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轻艺术系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项目的配套成果,翔实地记录了该计划中二十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从项目的执行团队、执行过程、执行目标、操作流程、项目成果和社会文化意义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阐释和综合分析、总结,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非遗保护与地方经济及少数民族文化深度融合、非遗文化“走出去”及建立文化自信塑造文化大国等角度全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是对当下“非遗热”的一种落地探索和总结,将对后续“非遗”相关的政府工作、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工作具有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陈岸瑛老师,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教授,系主任,从事艺术历史和理论研究多年,具有深厚的专业学养。 目录 导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传统工艺 部分 1.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青海银铜器传承人何满的守艺之道 2. 从绣画到旗袍礼服--潮绣传承人詹惠娜的学艺与创业 3. 子承父业 转型升级--山西剔犀传承人何鹏飞的创新尝试 4. 从大师瓷到网络爆款--廷怀汝瓷“传二代”李可明的众筹实验 5. 从大师品牌到生活品牌--姚建萍、姚兰母女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部分 6. 精研材料 提升技艺--建水紫陶田记窑的圈粉秘诀 7. 专注于蓝的深度开发--桐乡丰同裕染坊的生产与经营 8. 为生活而设计--四川渠县刘氏竹编的创新与转型 9. 从民族品牌到世界品牌--蜀江锦院的国际化设计战略 10. 传统工艺加现代设计--苏州缂丝企业的品牌化运营 第三部分 11. 难以察觉的创新--潮州木雕的渐进式演化 12.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福建莆田藏云堂的品牌发展之路 13. 传统工艺与寺庙经济--福州德艺控股集团的规模化发展 14. 走上非遗保护之路的现代家具企业--佛山裕达藤编的返乡之路 15. 在青山绿水间重拾传统文脉--泾县宣纸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部分 16. 走向文化旅游融合的白族扎染--以大理璞真扎染坊为例 17. 提高产能 保证质量--贵州苗绣企业舞水云台的运营之道 18. 维吾尔族手工刺绣的复兴--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探索与实践 19. 非遗走进小学校园--以欧琦辉的佛山醒狮课程为例 20. 传统工艺传人培养新模式--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工艺当随时代: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研究/轻艺术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岸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424061 |
开本 | |
页数 | 3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