能,它能作用于饮用者。改变他的感觉和精神状态。对人有着无限魅力的酒能解除情感的抑郁,消除内心的压力,拂去生命的隐痛。它能使人从责任中走出,从义务中走出,从乏味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从社会的各种清规戒律中走出,重返生命的原始自然状态,获得彻底的身心解放。

酒具有兴奋作用,它能使人进入亢奋状态和迷狂状态,令人飘飘欲仙。

酒具有刺激作用,它使人可以从中获得日常生活中缺乏的强烈感受。

酒有镇定作用,可以消除内心的紧张,平息不安的情绪。

酒具有麻醉作用。可以使人暂时忘却一切。

作家、艺术家之所以喜欢美酒,主要是酒具有上述这些作用和功能。但作家、艺术家比一般人更爱酒,是因为酒能把他们带进一种非日常化的生命境界,摆脱日常化生活琐事的纠缠,获得灵与肉的彻底解放:酒能使他们获得深切的生命体验和艺术感受,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激情。

酒既然有如此美妙而众多的功能,而且极易使人上瘾,对酒形成依赖作用,因此,多数人,尤其是作家、艺术家特别喜欢与酒终生为伴。

与美酒相比,性爱更易使人沉溺其中,这是因为性爱的魅力不仅比醇酒更强烈,更丰富,也更复杂。

首先。像美酒一样,性爱是通向身心解放的最有效、最彻底、最令人陶醉的道路。但性爱比美酒更令人销魂。

性爱给人的体验是一种最神秘、最美妙、令人欲仙欲死的极乐感受。这种全身颤抖的高潮体验曾经被印度的性力教教徒视为与神融合为一体的体验。

性爱所构成的男女关系,是一种最为亲密、意义最为深刻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男女双方既是对方最完美的精神伴侣和肉体伴侣,也是对方的欢乐所在,彼此之间的爱是双方的生命支撑、精神之家和庇难所。

性爱是人类生活中最彻底的爱,是最肉体化也是最精神化的爱,是毫无保留的爱。性爱给人带来的欢乐是肉体最高意义的欢乐,也是精神上最高意义的欢乐。这种欢乐至高无上,它不仅解放人的肉体和灵魂,令人充满激情和爱意。而且给人以肉体上最美妙的享受,也使人体悟到生命的魅力所在。性爱是最美好的生命活动形式,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这就是为什么雨果活到老、爱到老,时时刻刻都要他的众多仙女给予他爱;为什么73岁的大作家歌德会说,“我感到不愉快,因为我现在没有爱什么人,也没有什么人爱我”。

性爱具有强烈的感官特性。对于相爱的两个人来说,彼此的身体能给对方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在迷醉于爱情的男性看来。女人姣美的胴体尤如上帝。

对于男人来说,女人的美有着永恒的、不可抗拒的魅力。雨果从小就感受到了女人的诱惑力。还是当学生时,他就喜欢在罗莎丽小姐攀登巴黎圣母院的塔顶时,从她身后向上凝视她雪白、迷人、性感的大腿。对于能够突然瞥见的裸露粉肩、高耸的酥胸或白里泛红的玉腿而产生的快乐,他从来都不会无动于衷。他还总是寻找机会,透过阁楼上的天窗、走廊上的壁缝,偷窥女人脱衣、裸露胴体的情形,并把看到的情景写进诗中。成年之后,雨果变成了放荡的农牧神,爱上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女人。这些女人既是他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也是他的性爱伴侣,令他激动不已,销魂荡魄。

作家乔治·西姆农天生早熟。像莫泊桑和海明威一样,13岁就有了第一个女人。与一生中第一个姑娘缱绻做爱给他带来的冲击感和晕眩感使他感到了人生欢乐之所在,发现了性爱的无限魅力,以前信奉的上帝被他抛到了一边。从此,西姆农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和与女人做爱。据他估计,在他一生中,他的性伴侣超过一万个。P16-20

序言

作家、艺术家,生命杰作的创造者。

我们为他们的盖世才华倾倒。为他们天才的创造力所折服。

他们历来被世人尊崇为人类的精华、文化英雄、新生活的开拓者。

但艺术的创造无情地吞噬了他们生命的精华,把他们置于一种非常态的、甚至是疯狂的生命境遇,破坏了他们正常的生活,撕裂了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变成了双向分裂、自相矛盾、自我冲突的人。

为了塑造自我的完美形象。作家、艺术家拼命进行自我辩白,传记作者着意为他们进行粉饰,我们则轻信地接受他们拼凑出的形象。

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

宣称如不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艺术就不能生活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曾是妓院的常客,他与七位女性生活伴侣以及无数不知名的女人之间的爱花费了他数不清的时间。这位一生作画无数、资产过亿的西班牙大师的表白纯粹是谎言。

好莱坞超级艳星、奥斯卡金奖得主伊丽莎白·泰勒在银幕上塑造了无数美好的形象,她曾是美国青年人最热爱的清纯玉女偶像。但生活中的她却满口脏话,纵欲无度,一生十次嫁人。并有无数风流韵事。她的每一次爱几乎都要毁掉别人的家庭。她宣扬浪漫永恒之爱,但她的爱却既实际又只顾眼前。她爱迈克·托德曾爱得死去活来,说没有托德她就无法生活,托德是她的永恒之爱。但迈克·托德遭空难不久,她就迫不及待地与埃迪·费希尔同床共枕。当朋友指责她不信守诺言时,她立即回应说,她没法一个人独睡。

莫泊桑是《漂亮朋友》的作者,受人尊敬的法国小说作家。但在实际生活里,他却迷恋各种反常的生活方式,恶习十足。他逛妓院,与各种女人鬼混,甚至有时竟与其他四位朋友同时共享一个妓女,并要同四位朋友一起做这女人从他们那儿怀上的孩子的爸爸。他无耻地宣称:“我的朋友,床铺就是我们的一生,我们生于斯,爱于斯,死于斯。”

艾尔维斯·普里斯利是蜚声世界的歌坛巨星,人称“猫王”。他曾经是、现在依然是不少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的舞台形象迷人,歌声美妙,但生活中的他却放荡而变态。他过分迷恋母亲,畏惧成熟的女人,喜好手淫甚于正常做爱,他终日离不开兴奋剂和麻醉剂。他喜欢窥视女人赤裸的胴体,偷看朋友与女人做爱的情景。

安德烈·纪德是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其《田园交响曲》、《大地的粮食》闻名于世。生活中的纪德是个同性恋者,且不可救药,他数次远足阿拉伯国家,目的只是为了寻找他的美少年恋人。为了这种性倒错嗜好,他不惜伤害自己的爱妻,毁掉自己的家。他写文章为同性恋行为辩护,并声称这是他一生最好的杰作。

伊莎朵拉·邓肯是现代芭蕾舞之母,她的舞蹈曾使无数人倾倒。她激烈地反对婚姻,一生却恋爱无数次。她相信世人都是潜在的罪犯。都有犯罪的内在动机,她认为大多数世人不犯罪只是没有受到足够的诱惑。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的作者,被罗曼·罗兰誉为“世界的良心”。可这位“世界的良心”却喜欢屠杀动物的残酷娱乐。这“良心”让他的私生子为他的婚生子赶车,这“良心”宣扬让人安贫乐道,禁烟节欲,以利皈依上帝;但他自己却习惯于享受奢华。一生嗜好烟草。沉溺于肉体的欢情。

麦当娜是当今世界大红大紫的摇滚巨星,她热情火爆的歌舞征服了无数年轻的心。她以脱起家,以脱为荣,她发狂地追求各种违禁的享乐。她被人斥为妖妇、淫女和母狗,但她对艺术的追求却一丝不苟。她是当代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作《白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恶魔》为他贏得了崇高的声誉,但他却生活放荡,嗜赌如命,喜欢色情幻想,热衷于堕落的生灵,迷恋各种变态的性的欢乐。他有着强烈的恋物癖倾向,既喜欢施虐又喜欢受虐。

乔治·西姆农是世界知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中长篇小说四百多部,被译成67种不同文字,销量逾6亿册。生活中的西姆农既无社会责任心,又无社会道德感。两次结婚,又两次离异。他与女儿乱伦,致使女儿在芳龄25岁时自杀身亡。他喜欢放纵本能。宣称人类最好的接触方式是做爱。据他估计,他一生的性伙伴超过一万个。

我们不愿意相信这种事实,这毕竟与我们所想象的作家、艺术家的形象相距甚远,可这又的确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容不得我们不信。既然如此,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接受事实。并根据事实重新去认识作家、艺术家——

认识他们的可爱与可憎:

认识他们非凡的创造才华和同样引人注目的卑劣恶行:

认识他们异于芸芸众生的狂热、古怪、矛盾、混乱乃至变态的生活境遇:

认识他们反常疯狂的生活方式:

认识他们超乎常态的生命状态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

是还作家、艺术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后记

用短短二十余万字力图讲清作家、艺术家的生态。是件困难的事。但是,这毕竟是揭示作家、艺术家生命真相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作家、艺术家的前台表演人们看得够多了,人们受那些为作家、艺术家进行刻意粉饰的欺蒙也够久了,古往今来,为他们歌功颂德、虚饰美化的作品实在太多太多。人们为作家、艺术家戴上太多的华丽面具。为他们涂上过厚的漂亮粉脂,为他们罩上太多虚假的耀眼灵光。人们有权利也应该了解去掉一切面具和伪饰之后作家、艺术家的真相。

本书力图去做的,就是剥尽那些不属于他们的美德。撕下戴在他们脸上的面具,打碎罩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清除他们脸上的粉饰,还其本来面目。

作家、艺术家是天才的创造者,他们既有超绝的盖世才华,又有巨大的精神毁灭力量:他们关注世界的前景和人类的共同命运,但他们又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耽于享乐。在他们的生活中,始终不乏残酷、自私、欺骗、虚荣、悖德、任性、霸道、狂妄、酗酒和性的放纵。

他们不是圣者,但他们也不是恶徒:

他们不是完美的人。但他们却是完整的人;

他们的生活不能作为别人生活的范本,他们的生活也不是罪恶的渊薮。

从生命的本质上看,作家、艺术家与芸芸众生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区别,只是他们的生命活动比芸芸众生的生命活动更本质化,更本能化,更极端化。也更真实。

人的本质是追求自由的。为了舒适和安逸,为了平静与祥和,芸芸众生宁愿与社会妥协,放弃自由;作家、艺术家则执著于自由,宁可放弃一切,甚至不惜与社会对抗。他们追求绝对的自由,艺术的创造是他们实现自我本质自由的最高体现。

人的天性是趋福避危,追求享乐,顺应自然的天性、本能的冲动。为了谋求与社会的和睦。芸芸众生竭尽全力去适应社会,压抑自然天性,克制本能冲动,抗御生命诱惑。作家、艺术家却不愿理睬社会的要求和禁令,他们沉溺于享乐,接受各种诱惑,放纵天性。

中庸和谐是芸芸众生的理想,为了这一理想的实现,他们宁愿舍弃某种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千方百计寻求表面的和谐。作家、艺术家则固守于生命存在的真实性,而且喜欢极端。他们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推到极端,把人性的优点和弱点都放大了。他们既乐于行善,又善于作恶。

芸芸众生也渴望冒险。也想追求刺激和强烈的欢乐,但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作家、艺术家是生命的大无畏者,生活的勇毅者,他们敢作敢为。他们蔑视道德,践踏禁忌,胆大妄为,肆无忌惮。他们狂热地追求刺激,热衷于冒险,陶醉于欢乐,沉浸于各种销魂体验。他们勇敢地投身于各种强烈的肉体欢乐,沉溺于醇酒、性爱、毒品以及反常、越轨、疯狂和倒错的生活。他们不怕良心不安,不怕形象受损,不怕心智无力承受,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高昂代价。

作家、艺术家的生活是自由的放纵生活,也是更忠实于天性和本能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趋近于生命的极乐天界,也趋近于自我毁灭的深渊。

作家、艺术家,天才与狂徒,他们是艺术世界的造物主。

他们是走向生命与艺术祭坛的殉道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恶之花--走下圣坛的艺术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38264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8
15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