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心理援助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婚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介绍了近年来心理学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人们认识婚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科学地理解婚姻中的相处之道。全书分6章,主要介绍了婚姻的软伤、婚姻的硬伤、婚姻的隐伤、美满婚姻的秘诀及美满婚姻的基石等。

内容推荐

婚姻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炼狱,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它!本书引用了潘绥铭《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徐安琪《中国婚姻质量研究》、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莎伦·布雷姆《亲密关系》等书中的观点和调查结果,还引用了一些网络上很感人的真实故事,系统阐述了婚姻的软伤、硬伤、隐伤等,以及在婚姻的围城里如何去经营属于你的爱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爱情三元理论

 为什么浪漫的爱情不能持久

 婚姻是相互适应的过程

 婚姻中的心理误区

 昙花婚与新婚适应

 在婚姻中谈情说爱

 婚姻守则

第二章 婚姻的软伤:婚姻倦怠

 婚姻倦怠

 生命早期的印记——成人依恋

 七年之痒与十年之痛

 婚姻一张纸,感情一辈子

第三章 婚姻的硬伤:暴力与背叛

 夫妻间暴力的研究

 中国人婚姻中的暴力现状调查

 协商——应对暴力的方式

 婚姻中的背叛

 认识婚姻

 面对婚姻的背叛

第四章 婚姻的隐伤:性不和谐

 中国夫妻性生活现状调查

 婚姻中的性问题

 男人、女人的性烦恼

 爱的表达:亲昵动作

 “性”趣盎然

第五章 美满婚姻的秘诀:沟通

 个性类型的差异

 外向型与内向型

 感受型与直觉型

 理性型与感性型

 评判型与感知型

 沉默是一种伤害

 吵架也是沟通

 积极沟通的法则

第六章 美满婚姻的基石:婚姻承诺

 婚姻承诺

 西方有关婚姻承诺的研究

 婚姻承诺的作用

 婚姻承诺的理论模型

 中国人婚姻承诺的现状研究

 婚姻:美丽的承诺

 用婚姻维持爱情

试读章节

在婚姻咨询中,妻子东蕊才了解到丈夫心灵的创伤。温晓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外婆家,上小学的时候才回到城里父母身边。他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很淡漠,感觉父母只疼爱弟弟,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人。由于他的浓浓的乡村口音,在班上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经常为此而和同学打架,总是遭到处罚,老师也不喜欢他。

有一回,班上的同学丢了东西,老师认为是他偷的,让他当着全班的同学认错。他哭喊着:“我没有,我真的没有……”但是老师根本不听他的辩解,将他父亲叫到学校。父亲认为儿子丢了他的脸,将温晓一顿暴打,将他的腿都打断了。而温晓从此也背上了“贼”的恶名。

身体上的伤好了,但是心理上的伤是想忘也忘不掉的。温晓说起这件往事,情绪还是很激动,禁不住泪流满面。虽然温晓后来已娶妻生子,也有稳定的工作,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巨大的黑洞,每次遇到挫折,他就会掉进去。这时,他不能自控,会很焦躁。这样的情绪让他失去理智。当东蕊了解到这段往事之后,也不禁泪如雨下,她紧紧抱住丈夫,犹如母亲抱住小孩。现在她才知道丈夫的痛苦所在。“不怕,不怕,我在这里,在你身边”,她柔柔地安慰他。哭出来、讲出来后,温晓觉得轻松多了,他的感情得到释放和调节。妻子也觉得自己触摸到丈夫内心最柔软的地带。在以后的日子里,当丈夫偶尔情绪失控的时候,东蕊都格外体谅他、安慰他,使他恢复平静,夫妻的感情日益加深。

在许多童话故事的结尾,我们常常看到的一句话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好像经历了波折,结婚之后的生活会是一种全新的、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但是实质上人仍然会受到过去的个人历史和经历的影响。妻子或丈夫今天会如何对待婚姻,不是由今天才开始习得的,而是在过去成长的岁月里累积起来的。结婚之后,你可以看见有的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另外一些人完全不同。

俗话说:“丈夫(妻子)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人和人在婚姻中态度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很多情形下,夫妻两个都是非常好的人,但是他们就是无法很好地相处,部分原因是源于他(她)的成人依恋类型。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研究已经证实,成人依恋对婚姻关系有着极大的影响。

人常说“三岁看老”,一个人和别人交往的能力是从小学习的,人的早期人际交往经历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以后关系的发展。

当面对陌生而且吓唬人的情形时,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孩子们的不同反应。依恋型的儿童会扑向母亲,很快安静下来,然后开始勇敢的探索,步入不熟悉的新环境。这种依恋类型的儿童我们称之为安全型。矛盾焦虑型的儿童则会大哭大闹,紧紧抱住母亲,而且听不进父母的保证。回避型的儿童往往回避母亲,保持与父母的距离,虽然自己非常害怕,但是避免和父母接触。

心理学家发现,儿童的依恋类型是对其主要的抚育者(通常是母亲)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方式。当婴儿饥饿、尿床或恐惧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很快就会有人关心和保护他们。一个有爱心的抚育者总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出现,这些孩子很舒适地享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觉得他人是安全和亲切感的可靠源泉。这些儿童就会发展成为安全型: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很容易与人发展信任的关系。

然而不是每一个抚育者都会对孩子照顾得很好。有一些抚育者对孩子的照顾时好时坏,有时候很热情,有时候心不在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可能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儿童会对他人产生冷漠、复杂的感情,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养护人会来保护他们。这些儿童是焦虑矛盾型的:他们会很紧张和过分依赖,表现出对他人过分的需求。  最后一种类型的抚育者马马虎虎,勉为其职,有时候会敌对、凶狠,这种儿童就意识到他人是靠不住的,因而在与他人关系上退缩不前,属于回避型。回避型的儿童容易猜忌生疑,不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在童年期发展出的与父母的依恋模式会成为其以后人际关系的原型。很多孤独的成年人报告其童年与父母关系糟糕,成年后或者与伴侣疏远或者过度牵绊。这说明依恋史会影响到成人孤独的发生和出现频率。童年时代形成的依恋模式会指导、形成其亲密关系的行为表达方式,并在其一生中都会发挥作用。

依恋并不只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期产生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内在的机制,它贯穿于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通过早期社会和亲子经历中所发展的内部机制,童年的依恋模式会被带入成年生活,并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建立与发展,影响着人际关系的质量。尽管依恋行为在童年早期特别显著,但是在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体验中都存在依恋。在发展过程中,个体依恋序列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新的人物会加进来,而有些人会被放弃。

一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建立会受到个人历史和经历的影响,个体的婚姻关系会受到成人依恋类型的影响。

巴塞洛缪提出成人依恋有四种类型:

(1)安全型: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2)多虑型: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这种类型的个体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

(3)恐惧型: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这种类型的成人可能处于害怕他人的拒绝而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

(4)超脱型: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这种类型的成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

依恋类型可以看作是关系的倾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习得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新关系的预期和认识部分产生于我们与以前伙伴的经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性质和价值的整体看法是由与之有关的经历塑造而成的,无论是好运还是厄运,我们最早的关于自己人际价值和他人可信性的理念来自我们与我们最主要的养护人之间的交往。

研究者们邀请《洛杉矶新闻报》的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描述,这些描述实质上是测验他们的依恋类型的。结果,大多数人的报告显示的是安全型的,但也有近40%的人认为他们属于焦虑型或回避型的;安全型的人对自己和他人有较高的评价,回想起父母也是仁爱和支持之人;不稳定的人对他人不信任或不确定,回想起父母也是冷漠的。当这种引人注目的结果出来之后,依恋类型研究很快就成为关系科学的热点之一。大规模的调查发现60%的人是安全型的,25%是回避型的,10%是矛盾焦虑型。(P44-47)

序言

本书借用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词来描述那些生活在婚姻关系中的人们。“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围城内的人却想冲出来”——恋爱的结果是结婚,而婚姻中的人由于无法解决婚姻中的各种问题而想逃离婚姻!

离婚看似冲出了“围城”,但是你可能在转了一圈之后发现你欣赏的还是原来的配偶——离婚后大量的复婚案例就是证明。

能鼓足勇气冲出围城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人还是留在围城中。既然没有勇气冲出围城,那么留在围城里的日子怎么过?尤其是当各种婚姻的烦恼围绕在你身旁,无法回避时,该如何面对这些难题?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婚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介绍了近年来心理学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人们认识婚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希望能帮助大家科学地理解婚姻中的相处之道。

一个幸福的婚姻在于夫妻双方能相互积极地影响对方,将对方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像咖啡里加入咖啡伴侣后,将咖啡香醇、曼妙的味道发挥到极致!

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描述的是在婚姻初期,当美好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人们对婚姻失望和怀疑时,如何进行心理调适。许多人以为一张结婚证书就可以保证爱情的纯洁、婚姻的美满,然而在结婚后才发现要面对的事情很多。本章介绍了国外的心理学家有关爱情的理论研究,科学地解释了爱情的温度渐渐消退的原因;提出婚姻是一种相互适应的过程;讨论了婚姻中常见的心理误区,认为婚姻是需要双方用“心”经营的,同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第二章“婚姻的软伤:婚姻倦怠”。当日复一日的婚姻生活成为一种程式时,极易使人产生倦怠。人们常说的“七年之痒”和“十年之痛”就是由婚姻倦怠引起的。深入剖析后,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婚姻中的表现与他(她)的成人依恋有关,和其在童年时所受到的关注和养护有关,所以在婚姻中要了解配偶,理解配偶,这样才能接受并包容对方的一些行为。婚姻只是一张纸,感情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是需要相扶相持的。

第三章“婚姻中的硬伤:暴力与背叛”讨论的是婚姻中的伤害。对夫妻间的暴力类型和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并介绍了家庭暴力的应对方式。婚姻中的背叛是对配偶最严重的伤害,嫖娼、一夜情、婚外情等等都是对婚姻的背叛。那么如何觉察婚姻中的背叛以及如何面对配偶的背叛行为呢,文中提供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四章“婚姻的隐伤:性不和谐”,针对的是夫妻存在的性问题,介绍了有关中国夫妻性生活现状调查的结果,科学地分析了婚姻中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夫妻消除自己的性烦恼。

第五章“美满婚姻的秘诀:沟通”向大家介绍了沟通在婚姻中的作用。由于个性的差异,有的人擅长表达自己,愿意向别人袒露心扉,有的人却宁愿选择沉默。认识配偶的个性特点,对婚姻沟通很有帮助,文中介绍了八种不同的个性类型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对夫妻沟通大有裨益,尤其是提出吵架也是一种沟通!

第六章“美满婚姻的基石:婚姻承诺”,是本书作者博士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婚姻承诺在我国研究得不多,在国外却很受重视,因为它是影响婚姻保持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许多美满婚姻的调查表明,夫妻通常把承诺归结为他们成功保持婚姻的基础。本章介绍了国外一些著名的有关婚姻承诺的理论模型,首次公布了作者对我国的婚姻承诺现状调查所得的结果,概括了中国人的婚姻承诺特点,认为婚姻就是一个美丽的承诺!

在本书的写作中,引用了潘绥铭《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徐安琪《中国婚姻质量研究》、李银河《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莎伦·布雷姆《亲密关系》等书中的观点和调查结果;还引用了一些网络上很感人的真实故事,在此向诸位作者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那些为我提供自己的婚姻故事、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朋友!

“运用之妙,存平一心”,婚姻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炼狱,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它!如果您在读完本书之后,有故事想和作者分享,我将非常乐意收到您的邮件,我的邮箱是litao@xsyu.edu.cn。

祝各位婚姻美满、幸福!

李涛

2006年12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心理援助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52395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3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