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魁阁 2019年 第1期 总第1期 |
内容 | 作者简介 目录 把种子埋人土里(发刊词) 魁阁学术 中国乡村研究的魁阁时期及其社区研究法的反思 “魁阁精神”与我国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 学术对谈 博闻强学启智创新 ――何明教授谈个人学术历程及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发展 社会学理论与应用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性美学是否可能? ――以“龙眼”艺术驻地计划为例 马文·哈里斯的文化唯物主义基础结构决定论述评 返乡劳动力流出地社会再融入研究 ――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 民俗与社会 云南鹤庆班榜村竖房上梁及安放瓦猫仪式的田野调查 ――兼谈云南瓦猫研究的几个问题 衍变与传承:瑶族盘王节中的仪式神像画 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 ――论丽江壁画摹本的艺术特征及历史价值 影视人类学 观察电影制作:独特的实践 “不浪费的人类学”影像实践 ――影评《金翼山谷的冬至》 基于个人观察的影像发现 ――影评《宫墙之下》(Under the Palace Wall) 游方僧的山谷纪事 ――论人类学纪录片《峡谷纪事》、《雪山短歌》和《山形物语》 直播风潮对底层网络用户的异化 ――浅析纪录片《红毛皇帝》的人类学表意 魁阁新秀 理解抗拒:工读学校学生的亚文化想象 从个体情感体验到社会结构 ――边沁与情感社会学 剧评/书评 剧评 百家会泽,弦歌不辍 ――《魁阁时代》剧评 用表演去书写魁阁的时代 ――原创话剧《魁阁时代》观后感 书评 植物猎人、传教士博物学与人类学的“华西学派 ――读《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 黔东南地区的侗族稻米与生活 ――评《七十二寨稻作技术与文化变迁》 作为与“他性”关联的宗教和族群复兴 ――评梁永佳《一个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和族群复兴――中国西南的白族》 叙事疗愈中的人、故事与知识 ――评《癌病与持续性的痛――我的叙事疗愈行动》 学人自述 我和社会学 会议综述 影像纪录、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承 ――国际影视人类学论坛2018 《魁阁》集刊征稿启事 内容推荐 本集刊由云南大学主办,旨在弘扬魁阁精神,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扩大云南大学社会学的学术影响力。本辑为辑,恰逢今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在云南召开,计划在年会期间向学界同仁推出。在栏目设置上,本刊常设社会学理论与应用、人口与发展、人类学与区域研究、民俗与社会、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魁阁新秀等板块,另临时灵活安排其他的栏目,如书评、影评、人物掌故等。个中既有对理论方法与田野实践的介绍,也有理论争鸣,抑或名家访谈;既有区域性研究,也有对具体社会、民俗事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可以为我们较为全面地呈现社会学、人类学学科诸多面相,进而启迪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魁阁 2019年 第1期 总第1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春盛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49297 |
开本 |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5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