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问题”一直是人文社会科学反复探讨的问题之一。它既是沉重的历史遗产,又是反思现代性等诸多问题的逻辑起点。
李哲罕编著的《走出非政治的文化--对近现代德国政治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察》从思想、文学、政治、哲学等角度,重回近现代德国历史现场,在德国现实政治和政治哲学思想的相互阐释中,发掘其政治思想的复杂面向,并试图通过对“德国问题”的多层面发掘,探索纳粹思想在近现代德国政治哲学思想传统中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有别于德意志帝国思想的其他政治思想资源的可能,即从“文化政治”走向“政治文化”的可能。
李哲罕编著的《走出非政治的文化--对近现代德国政治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察》旨在以一种政治哲学的研究进路考察近现代德国政治思想。这种研究进路将政治现实与政治思想并置(并重),使用社会一历史等多种方法相混合的研究方法。
从一种回溯式的视角看,近现代德国政治思想可以被认为是“走出‘非政治的’文化”。“非政治”(nonpolitical)中的“政治”取用了对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等对“政治”的狭义理解。近现代许多德国人所自我标榜的“‘非政治的’文化”,究其实质只是表明他们摒弃了自身所不能适应的英、法、美等国的议会民主制、政党政治等运作方式,“‘非政治的’文化”的背后是“权力政治” (Realpolitik)。“走出‘非政治的’文化”即近现代德国人放弃了原先的政治思想立场,复归到西方世界的启蒙大传统中,与之相应的实际政治的进程,也同样是一段反复曲折的历史。
本书在具体内容上涉及对德国历史、“德国问题”、德国政治思想传统等宏观的纵览,同时对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文学家托马斯·曼、公法学家赫尔曼·黑勒和哲学家卡尔·洛维特四人进行考察,并以对“宪政爱国主义”问题的考察收尾。可以说,虽然本书并未完全和充分地覆盖所有近现代德国政治思想的具体领域,但是它已经勾勒出了相关政治思想状况和问题的全貌。
第一章 引论:对近现代德国政治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察
一 考察对象
二 研究进路
三 两条线索
第二章 德国历史、“德国问题”和德国政治思想传统
一 德国历史
二 “德国问题”
三 德国政治思想传统
第三章 “德国历史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弗里德里希·梅尼克
一 “德国历史学派”概览
二 “权力”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三 “理性共和主义者”与“国家理由”观念
四 德国的浩劫
五 小结
第四章 “变”与“不变”背后的底色:托马斯·曼
一 “文明”与“文化”之争
二 “理性共和主义者”
三 “德意志文化”:托马斯·曼的底色
四 小结
第五章 需要“实质性内容”的公法学:赫尔曼·黑勒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公法学界概况
二 黑勒对凯尔森的批判
三 “社会法治国”
四 “普鲁士诉帝国”
五 小结
第六章 克服现代性-虚无主义的一种尝试:卡尔·洛维特
一 卡尔·洛维特简介
二 尼采:现代性-虚无主义问题的预言者与开启者
三 海德格尔与纳粹
四 历史与自然
五 小结
第七章 余论:“宪政爱国主义”足够了吗?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情况
二 “宪政爱国主义”的早期版本与“自卫型民主”
三 哈贝马斯的“宪政爱国主义”
四 “宪政爱国主义”足够了吗?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