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
内容
编辑推荐

狙击手高超的作战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战场上将狙击作战的战术发挥到极致?《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是一本系统全面地讲述狙击发展史的读物。对经典狙击步枪及著名狙击手全面收录,为你揭开战场神射手的神秘面纱,解读生死一线的经典狙击战例,剖析中外史上顶尖狙击手的内心世界,为你大话百步穿杨绝技的由来与演进。本书由刘杨编著。

内容推荐

狙击手高超的作战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战场上将狙击作战的战术发挥到极致?《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狙击作战、狙击武器以及狙击战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探索狙击战的精髓所在,及其在常规战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内容通俗易懂、资料翔实,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对广大爱好军事知识的青少年而言,这也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本书由刘杨编著。

目录

第1章 对狙击手的真实解读

狙击的起源

狙击手的内心世界

第2章 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狙击手和狙击作战

步枪精确射击在欧洲的早期运用

美国步枪的早期发展

拿破仑时代的威胁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

第3章 美国南北战争与欧洲战事(1854-1914)中的狙击战

光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步枪精确射击的影响

19世纪美国光学瞄准器材的发展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北军狙击手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军狙击手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19世纪末步枪弹药技术的新发展

普法战争与英布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第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狙击作战(1914-1916)

英国人的噩梦

德军狙击手的战术和训练体制

关于狙击防盾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狙击步枪和光学瞄准镜

协约国装备的狙击步枪

协约国的反击

20世纪初弹药技术的新发展

加里波利狙击战

第5章 转折点——重建优势的协约国狙击手(1916-1918)

英军狙击训练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拉沃特效应

英联邦狙击手的作战情况

美军狙击手参战

法兰西狙击手

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狙击作战

战争末期及战后的协约国狙击步枪装备情况

第6章 苏联狙击作战(1936-1945)

西班牙内战(1936-1939)

两次大战期间前苏联步枪和弹药技术的发展

苏芬战争(1939-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初期

苏联狙击手的训练与作战

苏军狙击手的着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女狙击手

苏军的半自动狙击步枪

第7章 德军狙击手与东线狙击作战(1941-1945)

德军狙击手的训练

K98k式狙击步枪

半自动狙击步枪

穿甲弹和爆炸弹

与苏军和严寒作战

第8章 太平洋战争(1941-1945)

美国人的准备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

热带丛林狙击战

与日军狙击手作战

太平洋战场上的英联邦狙击手

第9章 西线战场的狙击作战(1940-1945)

英军的狙击步枪

加拿大狙击手与朗·布兰奇兵工厂

美国狙击手与其使用的狙击步枪

盟军的进攻

西线盟军狙击手的训练和装备

穿越乡间小道

德军的撤退

第10章 朝鲜战场上的狙击作战(1951-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

第11章 越战——美军的阴影

越战期间美军狙击作战装备的发展

消音器与夜视仪的使用

第12章 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战后狙击装备的演进和发展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兴起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的狙击作战

第13章 21世纪的狙击手

20世纪末狙击步枪的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狙击步枪的发展

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

弹药技术发展新动向

光学技术的进步

激光测距仪与夜视器材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战争爆发时,南北双方都装备了大量的步枪,而且多数都是0。58英寸口径的撞针式线膛步枪。北部联邦拥有不少象斯普林菲尔德这样的兵工厂,所以能够大量生产质量上乘的“斯普林菲尔德”式线膛枪,北军也就成为最早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战场狙击手的军队,这大大得益于一名实力雄厚的发明家——海勒姆-伯尔丹(HiramBerdan)的资助。1861年8月的一份《纽约时报》上登载了伯尔丹的文章,文中描述了当时的一些情况:

“美国拥有不少枪法出众的步枪手,他们主要来自新英格兰和西部地区。在军中,他们组成班级建制,配备给团级步兵部队。他们的使命就是在战场上伺机消灭敌军官和炮手……”

伯尔丹按照自己的想法于1861年相继组建了两个这样的团,士兵们来自北部各个州,包括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新罕布什尔州、纽约州、宾西法尼亚州、佛蒙特州、威斯康星州等。选拔士兵的标准主要是射击技术,为此征招来的士兵还必须通过严格的测试。测试中包括采用无依托方式射击,在200码的距离上连续击发10次。成绩必须达到全部命中,且弹着点散布不能超过5英寸的程度。同时,对士兵的身体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不过,伯尔丹的部队并不是北军中唯一的狙击手部队,第15、第19和第22马萨诸塞团,第16密歇根团,第14密苏里团,第66伊利诺依营,第1至第10俄亥俄营,第1纽约营和第1缅因营都配置了狙击连。这些部队的士兵除了接受过精确射击训练外,还具备测距、侦察、刺刀格斗和反骑兵能力,但其作用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第60团和第95团一样,执行的是游猎和侦察任务。所以,尽管他们的枪法要高出军中的其他普通步兵,执行的不过是与普通步兵较为相似的任务。

与其他身着标准蓝色美军制服的士兵不同,北军中伯尔丹的狙击部队的制服是与英军步枪团类似的暗绿色上衣和裤子配以无反光黑色纽扣、带羽毛的灰色垂沿帽以及普鲁士式的皮革背包。伯尔丹认为这样的组合能很好地和其他部队的普通士兵区分开来,以便执行游猎任务,“暗绿色和夏季的林叶可以很好的融合,而到了秋冬季,灰色可以让士兵利用周围的环境很好的隐蔽”,可见伯尔丹的部队着装是很具实用性的。不过,伯尔丹的部队着装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式样,部分士兵的衣裤为蓝色,佩带绿色的帽子。很快,人们发现帽子上的羽毛十分醒目不利于隐蔽,于是立即被取消了,代之以暗色的宽边软帽。这种帽子的帽檐可以很好地遮挡射手面部,帽子的外部轮廓也不规则,这样一来就很适合狙击手在战斗中佩带。总地说来,北军狙击手的着装较为舒适,而且对自身的隐蔽非常有利,所以受到了多数北军官兵的欢迎。很多部队单位都在自己的制服上装饰了个性化的徽标,伯尔丹的士兵们就在自己的帽子上绣上了交叉的步枪图案和“USSS”字样。而在实战中,很多士兵是不愿穿着这样的制服的。1864年初,查里斯·麦托克斯(CharlesMattocks)少校接管了伯尔丹的步枪团,他就认为“士兵们的着装过分一致,对与周围环境很好的融合有很大影响”。

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尽管没有迹象表明南北战争时期曾出现专用的狙击手伪装服,但这一时期交战双方的士兵确实都曾将树叶和杂草安插在自己的帽子上,以求达到伪装的目的。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至少此时的士兵已经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利用周围的植被条件伪装自己。不少狙击手还喜欢藏身树上,这样也就获得了极好的视野,但射击时产生的白烟却很难掩盖。除非射手的身手足够敏捷,可以迅速转移,否则只要射击距离不算太远的话就很容易暴露狙击手的位置并招来附近敌人的火力报复,很多狙击手便是因此丧命。南北双方的狙击手们在战争中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在以后的几场战争中,士兵们都很少利用树木作为自己的藏身地点。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军狙击手倒是个例外,他们似乎很乐意把树梢当成自己的窝。

对于着装的选择北军的确给予了一定重视,但对步枪的选择上却不大注意。最初,北军订购的是M1861“斯普林菲尔德”式线膛步枪,该枪子弹初速为每秒950英尺,枪全长58。5英寸,全重9。25磅,另配有一个长21英寸的刺刀。但这种步枪被证明并不适合狙击作战使用。对于前膛装填步枪来说,最快捷省事的装弹方式是站立装弹或者侧卧在地装弹,但这样一来产生的最大问题就是装弹时会暂时失去与目标的目视接触,这就给目标的瞄准和跟踪造成了困难。伯尔丹曾试验过M1859式52英寸口径后膛装填步枪,而且提出过采购专用的狙击步枪。但这一设想被当时以思想保守著称的军械部部长詹姆士·里普利(JamesRiply)准将驳回,此人对后膛装填步枪没有任何好感,而且认为士兵们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步枪。与此同时,里普利倾向于订购价格高昂的“夏普”(Sharp)式步枪,这种步枪单支售价为45美元,几乎是“斯普林菲尔德”式步枪的3倍之多!最终,北军为第1和第2步枪团的士兵们配发了M1855“柯尔特”(Colt)式轮发步枪,这种步枪一次可装填6发子弹,但很不受欢迎,其射击精度与普通步枪无二,射程也不够远,而且很容易产生弹药卡壳这类的机械故障。P40-42

序言

什么是狙击?

狙击,是战争中一种极其有效的战术。狙击手需要有猎人一样的耐心,狼一样不惮于发动进攻的勇气。百步穿杨般的高超射击水准。狙击的成功从不是简单的复制,狙击会面临许多潜在的、突发性的挑战,成功的狙击不仅仅是消灭敌人,还包括能“功成身退”,因此,狙击手不仅要有直面生死的勇气。还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心。分划线,本是光学观测和枪炮瞄准器材中用于辅助判定目标性质的基本参照线条。而在狙击作战中。狙击镜中的分划线更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因为分划线背后的目标下一秒钟有可能是你枪口下的猎物。也有可能是须臾间置你为死地的猎手。

狙击从来只是一种战术。谁也不能指望通过狙击改变战争的命运,如果那样,战争反而会变得更加简单。宛如古代的骑士决斗。但。狙击产生的影响也从来不是一句战术作用所能轻言的。因为它对双方士气有很大的影响。它能从肉体上消灭敌人。包括“最有价值”的肉体,比如指挥官等。所以,很多时候。它却产生了战略性的作用,这并不荒唐,而是取法乎上。

本书是一本系统全面地讲述狙击发展史的读物。通过该书。我们能系统地回顾有关狙击的历史。它包括了战术和智慧的浓缩——精确的狙击需要精密的光学瞄准镜和透过分划线对目标距离和偏差进行准确的判断;它是智力、体力、耐心以及勇气的综合较量——生死一线的狙击不但要一击必杀,消灭对手,也要很好地隐藏和保护自己;它的背后也体现着军事工业的较量——狙击当然需要最好的。或者最合适的狙击枪。本书的意义也许并不局限于此。狙击的哲学也是商业的甚至是生活的哲学。因为商场如战场。同狙击一样,要竞争;除了要有血火与枪炮的对抗,还要有智慧与耐心的比拼。

后记

狙击,曾在战争史上有过无数的辉煌,让无数的英雄从沉默中声名鹊起,也曾让勇敢的对手扼腕叹息。狙击手在人类历史上的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未来战场上打击敌人的方式将越来越多,但狙击作战并未因战争革命的迅猛发展而过时。

通过本书我们了解到,优秀的狙击手乃是在战场上战斗技术最为全面的士兵。在很大程度上,装备并不是关键,因为拥有一支安装了光学瞄准镜的射手并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狙击手,相反,许多优秀狙击手的装备往往只是一只望远镜和一支普通步枪。近年来,狙击作战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几次较大规模的现代战争也体现出不同于半世纪以前战争的特点,局部冲突和反恐战争的规模和力度有所加大。狙击手所特有的精确性与弹性选择目标的能力,使其能够比常规部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可见,在未来战争中,狙击手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目前关于战争中的狙击手的专业著作不多,本书在大量中外战争史实和权威资料的基础上,为读者展现了全面而真实的狙击手、狙击装备和狙击作战。如果本书能赢得读者的喜爱,将令我们倍感欣喜。由于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刘扬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死对决(战争中的狙击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290151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7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