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陶器和制陶技术出现得非常早,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着。最原始的制陶技艺,目前只能见诸于书本且残缺不全。然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一项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原始传统手工制陶术,现今仍被完整保留下来,它就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本书图文并茂、精美的图像配有文字的解说,呈现了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图景。以期使增进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
图书 | 曼斗傣族慢轮制陶(附光盘)/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陶器和制陶技术出现得非常早,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着。最原始的制陶技艺,目前只能见诸于书本且残缺不全。然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一项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原始传统手工制陶术,现今仍被完整保留下来,它就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本书图文并茂、精美的图像配有文字的解说,呈现了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图景。以期使增进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进而推动保护实践的广泛有效展开。 目录 曼斗和玉勐这个人 工艺流程 取土、舂筛、和泥 制坯 烧窑 工具 轮盘 木拍 鹅卵石 小刮 竹刀 竹片 印花工具 工艺考察 选上和泥 夹砂陶 慢轮 泥条盘筑法 器型 器表修饰 薄壳窑 一直被强调的科学价值 结论 经典样式 日常生活用品 公共生活用品 土陶在民间 傣族制陶的人类学观察 妇女与制陶 大匠不以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态度决定命运:慢轮制陶的未来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曼斗傣族慢轮制陶(附光盘)/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书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海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060333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1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3 |
丛书名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书系 |
印张 | 6.08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189 |
宽 | 17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