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的分野(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内容
内容推荐
《爱的分野》是潘特里芒·罗曼诺夫的一部长篇小说,主旨在于描写新旧恋爱观的冲突。本书主要讲述了已婚的乡下佬谢尔格经历了前线的革命生活后,在莫斯科居住生活,邂逅了城市里文化阶级的柳德米娜,二者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情感纠葛,通过这些可以了解革命后的男女关系和革命的趋向。
目录
译者小序









一○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序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长篇小说”丛书,意义重大,令人欣喜。
这套丛书撷取了1919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50种著
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重
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
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
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丛书收入了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
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肖洛霍夫、法捷耶夫、奥斯特
洛夫斯基、格罗斯曼等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深刻反映了俄
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内容精彩纷呈,艺术精湛独
到。
这些名著的译者名家云集,他们的翻译活动与时代相
呼应。20世纪20年代以后,特别是“左联”成立后,中国
的革命文学家和进步知识分子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翻译的主
将和领导者,如鲁迅、瞿秋白、耿济之、茅盾、郑振铎等
。本丛书的主要译者多为“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的成员,如“左联”成员就有鲁迅、茅盾、沈端
先(夏衍)、赵璜(柔石)、丽尼、周立波、周扬、蒋光
慈、洪灵菲、姚蓬子、王季愚、杨骚、梅益等;其他译者
也均为左翼作家或进步人士,如巴金、曹靖华、罗稷南、
高植、陆蠡、李霁野、金人等。这些进步的翻译家不仅是
优秀的译者、杰出的作家或学者,同时他们纠正以往译界
的不良风气,将翻译事业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
来,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些译者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俄苏文学。俄国文学的
为社会为人生的主旨得到了同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救
亡意识,同样将文学看作疗救社会病痛和改造民族灵魂的
药方的中国新文学先驱者的认同。茅盾对此这样描述道:
“我也是和我这一代人同样地被‘五四’运动所惊醒了的
。我,恐怕也有不少的人像我一样,从魏晋小品、齐梁词
赋的梦游世界中,睁圆了眼睛大吃一惊的,是读到了苦苦
追求人生意义的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鲁迅写于
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则高度评价了俄国古典
文学和现代苏联文学所取得的成就:“15年前,被西欧的
所谓文明国人看作未开化的俄国,那文学,在世界文坛上
,是胜利的;15年以来,被帝国主义看作恶魔的苏联,那
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是胜利的。这里的所谓‘胜利’,
是说,以它的内容和技术的杰出,而得到广大的读者,并
且给予了读者许多有益的东西。它在中国,也没有出于这
例子之外。”“那时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
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
辛,的挣扎,还和40年代的作品一同烧起希望,和60年代
的作品一同感到悲哀。”“俄国的作品,渐渐地绍介进中
国来了,同时也得到了一部分读者的共鸣,只是传布开去
。”鲁迅先生的这些见解可以在中国翻译俄苏文学的历程
中得到印证。
中国最初的俄国文学作品译介始于1872年,在《中西
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刊载有丁韪良(美国传教士)译的《
俄人寓言》一则。但是从1872年至1919年将近半个世纪,
俄国文学译介的数量甚少,在当时的外国文学译介总量中
所占的比重很小。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的外国文学译介
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英法等国文学上,直到“五四”时期
才更多地移向了“自出新理”(茅盾语)的俄国文学上来
。这一点从译介的数量和质量上可以见到。
首先译作数量大增。“五四”时期,俄国文学作品译
介在中国“极一时之盛”的局面开始出现。据《中国新文
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不完全统计,1919年后的八年
(1920年至1927年),中国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印成单行
本的(不计综合性的集子和理论译著)有190种,其中俄国
为69种(在此期间初版的俄国文学作品实为83种,另有许
多重版书),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占总数近五分之二
,译介之集中可见一斑。再纵向比较,1900至1916年,俄
国文学单行本初版数年均不到0.9部,1917至1919年为年
均1.7部,而此后八年则为年均约十部,虽还不能与其后的
年代相比,但已显出大幅度跃升的态势。出版的小说单行
本译著有:普希金的《甲必丹之女》(即《上尉的女儿》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主妇》(即《女房东
》),屠格涅夫的《前夜》、《父与子》、《新时代》(
即《处女地》),托尔斯泰的《婀娜小史》(即《安娜。
卡列尼娜》)、《现身说法》(即《童年·少年·青年》
)、《复活》,柯罗连科的《玛加尔的梦》和《盲乐师》
,路卜洵的《灰色马》,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
》等。在许多综合性的集子中,俄国文学的译作也占重要
位置,还有更多的作品散布在各种期刊上。
……
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学的因素使然,中国知识分
子(特别是左翼知识分子)强烈地认同俄苏文化中蕴含着
的鲜明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红色中国对
俄苏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俄罗斯优秀的音乐、绘画、
舞蹈和文学作品曾风靡整个中国,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
人精神上的成长。除了俄罗斯本土以外,中国读者和观众
对俄苏文化的熟悉程度举世无双。在高举斗争旗帜的年代
,这种外来文化不仅培育了人们的理想主义的情怀,而且
也给予了我们当时的文化所缺乏的那种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因此,尽管中俄(苏)两国之间的国家关系几经曲折,
但是俄苏文化的影响力却历久而不衰。
在中国译介俄苏文学的漫漫长途中,除了翻译家们所
做出的杰出贡献外,还有无数的出版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
努力,甚至冒了巨大的风险。在俄苏文学经典的译著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文
化生活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名字,也常常可以看到三联书店
的前身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的名字。这套丛
书中就有: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由周立波翻译的肖洛
霍夫的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
、由王季愚翻译的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生活书店
1937年出版的、由周扬和罗稷南翻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
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新知书店1937年出版的、由梅
益翻译的普里波伊的小说《对马》,读书出版社1943年出
版的、由王语今翻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暴风雨所
诞生的》,新知书店1946年出版的、由梅益翻译的奥斯特
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活书店1948年
出版的、由罗稷南翻译的高尔基小说《克里·萨木金的一
生》。熠熠生辉的名家名译,这是现代出版界在中国文化
发展史上写就的不可磨灭的一笔。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三
联书店文脉传承的写照。
尽管由于时代的发展,文字的变迁,丛书中某些译本
的表述方式或者人物译名会与当下有所差异,但是这些出
自名家之手的早期译本有着独特的价值。名译与名著的辉
映,使经典具有了恒久的魅力。相信如今的读者也能从那
些原汁原味的译著中品味名著与译家的风采,汲取有益的
养料。
陈建华
2018年7月于沪上西郊夏州花园
导语
本书为“俄苏文学经典译著·长篇小说”之一种,是一部恋爱小说。它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可比的,它实在含有伟大的意义。由此不但可以了解革命后的男女关系,而且可以了解革命的趋向。
读了这一本书之后,就可以看见现今的恋爱小说,是如何无聊,是如何浅薄了。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
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年是中国历史和文
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
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
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
对“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
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到
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
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
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
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
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这套书汇聚
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
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学者 王锡荣
精彩页
一 当谢尔格的妻用手将脸掩着从房间跑出去的时候,谢尔格仍旧坐在软的靠椅上。在这把软的靠椅的旁边,她刚才向谢尔格跪立着,当她将一切的事情都公开了之后……
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在他们未看完两幕,而即从戏院回来的时候。柳德米娜在戏院中受了意外的刺激,陷于震动而可怕的现状,谢尔格不禁担心她的判断力要失了作用。他很用力地将她扶上了马车。就在这种疯狂的失望之中,她向他承认了一切。现在在他的面前,还是立着她那张由于恐怖而改变了的面孔,那种由走廊跑进戏厅时的面孔。
谢尔格的面孔没有失去自己的平静的常态。似乎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对于他没有任何的印象。在自己写字台的前面,他不动地坐着很久,然后不晓得为着什么,他注视到日历的纸页,在这一页上印着昨天六月三十日的号数。他想把它转到七月一日,但他终究没转动它,而仍旧坐着。
事情,自然不在于如她所想的那样,他说着即拿起笔来,预备写一封最后的信给她,但是他又停住了,似乎要先向自己解释得明明白白的,到底所经过的是什么一回事。
谢尔格用手将头发向头后理一理,起来在房间内走了一圈,绕过饭桌旁边的椅子,将汗衫的围领整一整,又坐了下来;后来又立起身来在房间内踱来踱去,注视着脚下的东西,用皮鞋践踏着地毯的毛须,似乎很为着这种东西所引诱着了似的。
带着一点儿冷笑的神情,他将全房间及其地毯、沙发、书桌……用眼环视了一下。向着这些东西,他不久的时候曾很为欢喜过的。
还不久的时候,他为这件事情迷惑住了。他不过是一个乡下佬,他的父亲就是到现在还是耕着土地,而他现在居然住在都城里,得着了这么一个有知识的女人和这么好的住室。
那也是不大很久的事情,他曾攻击过那一班忘了本的同志们,他们跑到城市来了,失去了自己的毅力及对于外界物质幸福的轻视心,而开始明白了沙发比硬椅子好,汽车较电车舒服。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居然以自己的未受过教育的、衣服穿得不好的女人为羞耻,而这些女人却是不久以前与他们共同患难的、忍受过饥饿的伴侣。他们将她们抛弃了,而醉心于都城中的那些具着细腻的手腕、穿着艳装冶服的美丽的女伶们。
谢尔格在这种现象中,看见了对于革命的背叛。但是现在他自己过着这一种生活。除此而外,这个女人,他的妻柳德米娜,是这种环境的女人们之中最好的一个。她对于他的爱情是例外的、牺牲的、无微不至的。这是热情的女子的爱情,这是好嫉妒的母亲的爱情。她在自己的身上,似乎具着女子所有的优点…… 也就因此他此刻要向她写这一封残忍的、可怕的信。
这是谁的过错呢?可以说他是不对的吗?难道可以说一棵植物是不对的吗,当它长着长着,从豆壳里挤将出来,而将豆壳离开了?
是的,在这些时候他生长了。这是命运的苦谑;或者他生长了由于柳德米娜,由于经常同她的争斗……
她是那一种文化的代表。在起始的时候,谢尔格在它——那一种文化的面前,觉着自己是胆怯的,而且是不相配的。然而现在他却接到了审判自己老师的勇气。
在五年以前,他是一个乡下佬,就如他的弟兄和父亲是乡下佬一样。后来紧张地生活在一个前线上的小城市中,在这个小城市中,他被选为执行委员会的委员而担任教育科主任之职,同时他还是一个兵士,因为时常不得已要抛却学校的课程,而走向前线或向隐藏面包的农民们打仗。周遭都是破败、病疫、死亡,及由于生活恐慌而疯狂的人们。
经过这些之后,他到莫斯科来了。
他在莫斯科前一些月的生活,啊,那是如何不像他现在的生活啊!他那时感觉到为与群众的合流所沉醉了。他感觉到从来未有过的兴奋,好像这些人们生活的合流,成为一种伟大的生活,而在一种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热情之光海中波荡着。
因此,当他每一与群众有了活泼的接触之后,他就有特别的精力与明晰的思想之来潮,而前进的倾向更为之加增。
但是也有别一种类的群众。这是在剧院里、马戏场里、夜晚的电光下的街道上的群众。这已经可以说不是群众,而是流动的人堆,为笑声、目光、衣色所闪耀的人堆。
只要他有一晚上在这种人堆中混一下,那他的房间就开始让他觉着是陈腐的、空洞的,而自己的工作是枯寂的,认为谁也不需要的。他似乎一下就觉察出来了,他的房间的确是不成样子。
实在的,在他的房间内只立着一张光的桌子,在这一张光的桌子之上,他做过工、饮过茶、吃过面包与香肠。此外,只是几把木椅,一把蜡布包皮的长靠椅。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的分野(精)/俄苏文学经典译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罗曼诺夫
译者 译者:蒋光慈//陈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4912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2
CIP核字 2019032801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58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