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快乐王子/双桅船经典童书
内容
编辑推荐

19世纪的英国,诞生了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剧作家。他才华横溢,毕业于牛津大学。在他的墓碑上,镌刻着“才子和戏剧家”的美称。他就是王尔德。也许你不曾想到,他辉煌的创作事业、美妙的戏剧才华、丰富的诗意灵感都源自于他美丽纯真的童话。本书正是由他的童话集之一,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今天的社会里,很多人把追求金钱作为最大的快乐,把享受人生看作最幸福的事情。《快乐王子》却告诉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是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

内容推荐

王尔德一生只写了九个童话,每一篇都实现了美与善的统一,无愧是世界儿童故事的经典之作。本书《快乐王子》收录了王尔德创作的全部童话。

阅读王尔德的童话,我们应该把握三个方面:

一、语言准确、机智不失趣味。有人说王尔德是最善言谈的作家,谈吐机锋密布、冷隽幽默,他的童话也充分展示了他这方面的才华。

二、美的极至,关的沉醉。王尔德在给儿子讲述《自私的巨人》时,自己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对儿子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自己流下眼泪。

三、寓意深刻感人。王尔德的每一篇童话都营造了一个极美而又忧伤的氛围,他的人物都有着强烈的献身精神,让读者切实地感到强大的道德力量。

我国的文学大师巴金先生十分喜爱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因喜爱就将这些作品一一精心翻译过来。现在你正阅读的书,可以说是两位大师的合作产物吧。

目录

快乐王子

 快乐王子/3

 夜莺与蔷薇/16

 自私的巨人/24

 忠实的朋友/30

 了不起的火箭/44

石榴之家

 少年国王/61

 西班牙公主的生日/78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102

 星孩/144

附录

 关于作者/164

 关于这本书/165

 给童年的最好的礼物(精彩书评)/钱燕166

 让快乐陪伴你的一生(阅读指导)/陈韦兰169

 童年的阅读计划/张洁172

试读章节

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以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

这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从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在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在秋天结着丰富的果子。小鸟们坐在树枝上唱出悦耳的歌声,它们唱得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它们。“我们在这儿多快乐!”孩子们互相欢叫。

有一天巨人回来了。他原先离家去看他的朋友,就是那个康华尔地方的吃人鬼,在那里一住便是七年。七年过完了,他已经把他要说的话说尽了(因为他谈话的才能是有限的),他便决定回他自己的府邸去。他到了家,看见小孩们正在花园里玩。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粗暴地叫道,小孩们都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说,“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准任何人在里面玩。”所以他就在花园的四周筑了一道高墙,挂起一块布告牌来。

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

那些可怜的小孩们现在没有玩的地方了。他们只好勉强在街上玩,可是街道灰尘多,到处都是坚硬的石子,他们不喜欢这个地方。他们放学以后常常在高墙外面转来转去,并且谈论墙内的美丽的花园。“我们从前在那儿是多么快活啊。”他们都这样说。

春天来了,乡下到处都开着小花,到处都是小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却仍旧是冬天的气象。鸟儿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再没有小孩的踪迹,树木也忘了开花。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间伸出头来,可是它看见那块布告牌,禁不住十分怜惜那些不幸的孩子,它马上就缩回到地里,又去睡觉了。觉得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她们嚷道:“春天把这个花园忘记了,所以我们一年到头都可以住在这儿。”雪用她的白色大氅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她们还请北风来同住,他果然来了。他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把烟囱管帽也吹倒了。他说:“这是一个适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请雹来玩一趟。”于是雹来了。他每天总要在这府邸屋顶上闹三个钟头,把瓦片弄坏了大半才停止。然后他又在花园里绕着圈子用力跑。他穿一身的灰色,他的气息就像冰—样。

“我不懂为什么春天来得这样迟,”巨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他那寒冷的、雪白的花园,自言自语,“我盼望天气不久就会变好。”

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看得到。“他太自私了。”秋天这样说。因此冬天永远留在那里,还有北风,还有雹,还有霜,还有雪,他们快乐地在树丛中跳舞。

一天早晨巨人醒在床上,他忽然听见了动人的音乐。这音乐非常好听,他以为一定是国王的乐队在他的门外走过。其实这只是一只小小的梅花雀在他的窗外唱歌,但是他很久没有听见一只小鸟在他的园子里歌唱了,所以他会觉得这是全世界中最美的音乐。这时雹也停止在他的头上跳舞,北风也不吼叫,一股甜香透过开着的窗来到他的鼻端。“我相信春天到底来了。”巨人说,他便跳下床去看窗外。

他看见了什么呢?

他看见一个非常奇怪的景象。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园子里来,他们都坐在树枝上面,他在每一棵树上都可以见到一个小孩。树木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便都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的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中间伸出头来看,而且大笑了。这的确是很可爱的景象。只有在一个角落里冬天仍然留着,这是园子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他的手还挨不到树枝,他就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这株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霜和雪,北风还在树顶上吹,叫。“快爬上来,小孩!”树对孩子说,一面尽可能地把枝子垂下去,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

巨人看见窗外这个情景,他的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是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我要把那个可怜的小孩放到树顶上去,随后我要把墙毁掉,把我的花园永远永远变作孩子们的游戏场。”他的确为着他从前的举动感到十分后悔。

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院子里去。但是孩子们看见他,非常害怕,他们立刻逃走了,花园里又现出冬天的景象。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没有跑开,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使他看不见巨人走过来。巨人偷偷地走到他后面,轻轻地抱起他,放到树枝上去。这棵树马上开花了,鸟儿们也飞来在枝上歌唱,小孩伸出他的两只胳膊,抱住巨人的颈项,跟他接吻。别的小孩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便都跑回来。春天也就跟着小孩们来了。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砍倒了围墙。中午人们赶集,经过这里,他们看见巨人和小孩们一块儿在他们从未见过的这样美的花园里面玩。

巨人和小孩们玩了一整天,天黑了,小孩们便来向巨人告别。

“可是你们那个小朋友在哪儿?我是说那个由我放到树上去的孩子。”巨人最爱那个小孩,因为那个小孩吻过他。

“我们不知道,他已经走了。”小孩们回答。

“你们不要忘记告诉他,叫他明天一定要到这儿来。”巨人嘱咐道,但是小孩们说他们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而且他们以前从没有见过他;巨人觉得很不快活。

每天下午小孩们放学以后,便来找巨人一块儿玩。可是巨人喜欢的那个小孩却再也看不见了。巨人对待所有的小孩都很和气,可是他非常想念他的第一个小朋友,并且时常讲起他。“我多么想看见他啊!”他时常这样说。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也很老了。他不能够再跟小孩们一块儿玩,因此他便坐在一把大的扶手椅上看小孩们玩各种游戏,同时也欣赏他自己的花园。他说:“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

一个冬天的早晨,他起床穿衣的时候,把眼睛调向窗外望。他现在不恨冬天了,因为他知道这不过是春天在睡眠,花在休息罢了。

他突然惊讶地揉他的眼睛,并且向窗外看了再看。这的确是一个很奇妙的景象。园子的最远的一个角里有一棵树,枝上开满了可爱的白花。树枝完全是黄金的,枝上低垂着累累的银果,在这棵树下就站着他所爱的那个小孩。

巨人很欢喜地跑下楼,进了花园。他急急忙忙地跑过草地,到小孩身边去。等他挨近小孩的时候,他的脸带着愤怒涨红了,他问道:“谁敢伤害了你?”因为小孩的两只手掌心上现出两个钉痕,在他两只小脚的脚背上也有两个钉痕。

“谁敢伤害了你?我立刻拿我的大刀去杀死他。”巨人叫道。

“不!”小孩答道,“这是爱的伤痕啊。”

“那么你是谁?”巨人说,他突然起了一种奇怪的敬畏的感觉,便在小孩面前跪下来。

小孩向着巨人微笑了,对他说:“你有一回让我在你的园子里玩过,今天我要带你到我的园子里去,那就是天堂啊。”

那天下午小孩们跑进园子来的时候,他们看见巨人躺在一棵树下,他已经死了,满身盖着白花。(P24-29)

序言

多少年前,在山东烟台的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前几年,我将这个观念修正了一下,作了一个新的定义: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换一种说法: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

这套“双桅船经典童书”,选择的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这些书,是书中之书。我曾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我们现在先来说一说这所谓的良好的人性基础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道义感。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作为一种精神形式,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苍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儿童文学更要有道义感。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但它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这些道义的旗帜性内涵,与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

情调。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而情调的培养,应始于儿童。

情调应该属于审美范畴。

我的看法是一贯的,在我的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认为美感的力量、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然而,在现在中国的语境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美”成了一个非常矫情的字眼。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我横竖想不通:人们到底是怎么了?对美居然回避与诋毁,出于何种心态?难道文学在提携一个民族的趣味、格调方面,真是无所作为、没有一点义务与责任吗?

成人文学那里,我们就别去管它了,由它去吧。儿重文学这一块,我们还是要讲一讲的。不打这个底子不行。没有这个底子,人性是会很糟的。

美育的空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一失误后患无穷。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教育、美育)并举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几乎被否定掉了。后来仅仅是作为中小学的方针而不是作为全国的教育方针被肯定下来。再后来,对美育的理解日趋狭窄,到了最后,仅仅将它与美术、音乐等同了起来。在蔡元培看来,五育为一个优质人性培养的完美系统,德育、智育、体育为下半截,世界观、美育为上半截。然而,这上半截被腰斩了。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

情感教育。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多少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而这个文章,在现代形态的文学崛起之后,却不再做了。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就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人类社会滚动发展至今日,获得了许多,但也损失或者说损伤了许多。损失、损伤得最多的是各种情感——激情、热情、同情……

甚至是在这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所谓的“新新人类”)都已受到人类学家们的普遍担忧。而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他们还谈不上有什么悲悯情怀)。我们已看到,今天的孩子,似乎已没有多少实施这种高尚行为的冲动了。

种种迹象显示,现代化进程并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进程。人类今天拥有的由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好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情感的弱化就是突出的一例。 我们如此断言过: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若从上面所说到的这三个基本面来考量,这些选在“双桅船经典童书”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范本。它们在三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类的平衡。

书评(媒体评论)

快乐王子是美的化身。他的真诚、善良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而他悲惨的结局更是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在我们的心中,这种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是非常崇高的。

——上海七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陈韦兰

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小燕子跌倒在地的声音撞击着我的心灵,而快乐王子那颗破裂成两半的铅心更让我心痛不已。心底的爱心慢慢升腾起来,内心的感动也一点点弥漫开去……

——儿童文学研究生 钱燕

 一有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故事。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儿子问他为什么要哭,他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人流下眼泪。”王尔德讲的就是这本书中的故事……

——一位普通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快乐王子/双桅船经典童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巴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66146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8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4
出版地 上海
190
12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