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辜振甫商海浮沉录/两岸风云人物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孩童起学唱京剧,最爱“空城计”;少年时背负汉奸骂名,既惑且累。二十风华承父业,无心从商,东洋求学却做“打工仔”。学成归来发妻芳容当然病魔夺英年,悲中暗誓重振家族产业终如愿。沉浮商海无心恋官场,收获新爱情相守终身。晚来名节高耀,“汪辜会谈”力推两岸和平享“民间大使”美誉。传奇一生垂而不朽。他就是蒋氏父倚重的“红顶商人”——辜振甫!

目录

小序

第一章 阴影下的启蒙/1

1 少年时的噩梦/3

2 早熟的商家子弟/9

3 辜家八子中的佼佼者/18

4 二十岁,七家产业/24

第二章 “打工仔”/31

5 要学业,还是要产业/33

6 “我要辞去董事长职务”/41

7 甘于人下的高材生/49

8 董事长的狐疑/57

9 苦力工竟是富商之子/65

第三章 走“麦城”/75

10 鹿港的世态炎凉/77

11 “草山会议”/91

12 逃亡前夜/103

13 蛰居香港/107

14 “祖国,我的母亲”/116

第四章 在滞香江/125

15 囹圄之灾/127

16 一面之缘定终身/134

17 情锁雾峰/141

18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153

19 拜师孟小冬学京剧/161

第五章 改弦更张/169

20 “经商不可没靠山”/171

21 涉政入险途/174

22 问鼎“台泥”/181

23 日内瓦湖盘的初次亮相/187

24 棋逢对手,略施小计/196

25 接力棒交给谁/207

第六章 薪火相传/217

26 蒋氏父子倚重的“红顶商人”/219

27 七十寿辰展望“和信”/228

28 显赫总有淡出时/242

第七章 “民间大使”/249

29 “汪辜会谈”,辜名扬四海/251

30 “每年唱几句京剧,是为了不忘祖国”/263

31 辜氏家族发达的缩影/269

32 “我抱着善意而来,带回去的是友谊”/276

尾声 一个漂亮而孤寂的背影/299

编后记 让历史告诉未来/307

试读章节

   经商不可没靠山

一九五四年的台湾之夏,无雨而干热。

辜振甫坐在书房中,呆望着父亲的那帧遗像出神。

“五哥,你以为懂得了经商之道就可以经好商吗,那你就是大错而特错了,辜振甫自从随辜伟甫由香港回到台北后,眨眼就是半年过去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无心去过问家族事务。有关股票的生意,还是由姚铁震代为管理,辜伟甫在香港和回台以后对他说的那些话,几乎改变了辜振甫从青年时期养成的老实经商的作风。辜振甫直到听了六弟的开导之言,才有恍然大悟之感。辜伟甫虽然年轻,可是说出来的话却颇有见地,“任何一个商人如果想做好生意,仅有灵活的头脑是不够的,必须要与官家结成好朋友,那才能一顺百顺,生意兴隆,财源不竭!可是五哥你这样聪明的人,居然到现在还不懂这个浅显的道理,我的天,你现在居然敢和官家做起对来了,你这不是在与自己过不去吗?”

辜振甫回家以后,老是在想着六弟的这番发自肺腑的忠告。六弟的话其实也不是什么新的立意了,早在父亲在世的时候,辜振甫就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他老人家类似的开导,只不过并没有重视罢了。

“公亮,我们辜氏家族为何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在台湾发展起丰厚的产业,也许你以为全是我经商的本事所致,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辜振甫记得那年是在鹿港小镇过春节,在祭祖的时候,辜显荣面对着点燃无数红蜡烛的佛堂,对跪在佛龛下的辜振甫说了一番在当时他还无法理解的话,“咱们从祖宗那一辈上就没有发过大财,从福建省来到鹿港时也不过是个寻常百姓,哪里想到有一天会发达到今天的地步,其实,这全是我依赖官家支持的结果!”

“哦?您不是反对官家吗?”辜振甫困惑地望着慈爱的父亲。

“反对官家?那是指为了经商的需要为了利益就必须要做一些抗争,可是一个商人如果反对政府,那他还能做好生意吗?”辜显荣信手将几只烛火挑亮,说道,“孩子,经商的学问之所以深,有人说经一辈子商,学一辈子经商之道,就是指必须要学好经商之外的那本经啊!”

辜振甫仿佛在听一个从未听过的神话。

“孩子,如果将来有一天你也学着经商,我劝你也要设法与官家结交。”辜显荣说出来的话让年幼的儿子听来吃惊,但他还是决定把一辈子经商中所学得的经验都告诉给儿子,“商人如果怕官,或者说你对官员们敬而远之,那你就一事无成,当然就更不要想有大的造就了。公亮,其实我早在一九一五年就悟出这个道理了!”

“哦?”辜振甫从佛龛前的那只绣花软垫上站了起来,随着父亲向佛堂外走去。

“那时我第一次去了北京,段祺瑞正在执政,他的北洋政府为了笼络一些实业人物,就把一个实业顾问的头衔给了我。自然,我辜某人也会投桃报李的。当时为了让台资进入大陆,我亲自去了一趟山西,还在张家口见到了冯玉祥将军。孩子,你知道冯玉祥吗,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人物啊,连蒋介石也不敢小看他的,可是这个冯将军不但接见了我,还让我为台湾商人进入大陆经商做一个榜样呢!”

“是吗?”辜振甫随父亲沿着一条曲折小径向后院的书房走去,他神情专注地倾听着父亲的叙述,俨然是在听一个神奇的故事。

“后来我在经商之余不断研究如何结交官员,其实那些官员虽然从表面上看一个个道貌岸然,其实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奢告诉儿子说,“有的时候,一个商人为了做好生意,就不得不去做并不情愿的事。那年陈铭枢和李济深在福建发动兵变反对蒋介石,闹得很凶,蒋介石虽然派了那么多的说客前去福州游说,可是都没有见效。就在这个时候,日本东京方面派小野尊等人设法找到我,因为他们知道我和陈铭枢都是福建同乡,所以日本人愿意出三百万日元去收买陈铭枢。可就在这时候,蒋介石也知道在台湾有个叫辜显荣的商人,所以他派一位秘书长亲自从南京飞到台北来见我。蒋先生要我利用这种关系,不让陈铭枢和李济深为日人所收买。当时,我就去了福建。”

辜振甫静静地听着,父亲为他描绘了一幅闻之色变的图画:一个台湾商人只身来到重兵把守的福州,将在刀林剑树之中去经受一个商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险境,辜振甫的心顿时收紧了。

“后来怎么样呢?”

“当然是化险为夷了!哈哈,孩子,商人有时去做与商人的身份完全不同的事情,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辜显荣说,“我到福州见了陈铭枢,痛陈了兵变的后果,李济深将军也同意我的观点,所以,陈铭枢与蒋介石之间的这场内争,很快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哈哈,这就是我这个商人参政的经历,孩子,你没有想到,商人有时也会经历那些政治家都没有经历过的惊险斗争吧?”

辜振甫正在想着往事,房门外忽然传来一阵笃笃的皮鞋声,一个窈窕的女人身影款步走了进来,正是他的娇妻严倬云。辜振甫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只见严倬云甜甜地一笑,说:“公亮,明勋他们早已经到了,你怎么还一个人在这里胡思乱想啊?”

“啊,明勋到了!”辜振甫直到这时才想起,原来今天严倬云为了让他的事业有个转机,特意在家里安排了家宴,宴请妹夫叶明勋。辜振甫急忙站起身来,随着严倬云走出门去。

            P171-P173

序言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日,当八十八岁高龄的辜振甫先生在台北溘然长逝的消息传到祖国大陆后,正在上海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当即发出唁电如下:

辜严倬云女士如晤:

惊悉振甫先生逮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趁,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深望女士与子侄辈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汪道涵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日

同一天.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也给台北严倬云女士发去唁电如下:

台北辜严倬云女士:

惊悉辜振甫先生逝世,深感悲痛。谨向您及家属表示深切哀悼和诚挚慰问。

辜先生领导海峡交流基金会,秉持“中国的、善意的、服务的”宗旨,致力两岸交流、商谈与对话,与海协汪道涵会长两度会谈,共同谋划两岸同胞福祉;信守九二共识,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协商进程倾心劬力。

常忆六年前京华晤面,先生举杯为两岸中国人与中国再统一祝福,令人感佩至今。我们深信,海峡两岸同胞终将克服困难,续写汪辜会谈开创的两岸平等协商的历史。

盼夫人及亲属俯仰泰达,节哀珍摄。

 际云林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日

也在这一天,大陆海协会致电台湾海基会,对辜振甫的不幸病逝表示了深切哀悼。

辜振甫是何许人也?他的病逝为何惊动祖国大陆?

一九九三年以前,辜振甫在台湾早已遐迩闻名,然而在祖国大陆还鲜为人知。许多关注台湾商界的人士,只知道辜振甫是一位善于经营、精于理财的企业界大亨,至于他如何成为威震台岛的大企业家却所知甚少。事实上.辜振甫生前亲手创办了市值超过一点二万亿台币的和信企业集团,名列台湾商界前茅。一九九零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辜振甫列为全球一百八十一个总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富豪之一。辜振甫在商海搏击的同时,还担任了海峡两岸关注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因“汪辜会谈”而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新加坡《星岛日报》对辜振甫曾做过如下报道:

辜振甫在许久以前还不为更多人所稔知。除了台湾商界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辜振甫原来是台湾最杰出钧巨商之一。有人称辜振甫为“红顶商人”,绝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因为辜振甫不仅仅是台湾早期最有势力钓五大家族之一,他的总额超过一点二万亿缶勺巨额资产,还有辜振甫作为台湾和信集团董事长及国民党“中常委”的特殊身份,都使人有理由认为辜振甫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与其他人所无法相比的威望,而且他也是深受蒋介石、蒋经国等青睐的商界要人。

还有人称辜振甫是台湾商界的“龙头老大”,政界的“不倒翁”。辜振甫为什么能够在波谲云诡的台湾商海崭露头角,叉立于政坛左右逢源呢?除辜振甫具有非凡经商才能之外,也与他特有的身份不无关系。这就是:辜振甫从历史上就与政界有过渊源。例如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严复、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民国学究辜鸿铭以及实业家盛宣怀等人,均与台湾的辜振甫有某种姻缘关系。特别是辜振甫以其特有的身份置身在台湾政商两家,他与当年红遍神州钧晓清巨商胡雪岩相比,亦不相上下。所以人称辜振甫是“红顶商人”是不为过的。

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台湾商海中的龙头老大、“汪辜会谈”中台湾民间使者辜振甫其人,就让我们追本溯源,从辜氏家族与辜振甫的经商发迹写起,以便从辜振甫在台湾波谲云诡的商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浮沉中,一窥他奋发向上、挺身进取的精神。

后记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七日,新加坡海皇大厦见证了汪道涵、辜振甫的第一次正式会谈。十二度春秋过去,今天,辜振甫的名字已然根植在祖国大陆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心中。只是公众对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了解的实在不多。

二零零五年一月三日,八八岁的辜振甫先生抱着“两岸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与世长辞。这位两岸风云人物、台岛商界巨星、“汪辜会谈”主角之一的谢世是两岸和平统一事业的损失。因此,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突出报道辜振甫先生去世消息时,我们作为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敏感意识到推出与辜振甫先生有关的书籍是极好的机遇,既表达对辜先生的怀念之情,又满足读者渴望了解辜振甫的需要。

正巧,曾以撰著宋美龄等民国人物传记闻名的作家窦应泰先生向山东友谊出版社抛来橄榄枝,称辜振甫传记基本脱稿。我社长李亚平先生、副总编辑丁建元编审以非常的气魄拍板接稿。作为专题备案的选题,最后定名为《辜振甫商海浮沉录》的书稿经山东出版总社、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和有关专家的初审,获准上报。文件和书稿很快送达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新闻出版总署很快将书稿批转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审读。因为是大陆第一本写辜振甫的传记文学,国台办十分重视,国台办主任助理兼新闻局局长张铭清先生,在连战、宋楚瑜首访大陆最紧张繁忙的日子里,亲自审读书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并在作者和编者改动的基础上再次审读,再次提出具体修改要求,直至第三次审稿通过。新闻出版总署快速发文批准同意出版。编者在这里对每个环节的支持表示由衷谢意!

实事求是地说,《辜振甫商海浮沉录》是在辜振甫去世后不久仓促脱稿的,尽管经过作者、编辑以及依据国台办的意见在短期内多次修改,但是,文字表达、结构、内容等方面仍有不如人意之处,敬请读者和方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以便再版修订时完善。

在本书出版之际,特别要感谢新闻出版总署、国台办的有关负责人对本书送审环节的大力支持!感谢王然、蔡笃满先生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卢云先生协调、统筹本书送审、修改、设计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并应邀对目录、小序和第一、二章进行修改,为本书封面封底及勒口加配文字。

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满怀真诚,以书林一叶《辜振甫商海浮沉录》献给辜振甫先生在天之灵,献给海峡两岸同胞,献给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愿这本书给大家的阅读生活添一缕姿色。

          编者

         二零零五年六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辜振甫商海浮沉录/两岸风云人物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窦应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29310
开本 其他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3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