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见过爱情的人
内容
试读章节

刚和小晶做朋友的时候,没人知道她家里那么有钱。

高中的时候,大家读的都是公立学校,住在差不多的住宅区。我们知道她家的房子蛮大,不过那时候房价还没涨,和现在比起来还算便宜。移民来国外的有钱人很多,住好一点也不能算是很稀奇。后来上了大学,家里给她买了一台小车,牌子顶多算是中上。当时大家身边开超跑的人多的是,她又不怎么用名牌,实在看不出来是个富豪。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因为她的家教太好,做事太低调。

有次我们在一家小馆子吃猪排饭,边吃边讲股票。初入股市的我们都还是大学生,子弹与经验都不多,理所当然地亏得很惨,那阵子输得几乎去跳楼。小晶对投机市场没有兴趣,在一旁默默地听我们哀号,最后突然冒出一句:“你们有没有买××公司的股票?听说会涨。”

我们一阵骚动,半信半疑地问她有什么证据,是不是有什么亲戚知道内线情报。

只见她按了按手机,确认了一阵子,然后很无辜地说:“我也不清楚,只是听我爸这样说,××公司好像是我家的。”

全场面面相觑,鸦雀无声。一个叫大宝的朋友拍下筷子,义愤填膺地说:“同学4年,你怎么不早说?!你知不知道老子我赔得要脱裤子了!”

小晶一脸茫然:“你也没问啊……”

大家回过神来,死拉住最近惨遭套牢的大宝,和他说这真不关小晶的事。

“你冷静!”我一边劝,一边把今晚的账单推向小晶,“以后让她多报点明牌就好,仙姑还没显灵之前怎么能把庙砸了!”

只听小晶用弱弱的声音抗议道:“哪有这样的,不公平……”

后来那一餐的钱还是几个男生付掉了,开玩笑说这算是进贡的香火钱。

说让小晶报明牌是不可能的,朋友这么多年,我们都知道她对数字一窍不通。她从小读美术,家里做什么生意她也不是不关心,只是听过就算了,也没习惯和别人夸口。后来我们略略得知,小晶的家族投资很是广泛,真正要问她具体的却肯定答不出个所以然。

读书时期,最重要的就是玩和考试,谁家是做什么的和自己实在没有多大关系。我们顶多偶尔损损她是土豪:心情不好、考试分数低、找不到工作、恋爱失败都无所谓,反正家里有钱。她总是很不服气地回答“才不是这样”。

我必须承认那时候很天真,长大进入社会了,才明白关系很重要。有钱的人资源多,钱滚钱赚得快。所以很多人拼了命也要孩子去名校念书,不是为了毕业能进多厉害的公司,而是能认识很多厉害的人。小晶的爸爸没这样做,要么是觉得不需要,不然就是只想她快乐。

然而小晶并不快乐,因为她一直暗恋一个人。

这个人叫作李逸诚,是我们同校的学长。

李逸诚和我还算熟,是半个同乡,当她告诉我们的时候,大家都表示不赞成。李逸诚读哲学系,是个特别纠结的人。纠结这种个性其实不全然是坏处,就像所有事情一样,许多特质都是一体两面的,各有利弊。纠结的人谨慎,追求完美,不容易冲动。但同时他们往往细心敏感,自尊心强,需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因此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相处的对象。

大家都知道没心没肺才快乐,纠结的人当然活得又累又辛苦。

比这种人更累更辛苦的,大概就是喜欢上他的倒霉蛋。

“李逸诚这个家伙姿色7分,气质9分,个性……算了,我会介绍别人给你的。”我摇摇头。

“这样听起来分数很高啊!”小晶很疑惑地反问,“那他的个性你给几分?”

“李逸诚这个人没法打分,他是圆周率。”我没好气地回答,“我还是介绍别人给你吧!”

“那还有3分多,”她很认真,“平均起来没那么差啊!”

P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有关日日夜夜的描述,你会觉得我越来越眼熟,慢慢轮廓清晰,在太阳下照耀所有的边缘,刻进记忆里,一字一句地说,无论在哪一天,你都是完美的。见过爱情的人,无论在哪一天,你都是完美的。

——张嘉佳

你是我炎炎午后等待的一场雨,你是我午夜梦回单曲循环的一首歌,我想要对全世界说我爱你却又把你当成我最宝贵的秘密。遇见,等待,陪伴,一切总是刚刚好。看着你转身离开的背影,刚刚好就是爱情到来的模样。

——卢思浩

后记

后记

思念的味道/穆熙妍

1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代表纪律与公正。

我有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身为第二个女儿,我妈生我的时候没什么人来探望,她在医院住了几天,气氛很凄凉。五年后妈妈又怀孕了,检查还是个女儿,她大哭了三天,面对了此生无男的现实。

好在我妈不是轻易被打败的性格,她痛定思痛,怀孕期间拼命看可爱女婴的照片,心想这第三个女儿要生得讨喜一点才有人疼。

“生你的时候门庭就那么冷落,这孩子如果再长得丑那不完了。”我妈回忆起当时的心情,非常认真地说。

或许老天爷心情好,听见了一个年轻母亲卑微的祈求,并决定实现它。我妈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不但不丑,还非常可爱。不过,最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不是孩子的长相,而是性别。

原本医生斩钉截铁宣布是女孩的婴儿,是个男孩。

那年代的B超科技有过高的失误率,但这个错是受欢迎的,没有人表示不满。

我记得妈妈生弟弟那天,我在客厅玩,爷爷奶奶都没去,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电话响,爷爷去接,只听他整个人一下就蒙了,不断反复问对方:“你说什么?你说什么?”

然后他挂掉电话,回头看见一脸问号的我,神采飞扬,拉起我就在客厅开始转圈圈:“是男的!是男的!你妈妈生了一个弟弟!”

眼角的余光中,我看见奶奶仍旧一派淡定坐在沙发上,面不改色。

或许是她自己生了四个儿子,不觉得男丁有什么稀罕,也可能是她的思想和教育,让她从根本上认为生男生女是一样的。

这要从奶奶的学历说起。

2

奶奶是国立师范大学(今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之后就一直教书,生活很简单,重心就是学生。她高一米六几,面容清秀,明明条件不错,但二十出头还没有对象;这个年纪在当时很多人眼中算是大龄剩女,和动不动就呜呜作响的空袭警报同样令人心焦。奶奶有个大她两岁已婚的姐姐,姐夫是黄埔军校十三期的。眼看这个妹妹明明人人称赞,却已久小姑独处,两夫妻忍不住越来越急。最后由姐夫出面,介绍了一个同期的男生给她,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于是奶奶离开了故乡,嫁到扬州。

结婚后没几年,他们带着襁褓中的大儿子,跟着部队辗转来到台湾,之后又生了三个儿子。爷爷身为炮兵团团长,长年在部队里,远离故乡的奶奶,家中穿梭的亲戚没几个,除了军眷,只有传令兵。  一个女人带着四个年龄相近的儿子,家用有限,生活辛苦可想而知。奶奶发挥了她做老师的专长,用铁一般的纪律将家整治得井井有条。

我们家的家教是出了名的严格,奶奶对礼貌和骨气特别要求,吃饭喝水站坐走都有规矩,大人没开动,饿死了都不能举筷子,饭吃完了也不能任意下桌,要等辈分最大的长辈同意才能离席。中央的转盘只能顺一个方向转,不能逆行,一道菜再喜欢也只能夹一次,所有人都轮遍了才能再添。咀嚼不能出声,手肘绝不允许放桌上。如果是出门做客就更多规矩,从小我看见饭没吃完就能下桌去玩的孩子,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奶奶特别介意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要求我们见到长辈一定要打招呼,不管对方是谁。来家里的客人就不用说了,有时逢年过节家里来的人多,她照样一个个盯着,谁叫了人谁没叫都一清二楚。即使是帮佣或保姆她也一视同仁,我出生的时候,家里环境已经不错,爸爸请了帮忙家事的阿姨,出门也有司机。奶奶仍旧要求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打扫阿姨也要毕恭毕敬地嘁“阿桑好!”

青少年时期的我,曾经觉得这些规矩很烦琐,有次问她为什么喝完水的杯子要自己拿回厨房,阿桑不是会做吗?

她很严肃地回答,因为这个人是来帮她和我妈的,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阿桑工作已经很忙了,因为人家也是人。

这个观念影响我很深,以至于我遇到服务业的人,总是非常客气。

……

飞机轰隆隆地开,飞向似乎永远不会亮起的黑夜,我睁着眼睛,心想要是一直醒着,说不定时间就能就此停留,不往前走。

风尘仆仆抵达医院的时候,奶奶已经弥留,在我们到了之后没多久就离开了。

7

十几年后,当时痛哭着说自己从此是孤儿的爸爸,现在谈起爷爷奶奶,也能够用无限怀念的口吻聊以前的趣事。我们离开台湾那年,留下了一只狗与一只乌龟,狗狗当然早已不在,乌龟还生龙活虎。爸爸把它放在院子的鱼池中,喂食的时候会感慨又气愤地对它说:“你这个老东西,奶奶都不在了,你倒是挺长寿的啊!”

面对爸爸的迁怒,乌龟眨眨眼,咬起一片包心菜,转头悠然隐身在绿波之间。

大家都会说,时光是看不见的,但其实它无所不在。岁月刻画山川,蔓延在眉眼,四季凝聚百雪,覆盖住鬓发。长大与老去有时都在一瞬间,像失去,像得到,像终于明白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披星戴月地赶,咬紧牙关地忍就会实现。

就像我虽然拼命信守诺言,奶奶也努力撑到最后,可无论我们多么想,都没来得及和对方说再见。

不知道的是,有天我们在更好的地方重逢,彼此都是什么模样;如果我已垂垂老矣,爷爷奶奶还认不认得出来。可能到时候,我们会以对方记忆中的模样出现,更可能都脱离肉体,以精神相认。

分开多年,我有很多事要对他们说,我想告诉爷爷,扬州比想象的更美,站在祖坟前的那个下午,拂面的清凉是不是他也在。后来我还去过湖南,搭车的时候居然听得懂师傅的口音,感觉无比亲切。

也许再见面的时候,会不知道从哪里启口,不过没关系,说不完的那些,第二天再继续就可以。我们拥有全部的时间,从此不会再离别。

出道之后,我曾经接受一个访问,问及从小离开台湾去读书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地方。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奶奶靠着门框,流泪挥手的身影。闭上眼睛,仿佛又能闻到那股特别的肉香,那是奶奶记忆中的故里,也是思念的味道。当时觉得太咸的腊肉饭,我再也没有机会尝一尝。

消逝的时光,决堤的感伤,尘满面,鬓如霜,不语泪干行。

用这一篇文章作为全书的结束,也算是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短暂告别。某著名作家曾说过,骄傲败给时间……缠绵败给流年……那么,对我来说,文字是追赶时间、镌深记忆的唯一方式。我们这一生都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然而此时此刻的欢喜与想念都已经完美地凝固在文字的琥珀中。

谢谢读完这本书的你。谢谢你和我一起经历了书里所有的悲欢离合,见证了每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也许我们终会在世间失散,但在那之前,请一定好好珍惜和陪伴你爱的人。

穆熙妍

目录

Chapter 1 Spring 遇见喜欢的人也没那么容易

 回声

 没有那样的童话

 最浪漫的事

 做一颗星星,照亮想念的天空

 初衷

 Jenny Kissed Me

 相亲的男人

Chapter 2 Summer 愿所有的温柔都不被辜负

 小孩子

 记忆与食物

 爱情的面孔

 英雄

 心疼

 只要你还在

 所有的作都得由自己承担

Chapter 3 Autumn 不是没有快乐过

 我们终于走散了

 不是没有快乐过

 说再见的哲学

 流星恋人

 只是不甘心

 心死的瞬间

Chapter 4 Winter 走下去就对了

 阳光

 走下去就对了

 时光机

 如果岁月可回头

 工具人与铁皮人

 管理员爷爷的秘密

 完美女友

 不是要你相信

 最酷的朋友

后记

 思念的味道

序言

推荐序

你是完美的/张嘉佳

最好的爱情多简单,四个条件。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

我适合你,你也适合我。

最好的爱情多复杂,四个条件,却轮流缺席。

无论在哪一天,你双手都是柔软的。

无论在哪一天,你都被我不停想念。

无论在哪一天,你都会收到我的情书。

这是一个有关日日夜夜的描述,你会觉得我越来越眼熟,

慢慢轮廓清晰,在太阳下照耀所有的边缘,刻进记忆里,一字

一句地说,无论在哪一天,你都是完美的。

见过爱情的人,无论在哪一天,你都是完美的。

内容推荐

人生很长,谁都难免苦难,穆熙妍所著的《见过爱情的人》是一张细密柔软的安全网,在冷风刺骨的夜晚,希望某个故事能将又疲又累的你稳稳接住。

我想你明白世界的艰难,可我要你被温柔托起,振翅高飞,永不下坠。

暖心男友穆熙妍首部情感故事集,29个故事,精选恋爱箴言#那些爱情亲口告诉我的事#。讲给你听,那些爱情里的美好与遗憾。

你知道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是见过爱情的人。

你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

编辑推荐

穆熙妍所著的《见过爱情的人》为短篇小说集。本书是著名主持人穆熙妍发布在自己微博上的爱情故事集。作者写了一些自己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有关情感的故事,以及一些对于生活和感情的感悟,文笔优美,真挚动人。作者对待感情和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对年轻人具有正面意义的指导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见过爱情的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穆熙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44225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201611951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