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套书采用了文图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简洁的文字来阐释图片,以丰富的图片来注解文字。那一帧帧名人的生活存照,那一张张旧时的珍贵老照片,正蕴藏着用再多文字也难以描述的内涵。如果光有图片而无文字,这就成了“无声电影”,正是通过这些简洁的文字来帮助解读图片,更能诱发读者去想象,也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对人物有一种立体感,使人物更真实、更生动,更丰满。有句话说得好:图片是文字的眼睛,文字是图片的心声。本“书系”正达到了这种效果,文字因图片而真实,图片因文字而生动,两者互为映照,相得益彰。

在写作上,作者也摆脱了按人物成长为序的一般传记式写法的藩篱。借“聚焦”的形式,抓住人物生命中最精彩、最关键的镜头来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内容需要,穿插传主的有关言论和他人的评述,使人物多侧面、多层次,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读李辉所著的《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作者以诗的意境先写他与丁聪在深秋的一个雨天,到丁聪八、九岁时住过的老房子——上海老弄堂而引起的回忆为镜头,以电影蒙太奇回溯的形式,把我们带入到丁聪老的人生世界中去。

内容推荐

《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简介: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书稿,往往能蕴含比描述文字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

《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作者李辉以诗的意境先写他与丁聪在深秋的一个雨天,到丁聪八、九岁时住过的老房子——上海老弄堂而引起的回忆为镜头,以电影蒙太奇回溯的形式,把我们带入到丁聪老的人生世界中去。读着文字,看着图片,仿佛他们从书中走了出来,走入到你、我中间。我发现读这套书感觉不错,既可提高人们的素养和生活质量,又比较轻松且有兴趣。

试读章节

与丁聪走在上海老弄堂——黄陂南路847弄。

深秋,天下起小雨,敲打着雨伞,声音听起来很惬意。弄堂的路面坑坑洼洼,干一脚,湿一脚,小心翼翼走在上面。雨淋湿了老房子,斑驳墙壁上露出一块又一块黯淡印记。丁聪一点儿也不介意下雨,兴致勃勃地指点着石库门的屋顶、墙壁、砖雕。雨中漫步,对于身边的这位老人来说,大概是怀旧的最好场景。

“你看,还是老样子。”

“这里过去叫天祥里31号,我们家住第五弄第九家,后来又改叫恒庆里,然后叫现在的名字。”

“我生在南市,八九岁时父母搬到这里。”

转眼已是七十五年。他的弟弟在这里出生,如今还住在这里,却已成了年过花甲的老人。

我们穿过窄小的弄堂,找他的家。丁聪走到家门口,指着右边门墙说:“父亲当年组织了中国的第一个漫画协会,招牌就挂在这里。五十年代才捐给博物馆。”好像回到当年。说完,才醒悟前门已封住,过去的后门成了进家的门,我们得绕过去。

雨不停地下。我们不停地走。边走边看,边看边说。他走得很稳健,说得很开心。两旁的窗户里,伸出一根根晾衣服的竹竿,窄小的弄堂显得凌乱。前面不远处有一座跨街楼,横在视野里。

“你看,那个跨街楼,叶浅予当年就住在二楼。那个窗户就是。楼下住过陆志庠。特伟住在后面。”

“这是张光宇住过的。当时叫19号。”一看,现在是54号。

走走看看。看看停停。兴致一来,索性离开雨伞,贴近门墙,要看个仔细,任雨淋湿头发。八十四岁了,还是满头黑发。让人惊奇的黑发。他凝望着门和窗。一扇门一扇窗,在他注目下,就像一个个老朋友熟悉的面孔。也许他觉得当年的快乐和兴奋,如今还在弄堂里漫溢,在他心中漫溢。难怪他会如此,后来的一切:修养、兴趣、性情,都是在这里开始形成并定型。任何一个人,只要走在故里土地上,都会有同样的感觉。

推开家门,他走了进去,就像当年放学回家一样;就像第一次拿到稿酬回家一样;就像阔别多年重又出现在父母面前一样……当然很多情形根本不可能一样。在离开这里半个多世纪之后,在体味了艺术创作的酸甜苦辣之后,在经历了风风雨雨悲欢离合之后,丁聪再度走进这里,诸般感受当然会有所不同。黑发依旧,谈笑依旧,别的一切,却无法依旧了。

走进家门,爬上楼梯,驻足庭院,与弟弟漫谈。就这样,早已远去的场景又一一再现于丁聪记忆中。

墙上挂着丁聪父母的照片。父亲丁悚慈祥地注视着丁聪兄弟。

“小时候,父亲带我到故乡去看祖父的坟,可是没找着。是在嘉善枫泾,地处江浙两省交界,现划归上海市。父亲十二岁就背着包袱来到上海,当了十年当铺学徒。在此期间自学画上了画。后来既画讽刺社会现象的政治漫画,也画月份牌上的时装女人,成了当时出名的画家。二十年代刘海粟创建中国最早的美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请父亲担任教务长,教过素描。接着,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为养一家老小,在烟草公司上班画广告画。”

丁家一时间成为明星、艺术家们会聚的场所。张光宇、叶浅予、王人美、黎莉莉、周璇、聂耳、金焰……每到周末假日,这里俨然是上海一个热闹的沙龙。

黄苗子回忆过1932年他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情形:“那天大约是个星期六晚上,一大堆当时的电影、话剧明星分布在楼下客厅和二楼丁家伯伯的屋子里,三三五五,各得其乐,她们有的叫丁悚和丁师母做‘寄爹’、‘寄娘’。由于出乎意外地一下子见到那么多的名流,我当时有点面红心跳,匆匆地见过丁家伯伯,就赶快躲到三楼丁聪的小屋里去了。”

作为长子的丁聪,虽然还在上中学,却已成了这些明星们喜欢的小成员。他坐在他们中间,听他们谈笑风生。聂耳来到丁家,与年少的丁聪成了好朋友。一次他曾这样对丁聪说:“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姓丁,我姓聂,写起来,一个最简单,一个最麻烦。”丁聪也曾缠着聂耳走进他在“亭子间”里的小房间,让聂耳给他讲一个个恐怖的故事。“有一次聂耳喝醉了酒,走到天井里,顺着墙爬到阁楼上去睡觉。”走到天井,丁聪指着墙角告诉我:聂耳就是从这里爬上去的。

在那个秋雨淅沥的上海,站在老家的客厅里,站在秋雨淋湿的天井里,丁聪不停地讲述着这间房子里的故事,讲述父亲的故事。

“母亲不到十六岁生我,九十四岁过世。生我那年,父亲二十五岁。他们一共生了十来个孩子。我长大后,家里每添一个孩子,父亲就要给我道一个歉。他的意思是我是老大,以后要负担他们。1935年中学毕业后,家里困难,有一大堆孩子要养,我就没有继续上大学。第二年由黄苗子介绍我进了《良友》。我挣的钱,统统交给父亲。离开上海后,固定往家里寄钱。”

“父亲是个很善良的人。从来不打孩子,不训孩子。他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不得罪人。战后1946年我回上海,到文化电影公司画广告,父亲支持我参加左翼的活动。那时,我经常去马思南路的周(恩来)公馆,帮共产党做事情。有共产党领导背景的中国美协、漫协的图章就放在我家客厅的抽屉里。”

P3-9

序言

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新序

李辉

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聚焦书系。

都说眼下属于图像时代。此话颇有道理。且不说电视、电影、光盘等主导着文化消费和阅读走向,单单老照片、老漫画、老插图等历史陈迹的异军突起,便足以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历史,他们越来越愿意从历史图片中阅读人物、阅读历史。的确,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乃至一页页手稿,往往能蕴含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更为特别的内容,因而也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像。

这些年来,每次出国访问,总要买上一些图书。在它们中间,我特别喜欢文字简练、图片丰富并且两者相得益彰的人物图书,如《凡高兄弟》、《弗吉丽亚·伍尔芙》等。这些图书,在结构、编排、开本诸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受到这些图书的启发,我产生了编辑一套人物画传类型的丛书的想法。非常幸运的是,我的这一想法,得到大象出版社诸位朋友的热情支持,这便是“大象人物聚焦书系”的由来。

说“聚焦”而非“传记”,是因为严格地讲,书系中的作品并不是完全按照传记的方式来写人物,而是尽量以人物一生为背景,来扫描、来透视作者最感兴趣也最能凸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某些片断。几年前在“沧桑看云系列”中,我曾采用过这种写法。这样的文字假如能与历史照片、图片找到合适的形式结合起来,当然也就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画传。同时,在正文之外,本书系还特意以“补白”方式选摘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等文字。图片的说明也改变通常的模式,尽量使之较为活泼,更具内涵。我想,这样的编排,能够使一个人物的一生,在较小的篇幅中多层次、多侧面、更生动地呈现出来。

任何形式的聚焦,都是为了凸现历史场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状态。审视他们,实际上也就是在审视现实中的知识分子本身。这便是我对这套描述历史人物的书系情有独钟、乐此不疲的原因。

2000年、2001年两年里,我先后完成了对巴金、梁思成、丁聪等十位人物图书的出版。我很高兴这一图文并茂的形式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行家的好评,为此,自2002年起,我将广邀新的作者加盟,“书系”不再仅限于我个人的创作,而是由更多的作者来描述更多的人物。我的设想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该书系能够以它特有的形式,构成百年中国历史人物的斑斓长卷。

愿这一设想早日成为现实。

2001年12月25日,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聪(画卷就这样展开)/大象人物聚焦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26071
开本 16开
页数 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1-06-01
首版时间 2001-06-01
印刷时间 200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36
CIP核字 2001022933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1
181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