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菩萨蛮(长篇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蛇为题材的小说,可以说是世界上一部蛇的史诗,是一本描写蛇场生活的奇书。阅读此书,不公给人以闻所未闻的收获,而且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启迪,这些不只是源于作者清新流畅的语言,更得之于作者对时代、对土地、对蛇场、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理解。是一部新时期优秀的《捕蛇者说》。

作者以其自身的经商打工生活经历为基础,以其熟悉的故乡人物为原型,描写了灿烂如夏花的美丽爱情故事和凶残如猛兽的商场金钱争夺战。整个故事可读性极强,富于时代特征,回肠荡气而又催人深思。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在序言中评价“这是一部新时期优秀的《捕蛇者说》”,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小说语言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湘中地方风情,谭谈喻其为一部“新时期”优秀的“捕蛇者说”。

内容推荐

这部约22万字的小说以美丽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金子峰脚下一个秀美的湘中小镇——以盛产毒蛇出名的杨柳井为背景,描写了改革开放后,人们与毒蛇之间的故事。演出一幕一幕活生生的爱恨悲歌。

该小说取材独特,作者把思想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新的农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如一场暴风骤雨正在洗涤着农村肥沃的土地,但是金钱的冲击,也使人的灵魂暴露无遗。人性的贪婪,欲望的“歹毒”,作者不是模式化地美化一切或揭露一切,而是采取正面正视的方法,既看到了富裕的正面,也看到了富裕的背面。凸显了作者对新农村富裕的深切思索与对新农村和谐发展的真诚关注。

目录

试读章节

杨柳井,河水五颜六色,青石拱桥如诗如画,这里自古偏僻,贫瘠落后。以前有一首山歌这样唱道:“养女莫嫁杨柳井,十有九个饿肚肠;有崽莫变杨柳井,十有九个有婆娘。”高高的金子峰高入云霄路难通,是南岳衡山的七十二高峰之一,传说,山上能够捡到真的金子。

20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早晨,杨柳井一觉从睡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一夜暴富了。你看到处如雨后春笋般长起了一座座红砖白瓷小楼房,它们明眸皓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十八的姑娘只一眨眼就出落得楚楚动人了。

原来金子峰上真的发现了“金子”。

古老的传说说:金子峰盛产“金子”,遍地都是,怎么捡也捡不完。据说在老一辈,有人在金子峰上月下荷锄夜归,遇到了一群野鸡,这群野鸡奇怪得很,有上百只。此人一锄下去,打得一只小鸡,领头母鸡一见,回来就是一啄,但觉奇痛无比,农人只有住手,低头一看,群鸡早跑得不见了,打着的小野鸡也不见了,地上却躺着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子。农人拾起,欣喜若狂。顿悟,原来山上的金子全化作野鸡,在满山乱跑啊,难怪千百年来谁也找不到一块。于是他不声不响天天上山寻觅,可再也不见那群野鸡。伤口却越烂越厉害,最后,终于动弹不得。一直到那块金子作药费全花完了,伤口才好。你说奇怪不奇怪?传说终归传说,可杨柳井人一代代辛辛苦苦在山上不停寻觅,却再没有哪个捡到一砣真正的金子。尽管如此,他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寻找金子的愿望。

梦想终于成真了,金子峰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子”峰。一觉醒来,山上到处都是金子了!杨柳井人个个奔走相告。

当然这“金子”同实质上的金子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实质意义上的金子是硬的,可它是软的;实质意义上的金子是死的可是它是活的。但相同的是,金子有毒,它也有毒!金子贵,它也贵。它还有超过金子的地方,金子捡了再也没有,而这“金子”捡了还可再生,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哪。是上天赐与杨柳井人的真正宝库哪!它就是——蛇。

金子峰漫山遍野都是蛇。益阳美女常德汉,相思桥产煤炭、杨柳井产蛇,这是俗语。你在山上走路,蛇会把石头翻开;你在田头割草,蛇会和草一起舞蹈;清风明月的夜晚,你在地上歇凉,如水泻地,是蛇过身,你在家里睡觉,蛇在床头欢跑。

杨柳井产蛇自古皆然,非一朝一夕之事了,为何到今天一觉醒来才发觉它是金子?乃时势造英雄也。改革开放,广东先富。先富起来的广东人生活要求高了。首先质变的就是餐桌。“老三篇”已成昨日黄花,求新求变求异成新潮流。各大酒楼相继掀起野味狂潮。广东地处热带,气候炎热,蛇I生凉,血解毒,又是山珍,肉美味鲜,于是蛇成了广东的野味至爱。(不久后广东又兴起了一股吃海鲜之风,一个山珍,一个海味,交相辉映。)富裕是一种成功,但有时也是一种灾难。蛇,就这样成了牺牲品。再说,蛇有剧毒,捕捉不易,又受国家保护,本身生长周期又缓慢,于是一蛇难求,身价暴涨,随手捉一条就要上几十几百元的价。这不是黄金是什么?

于是蛇开始改变杨柳井的命运。

现在流行一个这样的说法:“现在的农村,一眼看过去,哪家有一座好楼房,哪家就有一个好姑娘(漂亮女孩子在外打工)。”而杨柳井,一眼看去,哪家有一座好楼房,哪家就有一副好拐杖(捉蛇受伤)。

惊蛰过后,清明。一大清早,太阳从悠远的淡蓝的金子峰顶露出了苹果脸,静静的山谷间,河柳上,袅袅飘着一丝一丝洁白又悠长的丝带。昨夜下过一场透雨,黎明时分才停。那些洁白的云丝一缕缕,像有人用手扯着似的,慢慢地慢慢地绕过柔和的遥远的山脊一直上上上到瓦蓝而辽阔深邃的天空深处去了。

才8点多钟,杨柳井镇中,湄水桥上就已是人满为患了。

杨柳井逢二、五、八赶场已有数百年历史。每逢二、五、八,金子峰方圆上百里的山民就从各道山谷涓涓而出,湄水桥桥西是猪场,桥东是牛场,桥下是鱼场,沿山是楠竹木材市场,桥正中是蛇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小贩子“五矮子”嘀咕道:“怎么这‘禹麻子’的门还不开?”

桥东一井,井旁一棵高高的垂柳,柳旁一栋崭新的高大白瓷板洋楼,气势非凡,它就是杨柳井的“蛇王”禹长生家。大家背地里叫禹长生“禹麻子”。他身材瘦长,脸色黧黑,面上却并没有麻子。原来这“麻子”二字在杨柳井的方言里是“厉害”的意思。比如杨柳井人说:“天上的鹞子,地上的麻子。”就是说天上最厉害的要数鹞子,地上最厉害的要数“麻子”。要是别人叫他“麻子”,他脸上有麻子还想得通,要是脸上并没有麻子,而叫他“麻子”,就是说这种人是心里有“麻子”,也就是说是有心眼,心思狠。这禹长生就是心里有“麻子”的人。

别人做生意的都起五更早贪三更黑,还做不到生意,而禹长生每天却要睡到日高丈五才起床。别人送蛇来,他动作慢腾腾,爱理不理,爱笑不笑,要要不要,可偏偏他生意兴隆,你说他厉害不厉害?

“桂疤子”也腰痛了,直起来,笑道:“你是想看玫瑰了吧。”他的话阴不阴,阳不阳,杨柳井管这种话叫“四六”话。

不等“五矮子”回话,“旺麻拐”插过来,大声喊:“有些什么蛇?”

(麻拐是土语,青蛙的意思。叫某人绰号麻拐是指其手大脚大脖子大声音大。)

他是蛇场一霸,父亲是村长。他头发永远油光发亮,虱子走到上面都会摔跤,皮鞋永远锃亮锃亮的,人在上面可以照镜,过几秒钟就玩世不恭地甩甩头发。

“老旺才想看玫瑰。”“五矮子”讨好“旺麻拐”,同时打开了自己的蛇袋子。

“你就不想看玫瑰?”“桂疤子”又道。

“想看也没用,他的东西短。”“河四猛子”大笑道。

蛇场上的蛇贩子也全大笑起来。

“出来了出来了。”有人道,“快看快看。”

玫瑰穿一件红格子上衣,下摆随便扎在牛仔裤里,越发显得身材修长丰满,胳膊雪白如玉。她用梳子卡住长发,把皮箍捋到丰满的手腕上套住,低了头,从碧绿的井里提起清银碎玉往家里走去。她知道那些桥上的贩子全都在看她,并开她的玩笑,这是常事,有什么办法呢?看就看呗。

“禹老板。”

禹长生走出来,拖着鞋,都是吃这口饭,老熟人了,他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大家习惯了,都站到地坪里,伸长蛇颈问:“禹老板,广州今天的蛇价怎样?‘老鼠鞭’(一种专吃老鼠的蛇)多少钱一斤?”有人则关心“四十八节”(一种有圈圈花纹的蛇,书名叫金环蛇和银环蛇)多少钱一斤?这正是他们手里的货。

清明,大出蛇的季节到了。蛇价一天三变,早上一个价,中午一个价,晚上则又是一个价。一不小心就会被杀黑,亏血本。商场如战场,蛇场更如战场啊。这杨柳井,只有一个人能手眼通天,就是“蛇王”禹长生。他能探到千里之外的广州青平市场当天的蛇价。其他人也想,可是搭不着边。这千里之外的广州青平市场的大老板有谁能搭上边呢?大家都是世世代代住在这“井”里,吃在这“井”里,井里麻拐井里跳,五百年前都搭不上边。但禹长生能。高峰时,他每天能发一车蛇前往广州。为什么?因为玫瑰。女儿玫瑰长得好,是真好,人人夸是湄水河两岸上百里第一朵鲜花。你看她的皮肤,除非是这样的山水才养得出这样白里透红的粉嫩来;你看她的身材,除非是这样杨柳之地才长得这样的婀娜高挑来;你看她的眼睛,除非有这样青山的地方才长得出这样的乌黑来。当初村上贺老师按禹长生的意思取一种鲜花作名字,贺老师就说金子峰什么鲜花都有,只有玫瑰没有,就叫玫瑰吧。哪知长大了,真的美得罕见。真是山水精灵。广州青平蛇市有一个大老板黄老板闻听杨柳井“产蛇”,前年不远千里来到杨柳井收蛇,一见相思,再见想死,被玫瑰吸引得一塌糊涂了。他“一只手”一挥,只收禹长生一个人的蛇!禹长生收多少,他就要多少,禹长生说多少钱一斤,他就是多少钱一斤。还专门在禹长生家对面隔河的一栋楼上长年租了一间房子,名为收蛇,实则看玫瑰。广州的生意就全交给手下的经理们去打理了。靠着这黄老板,禹长生这几年可真是发了,大发特发了。他是杨柳井第一个砌起白瓷小洋楼房的。房子的周围种满了一大坪一大坪的美人蕉,鲜红之极。

禹长生把大家的蛇慢慢提起来看,玫瑰也帮着看,禹奶奶泡出新茶。茶是金子峰顶上的云雾茶,再加上山上下来的好水,沾齿即香,真是喝上一口令人陶醉,一个早晨的疲劳顿消了。玫瑰妹妹莲花、弟弟玉龙则扒了饭飞一般赶去上学,玫瑰在后面喊:“要小心呀。”她一边说话,一边手里掏着一条沾满露水的茶碗大眼镜蛇,莲花与玉龙回头朝姐姐做个鬼脸早走了。

“玫瑰,你要小心啊。”有人看玫瑰心不在焉的样子赶紧提醒道。

“旺麻拐”连忙上前伸出粗手,道:“我帮你捉。”

玫瑰不理他,回过神来,一翻手就把这巨物翻上了雪臂。

这“眼镜王”长好几米,皮箩大毒口,锋牙利齿。

禹长生瞥了一眼:“玫瑰,小心!开春的蛇,毒大。”

“旺麻拐”赶紧道:“对、对,禹老板说得对,玫瑰,我来帮你捉住。”

玫瑰不理他,只反手一捋,一抖,长蛇一瞬间如鞭甩出,一瞬间又如水收回,只一瞬间这蛇就像是抽了筋,扒了皮似的,软软地挂在了玫瑰雪白的臂膀上,一动也不能动了,只有仰头喘息的份。

大家叹为观止。不亏是蛇王的女儿。

清晨的阳光从金子峰顶照下来照在她雪白的肌肤上,映着翠绿的柳叶,闪着金子一般的光芒。她鼻尖浸出的几颗细汗,像珍珠一样闪亮。

P1-5

序言

谭谈

这是一部以蛇为题材的小说,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描写蛇场生活的奇书呢?

阅读此书,不仅给人以闻所未闻的收获,而且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启迪,这些不只是源于作者的清新流畅的语言,更得之于作者对时代,对土地、对蛇场、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刻的洞察与理解。

中国自古就不乏对蛇的传说,既有《白蛇传》那样优美动听的爱情传说,而更多的则是着眼于“恐惧”与“毒”等等字眼。然而,本书的作者却于蛇毒之中发掘出比蛇毒更毒的是人性中的贪婪,是对金钱的无止境的欲望。

作者厚积薄发,此为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以其自身大学毕业后独特的经商打工生活经历为基础,以其熟悉的故乡人物为原型,作品有着灿烂如夏花的美丽爱情故事与凶残如猛蛇的蛇场金钱争夺。整个故事可读性极强,富于时代特征,回肠荡气而又催人深思。

这是一部新时期优秀的《捕蛇者说》。

作者系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菩萨蛮(长篇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8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5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