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论证(增订本)》对《西厢记》诞生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高度的概括总结,主要围绕《西厢记》的作者、体制、版本、影响、续书、评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论述、缜密的考证和辨析,开拓了《西厢记》研究的新领域。作者张人和还在本书“附论”中,以翔实周密的考释,论证了所谓《郑崔合柑墓志铭》是后人以低毁《西厢记》的伪作,《点鬼簿》与《录鬼薄》实为一书等问题,解决了《西厢记》研究中一些未解之题。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推动了《西厢记》研究向纵深发展。
图书 | 西厢记论证(增订本)(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史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西厢记论证(增订本)》对《西厢记》诞生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了高度的概括总结,主要围绕《西厢记》的作者、体制、版本、影响、续书、评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论述、缜密的考证和辨析,开拓了《西厢记》研究的新领域。作者张人和还在本书“附论”中,以翔实周密的考释,论证了所谓《郑崔合柑墓志铭》是后人以低毁《西厢记》的伪作,《点鬼簿》与《录鬼薄》实为一书等问题,解决了《西厢记》研究中一些未解之题。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推动了《西厢记》研究向纵深发展。 目录 序 第一章 名称与作者 别称《春秋》 关于作者的几种说法 元曲“四大家”与王实甫 第二章 思想与艺术 题材与主题 人物 情节与结构 语言 第三章 篇章选析 第三本第二折 第四本第三折 第四章 体例 分本(卷)与分折(出) 第二本的分折 题目正名与总目 络丝娘煞尾 出目 末上首引 结语 明刊本《西厢记》体制的演变轨迹 第五章 流传与影响 翻刻种种 演出轶事 模仿与创新 第六章 评价与论争 对艺术风格的不同评述 《董西厢》与《西厢记》的比较 《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高低之争 两种相反的评价 曲论辨误 近百年《西厢记》研究 第七章 续书和改作 改编本 翻改本 续写本 增补本 第八章 版本 《西厢记》的版本系统概观 明刊《西厢记》佚本管窥 徐士范本《西厢记》版本及出目 《新刊合并西厢记》的刊刻年代 田水月本《西厢记》与《批点画意北西厢》 《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 《西厢会真传》为闵遇五评说质疑 “你娘”·红娘·檠蘧硕人本《西厢记》 《西来意》简介 今传“仇文书画合璧西厢记”辨伪 第九章 附论 《郑崔合衬墓志铭》辨伪 《点鬼簿》与《录鬼簿》 三组《西厢十咏》的价值 附录 《西厢记》研究资料选编 严谨治学 创新求是——略谈我对《西厢记》及古代戏曲研究的粗浅体会 后记 补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厢记论证(增订本)(精)/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史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人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122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15-11-01 |
首版时间 | 2015-11-01 |
印刷时间 | 2015-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4 |
CIP核字 | 2015211874 |
中图分类号 | I207.3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