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米开朗基罗(精)/典藏艺术理论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漫长的一生是个谜,说不清里面藏了多少痛苦,他的天才总是被俗物束缚,怎样努力也挽救不了家族衰败的命运,发出多少光也照不亮文艺复兴暗淡的结尾,他的痛苦与激情,浓缩为《大卫》的朝气,《创世纪》的辉煌,还有《摩西》那异乎寻常的平静……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记述了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一生。

内容推荐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多才的艺术大师,他不仅是一位画家、雕刻家,也是卓越的建筑师和诗人。我们从他一生所创造作的绘画、雕刻和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歌颂人类的无限创造力,他的大壁画《创世纪》和鬼斧神工、真善美兼备的雕刻作品《大卫》至今仍被世人评为最完美的圣品。

本书将为你介绍这位著名的艺术大师的精彩一生。

目录

一、在石匠家庭里

二、按自己的心愿

三、“这就是我所需要的”

四、“船烧着了”

五、卡列吉别墅

六、神话般的转变

七、真理在哪里?

八、何去何从

九、向前进!

十、霹雳震响

十一、十字路口

十二、“永恒之城”

十三、重返故乡

十四、一对一的决斗

十五、两种性格

十六、又在一起了

十七、西斯廷教堂

十八、事业与时日

十九、好斗的性格

二十、迷恋

二十一、故乡的忠实儿子

二十二、统治者的压制

二十三、《最后审判》

二十四、作一个罗马公民意味着什么

二十五、不幸

二十六、最后期限

米开朗基罗年表

附图

试读章节

1475年3月6日这一天,在意大利卡普累斯镇行政长官罗多维柯·第·列奥纳多·波纳罗蒂·西莫涅简朴的家里,人们激动非常:他的妻子佛朗切斯卡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这孩子取名叫米开朗基罗。孩子刚出生就决定送到塞金雅诺的奶妈那儿去,这可真够佛朗切斯卡夫人哀伤的。但别的选择却没有:夫人身体很弱,医生特别指出她需要安静——何况两岁的大儿子列奥纳多已经足够淘气的了,现在又得为这新生的儿子担晾受怕。在这儿干活多年的老女仆乌苏拉的弟媳妇会把这孩子喂得胖胖的—这奶娘就住在离佛罗伦萨三里远的塞金雅诺山上。在父母看来,孩子的身体显得很脆弱,而塞金雅诺山上的空气会使人变得强健有力。加之,出身高贵的父母不乐意自己哺育孩子——这事儿得由那些穷得出卖自己乳汁的妇女来干。

准备工作没花多长时间。在和小米开朗基罗告别的时候,佛朗切斯卡夫人忍不住流泪了,她恳求丈夫尽量小心地把孩子送到采石场;而在这以前,她要乌苏拉发誓:一定要请她的弟媳十分细心地照看米开朗基罗。

载着这新生婴儿的车子,从卡泽金平原出发,在蜿蜒于亚平宁山脉悬岩陡壁之间的道路上颠簸着。在那很高、很高的地方,就是采石场了。正是春天的大好时光,山毛榉已是绿树成荫。那绿呀,简直使人心迷神醉。天空一碧如洗,只有那像一个黑点一样的山鹰,在高天翱翔……

在这一行人的头里,骑马走着执政官本人,而老女仆乌苏拉,在马车里摇着孩子,昏昏欲睡……

当这一行人在山上停下来的时候,人们从正在采石的悬岩陡坎后边、从石缝里面,像影子一样,陆陆续续走出来。他们从头到脚满是石头粉末,一个个看上去就像灰白的泥菩萨。老乌苏拉庄严地从车里抱出一个漂亮的、包裹在洗礼时用的襁褓里的孩子,孩子大声哭着。老乌苏拉把孩子给了迎着她走来的一个年轻、漂亮、体格丰满的妇女——她的弟媳,并用威严的声音说道:

“豁出命来,你也得把大人的亲生儿子喂养好!”

接着,执政官本人像发命令似地简短训诫了几句,人们就在老乌苏拉告别的哭诉声中回程了。

在石匠托马佐的妻子莫娜·巴巴拉身边,小米开朗基罗不知不觉地长大、变得健壮了。这间布局紧凑的农家小屋坐落在小村子里,紧靠悬岩。这里对米开朗基罗来说是好极了。他常常在去山顶牧场羊群欢快的铃声中睡去,在这铃声中醒来。这铃声常常伴着莫娜·巴巴拉那简单而淳朴的歌声。巴巴拉唱着这些歌,摇着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同乳兄弟朱里奥入睡。奶妈的奶仅够他两人吃,但是在他们两人出牙齿以前,他们已能吃得下在阳光下晒干的羊奶酪了。所以,他们的消化能力一点儿也不差。他们——执政官的儿子和石匠的儿子,一块儿开始满屋子爬来爬去,一块儿从门槛望出去,瞅着这上帝创造的世界。总是忙忙碌碌的巴巴拉那双干活干得粗糙了的手,一样地拍打他们俩,一样地爱抚他们俩。

在石匠小屋里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这种生活把在另外一种条件之中诞生的米开朗基罗锻炼得强健起来了。奶妈纯真而出自内心的爱代替了母爱。

佛朗切斯卡夫人先是想念米开朗基罗想念得不得了,常常担惊受怕;以后也习惯了。随之而来的是,为了使丈夫高兴,为了提高丈夫在社会上的威望,她也有心思来打扮打扮自己了。现在,半大的列奥纳多也能给她消愁解闷了。他们也不时地送些礼物到塞金雅诺去。

一次,佛朗切斯卡夫人和丈夫一块儿去看望儿子,并事先给塞金雅诺送了信儿。莫娜·巴巴拉没让自己丢脸。在来拜访的那一天,她精心收拾了农舍,用山花和绿草把它装扮起来。可怜的农舍变得舒适,甚至富有诗意了。

孩子们穿着洁白的衬衣,健康而高兴。

就这样,米开朗基罗在石匠家庭里成长起来了。当他刚刚开始能爬过农舍的门槛,坐在被太阳烤得热乎乎的石头上极目四望的时候,那高峻的山峰,那绿色的原野,那原野上像忽明忽暗的斑点流动着的羊群,便尽收他的眼底,悠扬的铃声远远地从那儿传了过来。他迎接旭日东升,常常不自觉地注意到落日的余晖怎样把陡峭的山岩照成血红色,并慢慢地消失。逐渐地,米开朗基罗能够站立起来,走得更稳实了。而后,他开始和朱里奥到邻居家串门子,和他们家的孩子们一块儿玩,看他们用小石头搭房子。

在塞金雅诺,妇女们哺乳孩子的时间比较长。在那些怕人口太多的普通老百姓家里,都是这样做的。她们哺乳孩子到三岁,她们想,在哺乳期间,就不会再怀上孩子。莫娜·巴巴拉也长时间地给朱里奥吃奶。乌苏拉劝自己的女主人,把小米开朗基罗再在塞金雅诺留一段时间,让石匠的妻子给他喂奶。

两岁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回到了自己家里。他像个小狼崽子一样四面张望着,显得很陌生,到处叫巴巴拉妈妈的名字。这使佛朗切斯卡夫人很不乐意。她很不喜欢这小狼崽子一样的孩子了。她心甘情愿地同意让他重返塞金雅诺,让他长大一点儿、长健壮一点儿。

在这里,在这普普通通的、贫穷的环境里,他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每一天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欢乐。今天,托马佐爸爸给他和朱里奥带来了一些小石头,他们可以用这些小石头来玩不同的游戏:一会儿用这些石头来搭成高房子一“像在佛罗伦萨那样”(邻居的大孩子这么说);要么把这些小石头磨成圆球,把它们围成一圈,又把它们打散。

大孩子们聚集到他们经常攀登的山岩上面,在鹗鸟巢里掏羽毛,把从里边飞出来的小鹗捉回来,想方设法喂养它们,想驯养它们。那些刚刚会走的小孩子们,也跟在大孩子后面,看那些刚学飞的小鹗鸟。有那么几个胆大包天的孩子,夸下海口说他们要爬到鹰巢里,把雏鹰偷到手。这些人朝思暮想的愿望就是驯服雏鹰。一些最勇敢的孩子,则攀登到绝壁险峰之上……

当三岁的米开朗基罗回到那循规蹈矩的家里以后,一切都变得迥然不同了。他变野了。当他还没把他整个的心和老莫娜·乌苏拉连在一块的时候,他苦苦思恋、到处寻找巴巴拉妈妈,而老乌苏拉便是和那哺育他长大的山村唯一联系着的人了。老乌苏拉常常给他讲那些没完没了的故事,讲山乡的过去;没完没了地回忆塞金雅诺,回忆托马佐的石匠家庭,回忆那些使她的心灵感到亲切异常的塞金雅诺孩子们做的调皮事,回忆那一切她比较熟悉的事情。要知道,托马佐是她的小兄弟,多年以前,是她把他拉扯大的。

米开朗基罗之后,佛朗切斯卡夫人又生了两个孩子:波纳罗托和乔万西莫涅——或简短点——乔万尼。但这一次,佛朗切斯卡夫人坚决拒绝了把孩子送到山里去请奶妈喂养。他们可能不会长得那么健壮,但他们也不会长成米开朗基罗那样的野性,他们长大以后,会像大孩子列奥纳多那样爱戴母亲。而这二儿子,像个野人一样:他不玩那些高贵的家庭里文质彬彬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他老想爬上屋后的树或岩石上,险些摔了下来;他老爱和石头或棍棒打交道;他的言谈举止是那么不近情理,老也不能使他丢掉那些老百姓的口头语……

他两个弟弟都是请了奶妈到执政官家里来奶大的。

佛朗切斯卡夫人又怀孕了,但她异常衰弱。会生个姑娘还是小子呢?最好是个姑娘吧:男孩够了,女孩更亲近母亲。

但又生了个男孩,哲斯蒙多。他是来到了世界上,母亲却命归黄泉……她死了,甚至来不及告别和祝福孩子们……

乌苏拉在花园里一堵荒僻的墙角找到了六岁的米开朗基罗,他拿着一块黑炭,着迷地、不声不响地在白石灰墙上画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花纹。在墙边,正干燥着各种小泥人、小泥鸟,还有各种老乌苏拉都猜不出来的她讲的那些故事里的怪物和山上的精灵。

看着被黑炭弄得肮脏的孩子,这心地善良的女人双手一拍,似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真的生她厚爱的米开朗基罗的气了:  “啊,圣母!他母亲都要死了,这蠢孩子却在厨房里要了木炭,把自己从头到脚画成了这副叫人笑掉大牙的样子!真不害臊!真丢人!走,我给你洗干净,你好去吻吻你那快进天堂的母亲的手……啊,上帝,您给我们指条路呀!没有妻子,我们老爷怎么带这五个孩子呀!小宝贝哲斯蒙多多可怜呀!”

接下来的是眼泪、叹息、发誓、整日价点着的蜡烛、教堂里的赞美歌、到墓地去的送葬行列……乌苏拉成了主人家的主妇,找了一个人来奶哲斯蒙多。事情是那么多,以致没时间和米开朗基罗麻烦,使他不受心烦意乱的父亲愤怒的喝斥,甚至吃一老拳——因为他用木炭画满了所有的墙壁和篱笆……但是,绘画和泥塑已成了这孩子的一种狂热了,任何劝告、任何命令,也无法把他从这件事情上拉开了……

P1-5

序言

恩格斯曾对文艺复兴作过极其精到的论述,他说:“现代欧洲各民族全部新时代的历史”,“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起源”,他特别指出“在那个时候,意大利出现了艺术空前的繁荣,这种繁荣,似乎作为古典文化的回光返照出现的,而且,这样的繁荣是再也无法达到了”。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桑蒂、米开朗基罗就是这种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

在这三位巨匠身上,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艺术理想,他们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代最成熟、最辉煌的艺术成就。可以说,盛期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和最鲜明的艺术形象,不可分割地和他们的实践活动相联系。他们在五百多年前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是在今天也以它形象的美、思想境界的深邃、表现形式的优雅和谐吸引着全人类。因此,后人称他们为文艺复兴三杰。

为了对这三位艺术大师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以及经典艺术价值的深刻了解和研究,我们将描写他们生平及创作活动的纪实性小说《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桑蒂》《米开朗基罗》、分三部出版。

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多才的艺术大师,他不仅是一位画家、雕刻家,也是卓越的建筑师和诗人。我们从他一生所创造作的绘画、雕刻和建筑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歌颂人类的无限创造力,他的大壁画《创世纪》和鬼斧神工、真善美兼备的雕刻作品《大卫》至今仍被世人评为最完美的圣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米开朗基罗(精)/典藏艺术理论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阿尔塔耶夫
译者 李长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445890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465.7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6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