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
内容
试读章节

施行教育不可迎合旧社会

教育是教人研求真理的,不是教人做古人的奴隶的。

教育是教人高尚人格的,不是教人干禄①的。

教育是改良社会的,不是迎合社会的。

中国数千年来的教育,和上面所讲的三句话,没有一句不相反背②。

在民国纪元前十二年(公历一九○○年)以前的教育,不外乎两种。

(一)教人取消自己的人格,一味给古人做留声机器或把自己锻炼琢磨,造成一个假古董。所以他们的教育宗旨,就是什么“诵法先王”“希圣希贤”这些话。他们对于社会上一切事物的真理,都不去研求,只是照着古书上说过的话讲,他们并非不敢研求,也非不愿研求,实在是觉得古人已经说过的,我不该再去研求。要是偶然有个明白人,对于古人的议论,说几句怀疑的话,象王充要“问孔”“刺孟”,刘知幾①要“疑古”“惑经”,李贽说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一句话,大家便要骂他“大逆不道”“宜正两观之诛”。这是教人只许做古人的奴隶,不许研究真理。

(二)以前的小孩子,他的父母送他到书房里去读书,是希望他将来中状元、做大官的。读书就是做官的敲门砖。所以一部书中遇到考试不出题目的篇章,就删去不读。到了开笔作文章,就时刻打听现在风行那一路的笔墨,好拼命的去学。一旦状元大官到手,就把从前读过的书完全丢掉,不再翻阅。这是教人读了书为干禄之用。“高尚人格”,他们脑子里本来没有这四个字。

纪元前十一年(一九。一)到前一年(一九一一)学堂渐渐开了,科举渐渐废了。但是学堂里所施的教育,实际上依然是崇拜古人,教人干禄,不过形式上总算是改良了一点。

民国建立,学制改革,少数明白的人,前此因为满清专制政府不许发挥正论,到这时候,可以昌言改革了。因此“教育应该研求真理,教育所以高尚人格”的话,近年以来,颇听见有人在那里讲,我现在姑且不谈。

可是近年以来,教育界上忽然发生一种议论,说道“施行教育,不可违反了社会的习惯”。因此社会上不喜欢阳历,学校里就放阴历年假。学生的父兄,不喜欢科学,学校里就偏重读古文。社会上不用笔算,学校里就注重珠算。商人的信札上有不通的套语、费解的文句,契约上有可笑的款式、迷信的字眼,学校里也要去学他。学校注重工艺,原是极正当的办法,但是做成的器具,全仿旧式,不肯稍稍改良,譬如做块镇纸或做个笔筒,必须刻上四个字或一句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还听见有人说学校里有学作寿序、祭文、哀启、挽对、春联的,因为这都是现在社会上常用的东西。

这种议论,这种办法,据我看来,实在是没有道理的。

有人问,“何以见得呢?”

我说,现在先问:

为什么纪元前十四年(一八九八)有人要讲变法维新?

为什么纪元前一年有人实行革命?我想大家一定答道,“因为旧法弄糟了,要用新法来改良的缘故。”

我再来问:

为什么要废科举?

为什么要开学堂?我想大家一定答道,“因为旧教育弄糟了,要用新教育来改良的缘故。”

那末,这话就很容易讲了。社会上不懂得阳历、科学、笔算的好处,正要靠着学校来提倡,商人写的信札和契约,他自己不知道不通不对,正要靠着学校来改良。学校里学了契合真理的学问,作成适用的文章,拿来改良社会,这才是正常的办法,现在反说“我们做改良的事业,不可违反了不良的旧习惯”,你道这不是大笑话吗?

有人驳我道:“中国人是守旧惯了的。我们要做革新的事业,如其不愿他们的旧习惯,恐怕就遇到许多阻力。所以在这过渡时代,这种敷衍旧习惯的办法,也是不可少的。就象上面所举的阴历珠算几项,虽说是不好,似乎也还没有什么大害,何妨将就他们一时呢。”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教育就是改良社会的,不是迎合社会的。现在世界上一切新理,诸公研究了认为正当的,在学校方面,应该积极提倡,冀青年学子依着去做。在社会方面,也该想法诱导冀其潜移默化,千万不可“枉道而事人”,去敷衍那“乌烟瘴气”的旧社会,干那“贼夫人之子”的勾当。

《施行教育不可迎合旧社会》

帝国主义者侵略咱们,咱们固然应该反抗他们,但断不可一味的愤恨他们来侵略,应该自己反省一下子:为什么他们不侵略别国而来侵略咱们呢?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

帝国的文章是贵族的装饰品,讲究屁款式,鸟义法,民国的文章是平民抒情达意的工具,应该贵活泼,尚自由。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帝国民国一切文物制度,可以说是无不相反。要民国,唯有将帝国的一切扔下毛厕:要帝国,唯有将民国的一切打下死牢……

《赋得国庆》

据我看来,青年非不可读古书,而且为了解过去文化计,古书还是应该读它的。看它是为了要满足我们想知道历史的欲望,绝对不是要在此中找出我们应该遵守的道德的训条,行事的轨范,文章的义法来。

《青年与古书》

目录

随感录之二八——三二

保护眼珠与换回人眼

施行教育不可迎合旧社会

文学革新杂谈

寸铁十二则

“出人意表之外”的事

“五四”与“游园”与“放假”

我也来谈谈“博雅的手民”

孔家店里的老伙计

中山先生是“国民之敌”

回语堂的信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

敬答穆木天先生

赋得国庆

亡友刘半农先生

哀青年同志白涤洲先生

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

废话——废话的废话

废话——原经

废话——关于“三一八”

序言

民国相关选题的出版,曾经是敏感的。那一度被僵化思维固锁住的,是太多面目模糊的身影。他们长袍马褂、旗袍绣履,那光影婆娑的身姿,一旦跃入脑际,就难再轻易离去。这也是近年来不管是影视还是图书,都出现了一股民国热的因缘。

有关民国的话题,似乎隐藏着一种魔力。那种潜游在净空深处的味道,从历史的不远处,静静地向我们移来。我们无法抵抗这种黑白质感的诱惑。然而,太多的民国是演绎的产品、是虚构的华章,民国真实的样子不应仅仅从名人、类名人的塑造中诞出,不应仅仅在华丽炫耀的镜头感里展示。民国绝不是“万恶的旧世界”,也不是“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她是我们的先人曾经在纠结中不断尝试和追索的第一次现代,是灿若星辰的文化人第一次放胆展示自我。同时,传统与现代的角力,保守与开放的争夺,西学与中学的通融,专制与民权的恶斗,极度的聪明和极度的愚蠢,极度的崇高和极度的可笑,都在这个时代充分表演,并给后人埋下了种子。所以我们的关注,不只是行注目礼,更是寻求还原,寻求真实,不管热血与极端,也不管沉郁与凉薄,这既是叙述对象的真实,也是原作者的真实。

《可以触摸的民国》系列丛书,我们计划分成几个子系列构建,目前即将出版的有:《可以触摸的民国·现场》《可以触摸的民国·侧影》《可以触摸的民国·细看》以及《可以触摸的民国·新学》。

《现场》板块,由南京财经大学的石钟扬教授执行主编,首选了四本:“报界奇才”、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黄远生的新闻文选;中国新闻教育与研究的先驱、“铁肩辣手”的杰出记者邵飘萍的新闻文选;“思想界明星”、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陈独秀所主编《新青年》《每周评论》中的新闻与时评选集;“五四三圣”之一、“再造文明”的设计师胡适的时评选。这四位报人(无论专职或兼职的)都是学者型的,都曾为民主为言论自由历尽艰辛,饱经磨难,透过这些依旧在燃烧的文字,可以触摸到他们滚烫的热血。

《侧影》板块,由我们编辑部操刀策划,编选民国著名学者、文人的文字,希冀觅得特殊视角,给读者一个陌生化的全新印象。譬如,傅斯年不仅是儒雅严谨的学者,我们编选的《现实政治》更展示出他对时事的敏感与睿智;徐志摩的《再来跑一趟野马》,集中其相关政论问题的文章,发现一个敏感政治、关心国家的徐志摩;朱自清的《人话》,选取他回忆性的散文篇目,串联起他的一生,搭建出朱自清的“忆之路”。

《细看》板块,则是结构别致的人物传记类原创性文本。回避宏大叙事的框架限制,省略过渡、延续的平淡,截取他(她)人生的一个个断面,或熠熠生辉,或苦痛难当,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细节出发,去触摸他们灵魂深处的颤抖,如《萧红的100个细节》《郭沫若的30个细节》等。

《新学》板块,作者皆为民国文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对民国的态度有其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创新,如《民国元年——历史与文学中的日常生活》,选取这样被反复述说的特殊年份,却回避了政治,只看那剧变之下惶惑迟缓而跃跃欲试的百姓生活,对当下社会现状亦不乏启迪。

因为民国版图书的出版年代所限,文字中不少具体的用法,比如其中《人话》一篇中“您少爷在那儿上学?”的“那儿”、《春晖的一月》一篇中“我最爱桥上的阑干”的“阑干”,又或者《买书》一篇中“不知那儿检来《文心雕龙》的名字”的“检”字等,在现在的汉语环境中已经有了不同的用法,但为了尊重民国时代的真实性,以及作者自主创作的主权性,我们没有进行任何擅改。脚注部分属选本中自有的,我们尊重并保留。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编辑也针对具体的、可能有助读者理解的部分,增添了一部分注解。

作为编者,请允许我们向胡适、朱自清、徐志摩、傅斯年们致意。让我们一起从他们的文字上感知陌生而久违的率真、趣味和正直,倾听他们告诉我们知识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生活,怎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形而上的问题。无论侧影,还是正面,在煌煌民国的文化殿堂前,我们都该收敛起自己虚张的声势,勇于正视那逼人的光焰。我们撩拨出的民国文字中的独特味道,是想与读者分享先生们带给我们的温暖与感动。请惠存我们的好意,同时宽恕我们的浅识。

内容推荐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锋健将,钱玄同的思想是激进的,文笔是犀利的。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他满怀热情,站在推动一个时代向前的风口浪尖上,向旧礼教古文化宣战,大声疾呼人民拥抱民族主义。在治学上他讲究“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的原则,奋力为中国开辟一片崭新气象。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中钱玄同对文学革新的推崇追捧,对孔家店里老伙计们的批判,对社会遗老的劝告……都是他向旧的礼教风俗宣战的最有力表达,再一次向世人昭示了他批判愚昧和专制、崇尚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和形象。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发行。

编辑推荐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作为《可以触摸的民国》套书中的《侧影》系列中的一本,《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透过独特视角,要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钱玄同的文人战士形象。

钱玄同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文字触及民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我们了解民国有着非凡的学习借鉴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于反抗帝国主义(可以触摸的民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玄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105285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5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