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纵横天下(话说战国策和当代中国外交)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建民编著的这本《纵横天下(话说战国策和当代中国外交)》以一位资深外交家的亲身经历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向读者生动地阐述了中国传统外交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思想根源以及历史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此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外交与西方国际政治理论进行了鲜明的比对和思考,力图让当代的人们正确认识大势和局部的关系、封闭和开放的关系、革命和保守的关系,酣畅淋漓地书写了外交这个领域的神奇与魅力。

内容推荐

《纵横天下(话说战国策和当代中国外交)》是吴建民第一部以国学角度为切入点,总结数十年外交生涯的新作,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独家见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精辟的思考、冷静的观察和深刻的剖析。

目录

序言 外交离你并不远

壹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原因和特点

 二、全球大变局

 三、全球大反思

 四、感悟——大反思必然会带来大进步及思想先行,人们应警惕惯性思维

贰 天下大势

 一、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由分裂走向统一,解放生产力的大趋势

 二、认识天下大势的重要性——带来大发展和大进步

 三、当今的天下大势——一条主线,两大潮流,三个中心

叁 变法图强

 一、变法图强风靡战国时期

 二、战国变法的启示

 三、全面认识中国成功的改革

肆 纵横捭阖

 一、战国时期总的国际形势——诸侯国崛起

 二、战国时期外交的杰出代表——张仪、苏秦

 三、感悟——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伍 远交近攻

 一、背景——急需正确的争霸战略

 二、今天的世界与战国时期的相似点和不同

 三、启示——顺应大潮流、把握大主题、认清大变革

陆 外交华章

 一、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取得成功

 二、走出险境,打开中美关系,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改革开放,邓小平外交上的大手笔

 四、打破制裁——20世纪末中国外交

试读章节

张仪出生于一个败落的魏国贵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师从战国纵横家鬼谷子。

张仪学成之后开始游说四方诸侯。一次,楚相昭阳君宴饮宾客,席间观赏楚王赏赐的和氏璧。但宝玉竟在传看观赏后丢失了。有门下认为是张仪盗走了和氏璧,说道:“仪贫无行,必盗相君之璧。”于是抓住张仪拷打数百下,张仪坚决否认盗取和氏璧,楚相只好将其释放。张仪回家之后,妻子看到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埋怨他说:“你要是不去读书游说,怎么会受此侮辱。”张仪却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了?”妻子见他关心的竟然是自己的舌头,不禁失笑道:“你的舌头还在呢。”张仪说:“这就够了。”这反映出张仪对自己游说的能力很有信心。

公元前328年,张仪入秦,面说秦王。他在表达对秦国空有强大的潜在实力却无法实现霸业的惋惜之情的同时,点出了自己以连横击破六国合纵的战略(当时的合纵联盟是由公孙衍所主导的)。让秦王相信以秦国本身的优势,即赏罚得当,军力强盛,号令严明,地势有利,完全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他论证了秦国的实力和条件远超其余六国,有条件称霸;而后历数秦国三次称霸不成,并将原因归结于秦国谋臣的平庸。

第一次称霸的机会是秦国伐楚之时。结果功亏一篑,在攻下楚国国都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未竟全功,让楚国恢复了实力;第二次是秦国防守反击诸侯联军之时,秦国不仅挡住了诸侯联军的攻击,而且围困魏国都城大梁,结果谋臣却与魏讲和,使魏得以喘息;第三次则是穰侯罔顾国力,“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使得秦国白白浪费了建立霸业的机会。

他在最后的话中点出了自己的战略:“臣冒死罪,希望见到大王,谈论秦国的战略以及怎样能够破坏天下的合纵,灭赵亡韩,迫使楚魏称臣,联合齐、燕加盟,建立霸王之业,让天下诸侯都来朝贡。”

张仪的所思所想本质上就是连横的战略,打破诸侯合纵,与秦王所需正相契合。至此,张仪获得了秦王的赏识,封为客卿,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为了实现连横的战略,张仪在秦国武力的支持下,一方面敦促劝说魏、赵、齐等国单方面与秦媾和,采取侍奉秦国的做法获得安宁;另一方面积极破坏诸侯国之间的联盟,破坏可能形成的合纵局面。

张仪游说诸国时,背后有秦国强大的国力、兵力支撑,加上张仪辞令精辟,迫使许多国君退出了合纵,有的为了讨好秦国,甚至还割让了不少土地。

在张仪游说齐国时,就明确告诉齐王:“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涉河关,指抟关,临淄、即墨非王之有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熟计之。”(刘向,《战国策·齐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他警告齐王如果不倒向秦国,那么秦国就会逼韩国、魏国、赵国大举进攻齐国(之前秦国已逼迫这三国割地求和),这样的话,齐国估计连名城即墨、国都临淄都保不住。到那时候,作为战败之国再想向秦国示好,恐怕不给你这个机会了。张仪提醒齐王要深思熟虑,以国家长远利益为重。齐王迫于强秦的威胁,只好与秦国结盟,还献出了三百里肥沃丰产的土地。

公元前328年至前325年,张仪两度对魏国“先兵后礼”,还建议秦王将公子繇作为人质送到魏国,使魏国臣事秦国。秦惠王因此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四年后,张仪拥戴秦惠君正式称王,更年号为秦惠王元年。

公元前322年至前317年,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魏国担任国相,打算使魏国首先臣事秦国而让其他诸侯效仿。起先两任魏王都不肯接受他的建议。秦惠王数次发兵,大败魏国,并在公元前318年击溃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五国合纵。张仪借机再次游说魏襄王,魏国终于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从中和解;张仪回到秦国,二度出任国相。

公元前313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张仪称自己会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并与楚国永远结为兄弟国家。

于是,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楚怀王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

张仪回国后,一连三月称病不上朝。楚怀王以为张仪是嫌齐楚断交不够彻底,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等的一种凭证),到齐国辱骂齐宣王。盛怒之下的齐宣王斩断符节转而与秦国结交。

张仪在齐、秦建交后,知道自己离间齐、楚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对楚国的使者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他这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结果在秦、齐两国共同攻击之下,楚军大败。

如果说张仪对楚国的战略止步于此,那么尽管他的连横策略获得了成功,却为秦国在自己的东南树立了一个强敌。但张仪再次展示了自己高超的外交技巧,最终将楚国也纳入了自己的阵营。

公元前311年,秦国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楚国黔中一带的土地。楚怀王却说只要得到张仪,就会自愿献出黔中。张仪明知此去的惊险,却还是主动请求前往。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烹杀他。张仪通过楚大夫靳尚威胁楚怀王的爱妾郑袖,说秦王为了营救张仪,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并把美女嫁给楚王,这必将导致郑袖失宠。

于是郑袖日夜向楚怀王讲情,楚怀王竟然真的赦免了张仪,并答应了张仪的建议,背离了“合纵”与秦国结盟亲善。

随后张仪完成了对韩、齐、赵、燕四围的游说,实现了连横的战略目标,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P102-106

序言

外交离你并不远

2003年我到央视去做节目,谈外交问题。在主持人向我提问之前,放了一个短片——央视记者去采访北京大街上的路人,问他们如何看外交。第一个路人的回答是:外交挺神秘的。第二个路人的回答是:外交挺贵族的。第三个路人的回答是:外交吃宴会。我看了这个短片后感到,央视记者虽然是在大街上随意采访,但这三个回答却很有代表性,反映出中国老百姓觉得外交离他们太远。

自2003年央视对我采访以来,十多年过去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注意到出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是专门谈国际形势的媒体颇受欢迎;二是老百姓对国际形势越来越关注,我本人收到越来越多的邀请,要我去全国各地讲国际形势;三是国内关于国际形势的各种研讨会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背后意味着人们对于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关注程度在上升,外交与他们的距离在缩短。

2013年年底和2014年年初,国际上和中国国内都出现一股对比历史和现实的风潮。国际上是拿1914年和2014年相比较,认为二者何其相似乃尔。国际主流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评论,其核心内容是:1914年前,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经贸往来频繁,利益交融,欧洲是一片和平繁荣的景象,谁也不想打仗。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在1910年出版的《大幻觉》(The Great Illusion)一书中指出:“欧洲的经济已经如此相互交融,发动战争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然而,严酷的现实是,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是迄至当时人类历史上打得最惨烈的战争。

2014年1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称:要注意一战的教训。英国与德国在一战前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但还是发生了战争。中日两国今天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安倍这番讲话助长了国际上将历史与现实比较的风潮。

美国学者米尔兹海默认为如果未来5年内中日之间打起来,他并不会感到惊讶。同时他还认为中美之间的对立比昔日美苏之间的对立更加不稳定,因为中美之间的潜在争端更多。

2014年适逢甲午海战120周年,中国国内也兴起了一股将甲午海战时的中日关系与今天的中日关系进行比较的热潮。有的杂志以《假如甲午再战》为题,发表了封面文章和系列报道。有人说,1861年到1894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这个势头被甲午海战给破坏了。1927年到1937年,中国的经济曾经出现了第二个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个势头被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打掉了。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第三个强劲的发展势头,人们担心这个势头会不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中曰战争所打断。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媒体上众多军事专家大谈战争、比较有关各方武器的优劣,以及战争爆发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可能性等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烈。我在国内与各地的各界人士接触,人们纷纷问我:“吴大使,是不是要打仗了?”这是最近30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

上述情况是发人深思的,今天的世界真的是战争一触即发的世界吗?不对,今天的世界处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与100年之前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的世界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时代主题变了,这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有些人看不到这一点。2014年5月,我参加了日本NHK组织的全球连线的辩论会。在会上有日本学者又重复了2014年与1914年十分相似的观点,我发言表示完全不同意这个说法,指出这个说法看不到时代主题的变化,看不到100年前与今天世界的差别。我强调差别至少有三条:

……

记得2004年9月,西班牙埃尔切市烧鞋事件发生后,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现任浙江省省长)打电话给我,因为我是温州市政府的顾问,征询我对这件事情如何处理的意见。我强调,还是要从合作共赢的思路出发,逐步化解矛盾。  我十分敬佩温州市的领导和温州鞋商的反思能力、学习能力和在挫折中重新站起来的能力。最后,温州的鞋商对这个事件处理得非常漂亮。当然,西班牙人烧我们的鞋是不对的,是违法的行为,我们必须进行交涉。温州鞋商了不起之处,是他们没有停留在交涉,停留在斗争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地分析了这个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后采取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办法,来化解了这个矛盾。这个案例对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家有众多的启示和深刻的参考价值。

我们的企业在走向世界的时候,碰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违法的现象,当然要进行必要的斗争。但是,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要与外部世界的合作长久地进行下去,使我们在海外的事业越来越发展。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显然只靠斗争是不够的。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其本质就是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的共赢。共赢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历史上西方大国进行殖民扩张时,寻求的目标不是共赢而是单赢。世界变了,零和游戏行不通了,必须走向正和游戏,就是互利共赢。

2014年初,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关同志专门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写一些关于点评《战国策》的书。我开始有些犹豫,我想我又不是学历史的,点评《战国策》我显然不如那些精通历史的老师们。但是后来又一想,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中国外交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而今天的世界也正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期。外交对我国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今天中国的现实是,许多老百姓还认为外交离他们太远。我想如果通过我点评《战国策》,并联系今天中国外交的实践,那也许可以帮助中国的公众多了解一点外交。这大概是今天中国公众的需要,也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需要。

感谢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冯杰和副总经理李欣,感谢他们提出的倡议,否则这本书不会问世。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李山教授,他专门来看望了我,我从与他的谈话中以及阅读他写的书中学到了很多。

我还要感谢我身边的工作人员赵婷婷、葛震、胡佳裕等,我这本书主要是在节假日期间写出来的,他们几位陪着我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佳裕出力更多一些。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夫人施燕华,感谢她的帮助和支持。没有她的帮助和支持,我这本书是很难写出来的。

从点评《战国策》出发联系到当代中国外交,这是一种尝试。这种尝试难免会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之处,切望读者和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以上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纵横天下(话说战国策和当代中国外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建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5625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4174346
中图分类号 K231.04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